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1102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及其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侧连接螺栓、橡胶主簧、金属外壳、副惯性通道、副电磁阀、隔板、橡胶底膜、金属心轴、上液室、解耦膜、空气腔、主惯性通道、主电磁阀、车身侧安装孔、下液室、处理器。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通过发动机侧连接螺栓与发动机相连,车身侧安装孔与车身连接。处理器接收来自ECU的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车速信号,根据ECU发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以及车速信号判断整车工况,根据整车工况控制主电磁阀和副电磁阀的开闭组合,实现动刚度和阻尼不同的四种工作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控制惯性通道和解耦膜刚度,提供四种不同的动刚度和阻尼工作模式,实现根据整车工况调节半主动悬置的工作模式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主动悬置,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动力总成的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被动式液压半主动悬置一直是隔振降噪的主要元件。但被动式液压半主动悬置的刚度及阻尼均不可调,只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改善乘坐舒适性,存在很大的应用局限性。而半主动悬置可通过控制液压半主动悬置的惯性通道参数、解耦膜刚度以及液体粘度等参数实现动特性的改变,以适应汽车不同工况的动特性要求。可以在较宽频率范围内明显改善乘坐舒适性及降低车内噪声和振动。目前市面上的半主动悬置主要包含液体粘度控制式、解耦膜刚度控制式以及惯性通道控制式三种。液体粘度控制式半主动悬置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缺点。解耦膜刚度控制式以及惯性通道控制式,如专利文献CN101670776A公开的“带电磁阀的半主动悬置装置”,涉及一种带电磁阀的半主动悬置装置,由液压悬置和电磁阀组成,液压悬置和电磁阀通过超声波焊接固连,电磁阀端子与控制器端子通过专用车用插座相连,上不连接螺栓与塑料骨架固连,一端设有缓冲块,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发动机支架连接,置于液压悬置底盖的下部连接螺栓与车身连接。此种结构工作模式有限,性能变化范围小;如专利文献CN102913588A公开的“一种半主动悬置”,其结构包括外壳、悬置主簧、皮碗流道总成,其中在悬置主簧的橡胶主簧、上流道盖板、解耦膜片以及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形成了上液压腔,在下流道盖板、下流道内环形壁以及皮碗之间形成下液压腔,上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用于连接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的流动通道,半主动悬置还包括具有阀杆和阀座的阀,皮碗以硫化方式固定到阀杆上,驱动装置驱动阀杆使得阀座沿流动通道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从而使得半主动悬置在纯橡胶悬置和解耦液压悬置之间切换,以降低汽车噪声。上述结构的半主动悬置工作模式少,性能变化范围小。因此半主动悬置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还有创新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及其控制系统。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同时控制惯性通道和解耦膜刚度,提供四种不同的动刚度和阻尼工作模式,实现根据整车工况调节半主动悬置的工作模式的功能。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包括:橡胶主簧、外壳、隔板、橡胶底膜、发动机侧连接芯轴、上液室、解耦膜、空气腔、主惯性通道、主电磁阀、下液室和处理器;所述芯轴、橡胶主簧、外壳和橡胶底膜从上自下依次装配为整体,其中,芯轴与橡胶主簧的上端硫化在一起,橡胶主簧的下端与金属外壳上端硫化在一起,金属外壳下端与橡胶底膜硫化在一起,内部形成腔体;在腔体中间设置隔板,橡胶主簧与隔板形成上液室,橡胶底膜与隔板形成下液室,隔板中设置连通上液室与下液室的主惯性通道,在隔板上设置解耦膜,形成空气腔,空气腔通过壳体外的主电磁阀控制的开闭;所述处理器通过控制线与主电磁阀,通过信号线与ECU连接。进一步,在所述隔板中还设置有副惯性通道,副惯性通道下端开口与下液室连通,上端开口通过壳体外的副电磁阀控制开闭;处理器通过控制线与副电磁阀连接;处理器接收来自ECU的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车速信号,根据ECU发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以及车速信号判断整车工况,处理器根据整车工况控制主电磁阀和副电磁阀的开闭组合,实现动刚度和阻尼不同的四种工作模式。所述四种工作模式如下:ON-1模式:主电磁阀打开,空气腔与大气连通,解耦膜刚度低,上液室体积刚度低,半主动悬置动刚度和阻尼低;副电磁阀打开,副惯性通道开启,液体通过主惯性通道与副惯性通道一起由上液室向下液室流动,半主动悬置等效液感大,动刚度和阻尼峰值对应频率高。ON-2模式:主电磁阀打开,空气腔与大气连通,解耦膜刚度低,上液室体积刚度低,半主动悬置动刚度和阻尼低;副电磁阀关闭,副惯性通道关闭,液体只通过主惯性通道由上液室向下液室流动,半主动悬置等效液感小,动刚度和阻尼峰值对应频率低。OFF-1模式:主电磁阀关闭,空气腔密闭,解耦膜刚度高,上液室体积刚度高,半主动悬置动刚度和阻尼高;副电磁阀打开,副惯性通道开启,液体通过主惯性通道与副惯性通道一起由上液室向下液室流动,半主动悬置等效液感大,动刚度和阻尼峰值对应频率高。OFF-2模式:主电磁阀关闭,空气腔密闭,解耦膜刚度高,上液室体积刚度高,半主动悬置动刚度和阻尼高;副电磁阀关闭,副惯性通道关闭,液体只通过主惯性通道由上液室向下液室流动,半主动悬置等效液感小,动刚度和阻尼峰值对应频率低。