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作杆导入装置、操作臂及暗挖台车,其中,工作杆导入装置包括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作杆,所述推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向前或向后移动,将所述工作杆插入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替代现有的全人工手持风镐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杆导入装置、操作臂及暗挖台车。
技术介绍
工作杆包括注浆导管、锚杆等。其中,锚杆是岩土体加固的杆件体系结构;注浆导管是一种预埋注浆管系统,用于混凝土中的施工缝、冷接缝、管子渗缝、地墙之间空隙等处的永久密封。目前,约55%地铁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工艺,在暗挖法施工工艺中,暗挖大断面的初支护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然而在初支护过程中,工作杆的打入要求较为严格,打入后的工作杆在断面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工作杆与断面的夹角直接影响大断面初支护的质量,如果打入工作杆的质量不好,将直接导致初支护效果不佳,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塌方,后果不堪设想。当前,工作杆的打入全靠人工手持风镐的方式进行。首先在隧道断面上测量并标记需打入工作杆的位置,然后人工手持风镐将工作杆一个个打入。手持风镐的方式不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精度也无法保证,在打入过程中,还容易把工作杆折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工作杆导入装置、操作臂及暗挖台车,其中,工作杆导入装置能够替代现有的全人工手持风镐的工作方式,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作杆导入装置,其包括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作杆,所述推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向前或向后移动,将所述工作杆插入土层。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推进机构上还设置有敲击锤,所述敲击锤用于击打所述工作杆,将所述工作杆打入土层。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锥形空腔,所述锥形空腔内设置有分体式夹紧套,所述分体式夹紧套外部成锥形,与所述锥形空腔相适配,所述分体式夹紧套内轴向形成的通孔用于夹持所述工作杆,所述工作杆位于所述分体式夹紧套的宽部的一端用于插入土层。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锥形空腔的宽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分体式夹紧套之间设置驱动元件,通过所述驱动元件能够促进所述分体式夹紧套在所述锥形空腔内前、后移动,实现夹紧或松开所述工作杆。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元件为复位弹簧、油缸或气缸。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夹紧套的宽部设置有分体式的空心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位于所述复位弹簧内。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夹紧套内轴向形成的通孔上设置有用于增大与所述工作杆摩擦力的齿环。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锥形空腔与所述分体式夹紧套之间注入润滑脂的通道。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敲击孔,所述敲击孔内设置有衬套。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敲击孔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更换所述衬套的工艺孔。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轨道梁、推进油缸、前滑台和后滑台,所述前滑台和所述后滑台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且能够沿所述轨道梁滑动,所述推进油缸一端固定在所述轨道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滑台,所述夹持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滑台上,所述敲击锤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滑台上。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推进机构还包括托梁、下滑台和推进补偿油缸,所述轨道梁设置在所述下滑台上,且能够沿所述下滑台滑动,所述下滑台固定设置在所述托梁上,所述推进补偿油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梁,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梁。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推进油缸与所述前滑台弹性连接。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推进机构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工作杆的导向支撑座。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敲击锤为电力驱动敲击锤或液压驱动敲击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操作臂,其包括操作臂主体,所述操作臂主体上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臂还包括拐臂体,所述拐臂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操作臂主体,另一端托起所述工作杆导入装置。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臂还包括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设置在所述操作臂主体上,所述拐臂体通过所述旋转油缸连接所述操作臂主体。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臂还包括俯仰油缸,所述俯仰油缸的一端连接所述拐臂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工作杆导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暗挖台车,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操作臂。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包括推进机构和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能够将工作杆夹持,并在推进机构的带动下向前或向后移动,将工作杆插入土层中,能够替代现有的全人工手持风镐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推进机构上还设置有敲击锤,在土层较硬的情况下,或者推进机构的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敲击锤击打工作杆,将工作杆打入土层。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推进机构上设置有导向支撑座,导向支撑座用于支撑工作杆,导向支撑座作为中间支点能大大减少工作杆打入过程中被折弯的现象,而且使打入的工作杆位置精度得以大大提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作杆导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夹持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置有工作杆导入装置的操作臂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置有工作杆导入装置的操作臂的俯视示意图。附图中:1-操作臂主体;2-敲击锤;3-后滑台;4-推进油缸;5-前滑台;6-夹持机构;7-轨道梁;8-导向支撑座;9-拐臂体;10-下滑台;11-俯仰油缸;12-旋转油缸;13-工作杆;61-壳体;62-分体式夹紧套;63-油杯;64-复位弹簧;65-端盖;66-衬套;67-工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作杆,所述推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向前或向后移动,将所述工作杆插入土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机构,所述推进
机构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作杆,所述推进机
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向前或向后移动,将所述工作杆插入土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
机构上还设置有敲击锤,所述敲击锤用于击打所述工作杆,将所述工
作杆打入土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夹持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锥形空腔,所述锥形空腔内设
置有分体式夹紧套,所述分体式夹紧套外部成锥形,与所述锥形空腔
相适配,所述分体式夹紧套内轴向形成的通孔用于夹持所述工作杆,
所述工作杆位于所述分体式夹紧套的宽部的一端用于插入土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
空腔的宽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分体式夹紧套之间设置驱动
元件,通过所述驱动元件能够促进所述分体式夹紧套在所述锥形空腔
内前、后移动,实现夹紧或松开所述工作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元件为复位弹簧、油缸或气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
式夹紧套的宽部设置有分体式的空心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
位于所述复位弹簧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
式夹紧套内轴向形成的通孔上设置有用于增大与所述工作杆摩擦力的
齿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锥形空腔与所述分体式夹紧套之间注入润滑脂的
通道。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t上还设置有敲击孔,所述敲击孔内设置有衬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杆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体上与所述敲击孔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凤远,郁成,张宏,孙成良,王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