车身、车身内饰装置及其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0031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内饰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的连接部件,基座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下凸起的卡脚;模压成型的内饰件,内饰件与卡脚为模压连接。相比起现有技术中采用胶粘的方式将基座与内饰件进行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卡脚与内饰件通过模压连接实现了相对的固定,提高了基座与内饰件结合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不使用任何胶黏剂,提高了车身内饰装置的连接安全水平和环保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通过模压使内饰件和基座进行连接,使二者连接紧密且使用安全性得以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车身,该车身环保性能强,且整体美观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内饰装置,以及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车身。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对汽车整体性能、品质要求的提高,汽车各部件的生产制造也在发生着变革和更新。汽车内饰作为车体内部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其生产和安装过程也被广泛关注。目前,国内针对不同车型采用不同方式对模压内饰产品进行安装。国内低端车型中,顶棚等模压内饰产品多用明扣固定,但采用明扣固定的方式对整车美观性造成较大影响。中高端车型中,多采用基座和胶黏剂结合的形式实现暗扣固定,在整车美观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因为使用了具有挥发能力的胶黏剂,一定程度上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了影响,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而且,该内饰的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指标控制难度增大,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应对该项指标的控制。同时,因为基座与内饰材料的连接只能在内饰产品成型后再进行粘贴,这样的二次分步操作成型方式使产品生产周期加长,增加了产品成本。因此,如何设计内饰与车体的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内饰装置,该车身内饰装置为暗扣形式,具有美观效果,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车身,该车身连接结构简单且内饰美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该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实现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内饰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基座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下凸起的卡脚;模压成型的内饰件,所述内饰件与所述卡脚为模压连接。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卡脚孔,所述卡脚包括用于卡接在所述卡脚孔上的端部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端部连接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伸出于所述卡脚孔的部分与所述内饰件模压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卡脚孔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卡脚孔径向方向的间隙。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上用于与所述端部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小径部和大径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大径部的第一通孔和用于允许所述大径部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小径部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底座和卡头;所述底座和所述卡头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底座和所述卡头中的另一个用于设置在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底座与所述卡头卡接连接。优选地,所述基座为几字形基座,所述顶板为设置中部的水平板,所述底板为设置在两侧的水平板。一种车身,包括车身钣金及车身内饰装置,所述车身内饰装置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内饰装置。一种用于制作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模具,包括上模和能够用于与所述上模配合模制出与所述车身钣金结构相同的所述内饰件的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容纳所述基座的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基座的定位部件;以便在模制所述内饰件时将所述基座与所述内饰件模压连接。一种用于制作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将所述内饰件进行模压成型的同时,将所述基座的所述卡脚与所述内饰件进行模压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身内饰装置主要包括基座和内饰件,基座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的连接部件和用于与内饰件进行模压连接的、向下凸起的卡脚。相比起现有技术中采用胶粘的方式将基座与内饰件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卡脚与内饰件通过模压连接实现了相对的固定,将内饰件以暗扣形式与车身钣金结合,采用模压连接提高了基座与内饰件结合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提高了车身内饰装置的连接安全水平。而且,在连接过程中并未使用任何胶黏剂,无需考虑胶黏产生的化合物挥发问题、对车体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等,进而提高了车身内饰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另外,由于内饰件本身也由模压制造成型,所以卡脚与内饰件的模压连接过程可以与内饰件的成型过程同时同步地完成,使产品实现一次成型,简化了制作步骤,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并降低了制作产品的成本。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车身,该车身的连接安全性高、环保性能强,且整体美观性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可以用于对合后将内饰件材料模压成与车身钣金结构相同的内饰件,在上模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基座的凹槽,而且,在凹槽中设置有定位部件,用于对基座进行定位,防止合模前后基座的偏移。在使用时首先将基座放入凹槽进行定位,使卡脚朝向下模的方向,内饰件材料放在下模上的对应位置,然后将上模和下模进行合模压制,得到卡脚与内饰件模压连接的车身内饰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通过模压使内饰件和基座进行连接,使二者连接紧密且使用安全性得以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车身内饰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车身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用于制作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模具的纵向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制作模具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为基座,2为卡脚,3为内饰件,4为车身钣金,5为卡头,6为上模,7为下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身内饰装置,该车身内饰装置为暗扣形式,具有美观效果,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车身,该车身连接结构简单且内饰美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该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实现上述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车身内饰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车身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用于制作车身内饰装置的制作模具的纵向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制作模具的局部放大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身内饰装置,包括基座1和内饰件3,其中,基座1为普通基座结构,可以由钢板或其他材料的板件制成。基座1包括顶板和底板,基座1的顶板上设置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可以为扣体、卡接件或者其他用于将基座1与车身钣金4连接的部件,在基座1的底板上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卡脚2,卡脚2的个数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整,该卡脚2向下凸起的部分与内饰件3之间为模压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车身内饰装置及其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内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钣金(4)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基座(1)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下凸起的卡脚(2);模压成型的内饰件(3),所述内饰件(3)与所述卡脚(2)为模压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内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钣金(4)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基座(1)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下凸起的卡脚(2);模压成型的内饰件(3),所述内饰件(3)与所述卡脚(2)为模压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内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卡脚孔,所述卡脚(2)包括用于卡接在所述卡脚孔上的端部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端部连接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伸出于所述卡脚孔的部分与所述内饰件(3)模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内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卡脚孔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卡脚孔径向方向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内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上用于与所述端部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内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小径部和大径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大径部的第一通孔和用于允许所述大径部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小径部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