所述发动机侧连接芯轴上连接有螺栓,用于与发动机连接;外壳上有车身侧安装孔,用于与车身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增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同时控制惯性通道和解耦膜刚度,提供四种不同的动刚度和阻尼工作模式,性能变化范围增大,同时应对不同的整车工况时可选择的最优工作模式,在宽频端范围内提高整车平顺性与舒适性,以达到最好的减震隔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测试的动刚度曲线;图3是本专利技术测试的阻尼角曲线。图中,1-发动机侧连接螺栓、2-橡胶主簧、3-金属外壳、4-副惯性通道、5-副电磁阀、6-隔板、7-橡胶底膜、8-金属心轴、9-上液室、10-解耦膜、11-空气腔、12-主惯性通道、13-主电磁阀、14-车身侧安装孔、15-下液室、16-处理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控制系统及效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包括:发动机侧连接螺栓1、橡胶主簧2、金属外壳3、副惯性通道4、副电磁阀5、隔板6、橡胶底膜7、金属心轴8、上液室9、解耦膜10、空气腔11、主惯性通道12、主电磁阀13、车身侧安装孔14、下液室15、处理器16。所述金属心轴8,橡胶主簧2,金属外壳3和橡胶底膜7从上自下依次装配为整体,其中,金属心轴8与橡胶主簧2的上端硫化在一起,橡胶主簧2的下端与金属外壳3上端硫化在一起,金属外壳3下端与橡胶底膜7的两端硫化在一起,内部形成空腔;腔体内部,橡胶主簧2与隔板6形成上液室9,解耦膜10与隔板6的凹槽形成空气腔11,橡胶底膜7与隔板6形成下液室15;上液室9与下液室15之间为乙二醇与水混合液体。所述空气腔11右端有一个开口,开口的闭合通过主电磁阀13控制。所述隔板6设置主惯性通道12和副惯性通道4,主惯性通道12上端开口与上液室9连通,下端开口与下液室15连通;副惯性通道4上端开口与副电磁阀5连通,下端开口与下液室15连通。所述发动机侧连接螺栓1下端与金属心轴8连接。所述发动机侧连接螺栓1与发动机连接,车身侧安装孔14与车身连接。所述处理器16一端通过电线与主电磁阀13和副电磁阀5连接,处理器16另一端通过导线与ECU连接。所述主电磁阀13通过控制空气腔11的开闭控制解耦膜刚度,进而控制上液室9体积刚度。上液室9体积刚度越大,则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动刚度和阻尼越大,上液室9体积刚度越小,则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动刚度和阻尼小。所述副电磁阀5主要通过控制副惯性通道4的开闭实现单惯性通道与双惯性通道两种模式的控制,进而控制混合模式半主动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包括:橡胶主簧(2)、外壳(3)、隔板(6)、橡胶底膜(7)、发动机侧连接芯轴(8)、上液室(9)、解耦膜(10)、空气腔(11)、主惯性通道(12)、主电磁阀(13)、下液室(15)和处理器(16);所述芯轴(8)、橡胶主簧(2)、外壳(3)和橡胶底膜(7)从上自下依次装配为整体,其中,芯轴(8)与橡胶主簧(2)的上端硫化在一起,橡胶主簧(2)的下端与金属外壳(3) 上端硫化在一起,金属外壳(3)下端与橡胶底膜(7)硫化在一起,内部形成腔体;在腔体中间设置隔板(6),橡胶主簧(2)与隔板(6)形成上液室(9),橡胶底膜(7)与隔板(6)形成下液室(15),隔板(6)中设置连通上液室(9)与下液室(15)的主惯性通道(12),在隔板(6)上设置解耦膜(10),形成空气腔(11),空气腔(11)通过壳体外的主电磁阀(13)控制的开闭;所述处理器(16)通过控制线与主电磁阀(13),通过信号线与ECU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板(6)中还设置有副惯性通道(4),副惯性通道(4) 下端开口与下液室(15)连通,上端开口通过壳体外的副电磁阀(5)控制开闭;处理器(16)通过控制线与副电磁阀(5)连接;处理器接收来自ECU的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车速信号,根据ECU发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以及车速信号判断整车工况,处理器根据整车工况控制主电磁阀和副电磁阀的开闭组合,实现动刚度和阻尼不同的四种工作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包括:橡胶主簧(2)、外壳(3)、隔板(6)、橡胶底膜(7)、发动机侧连接芯轴(8)、上液室(9)、解耦膜(10)、空气腔(11)、主惯性通道(12)、主电磁阀(13)、下液室(15)和处理器(16);所述芯轴(8)、橡胶主簧(2)、外壳(3)和橡胶底膜(7)从上自下依次装配为整体,其中,芯轴(8)与橡胶主簧(2)的上端硫化在一起,橡胶主簧(2)的下端与金属外壳(3)上端硫化在一起,金属外壳(3)下端与橡胶底膜(7)硫化在一起,内部形成腔体;在腔体中间设置隔板(6),橡胶主簧(2)与隔板(6)形成上液室(9),橡胶底膜(7)与隔板(6)形成下液室(15),隔板(6)中设置连通上液室(9)与下液室(15)的主惯性通道(12),在隔板(6)上设置解耦膜(10),形成空气腔(11),空气腔(11)通过壳体外的主电磁阀(13)控制的开闭;所述处理器(16)通过控制线与主电磁阀(13),通过信号线与ECU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6)中还设置有副惯性通道(4),副惯性通道(4)下端开口与下液室(15)连通,上端开口通过壳体外的副电磁阀(5)控制开闭;处理器(16)通过控制线与副电磁阀(5)连接;处理器接收来自ECU的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车速信号,根据ECU发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以及车速信号判断整车工况,处理器根据整车工况控制主电磁阀和副电磁阀的开闭组合,实现动刚度和阻尼不同的四种工作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代军徐小敏付江华邓仁伟沈中元余德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