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群山专利>正文

摇臂式前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647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6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一种摇臂式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臂、固定设置在前叉臂顶部的方向联板、铰接在前叉臂底部的减震摇臂、和两端分别与方向联板和减震摇臂匹配铰接的减震器,所述的前叉臂包括冲压成U形且下方向前伸出有前凸耳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所述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扣合成呈中空腔体结构且截面呈U形的前叉臂,所述的方向联板上对应两个前叉臂的位置匹配设置有弧形凸块,前叉臂的上方和设置在方向联板上的弧形凸块焊接成一体;在所述的前叉臂的下方向前伸出的前凸耳与减震摇臂铰接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叠合形成减震摇臂铰接耳,减震摇臂铰接耳上设有穿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减震器的安装空间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大大减小了整个前减震装置的安装空间,促使本申请应用的领域、使用的车型、以及与车型的匹配度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摇臂式前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现阶段的摩托车的前减震多为两种结构形式:其一为铝筒式减震,即为前叉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上下连接板的安装孔内,前叉杆的下端插接在减震筒内,前叉杆内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底筒和前叉杆内设有减震油,减震底筒的上端与前叉杆之间设有密封圈和油封,此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①前叉杆与减震底筒的接口油封由于推拉摩擦而导致油封漏油,降低减震效果,缩短了使用寿命;②由于前叉杆和减震底筒的插接接触面积大,且插接部位不但要承受直线运动力,而且还要承受纵横向的推力,致使形势行驶中减震性能下降;③随着市场的发展,三轮摩托车尤其是封闭式三轮摩托车的自重和载重都相对较大,铝筒式减震的防撞和承载性能都不易满足要求。其二为摇臂式减震,其前叉臂贯穿上下连扳并向下延伸至前轮轴相应高度,或者前叉管从下连扳向下延伸至前轮轴相应高度,减震器的上端与前叉管的上部铰接,减震器和前叉管的下端分别与减震器摇臂铰接,其为直线杠杆型,存在前叉管与减震器呈前后方向并列且需保留一定的间隙,占用空间大。申请人在之前的2009201665933的专利申请中,虽然解决了以上问题,能够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但是随着后续的设备的改进和开发,对于不同的车型结构,其安装空间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时仍需对于减震器的结构性能的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结构性能更加稳定的摇臂式前减震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摇臂式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臂、固定设置在前叉臂顶部的方向联板、铰接在前叉臂底部的减震摇臂、和两端分别与方向联板和减震摇臂匹配铰接的减震器,所述的前叉臂包括冲压成U形且下方向前伸出有前凸耳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所述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扣合成呈中空腔体结构且截面呈U形的前叉臂,所述的方向联板上对应两个前叉臂的位置匹配设置有弧形凸块,前叉臂的上方和设置在方向联板上的弧形凸块焊接成一体;在所述的前叉臂的下方向前伸出的前凸耳与减震摇臂铰接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叠合形成减震摇臂铰接耳,减震摇臂铰接耳上设有穿钉孔。所述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扣合成中空腔体并向后延伸叠合成翼板,自方向联板焊接处至减震摇臂铰接耳处均为翼板,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的翼板处焊合使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扣合成一体。所述的减震器呈半隐藏包覆设置在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中上部的翼板内,减震器的上端与方向联板铰接,减震器的下端与减震摇臂的后端铰接,减震摇臂的前端与减震摇臂铰接耳的穿钉孔通过穿钉铰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前叉臂内板、前叉臂外板扣合成中空腔体结构,使前叉臂具有管状前叉臂的强度,又通过中空腔体向外延伸出翼板不仅能够加强前叉臂的强度,又能够加长前叉臂与方向联板的焊接面使前叉臂与方向联板的焊接强度更高,还能有效的对减震器进行保护。通过把减震器设置、半隐藏在两个翼板中间,有效的减少了前叉臂与减震器的占用空间,使减震器的安装空间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大大减小了整个前减震装置的安装空间,促使本申请应用的领域、使用的车型、以及与车型的匹配度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本技术从整体的结构的配合和性能指数上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B-B向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为前叉臂、101为前叉臂内板、102为前叉臂外板、103为翼板、2为方向联板、201为弧形凸块、3为减震摇臂、4为减震器、5为前凸耳、6为穿钉孔、7前轴孔、8为方向柱、9减震摇臂铰接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4,本技术一种摇臂式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臂1、固定设置在前叉臂1顶部的方向联板2、铰接在前叉臂1底部的减震摇臂3、和两端分别与方向联板2和减震摇臂3匹配铰接的减震器4,所述的前叉臂1包括冲压成U形且下方向前伸出有前凸耳5的前叉臂外板102和前叉臂内板101,前叉臂外板102和前叉臂内板101扣合成呈中空腔体结构且截面呈U形的前叉臂1,所述的方向联板2上对应两个前叉臂1的位置设置有弧形凸块201,前叉臂1的上方和设置在方向联板2上的弧形凸块201焊接成一体,在所述的前叉臂1的下方向前伸出的前凸耳5与减震摇臂3铰接处,前叉臂外板102和前叉臂内板101叠合形成减震摇臂铰接耳9,减震摇臂铰接耳9上设有穿钉孔6。所述的前叉臂外板102和前叉臂内板101扣合成中空腔向后延伸叠合成翼板103,自方向联板2焊接处至减震摇臂铰接耳9处均为翼板103,前叉臂外板102和前叉臂内板101的翼板103处焊合使前叉臂外板102和前叉臂内板101扣合成一体。所述的减震器4设置在前叉臂外板102和前叉臂内板101中上部的翼板103内呈半隐藏状态,减震器4的上端与方向联板2铰接,减震器4的下端与减震摇臂3的后端铰接,减震摇臂3的前端与减震摇臂铰接耳9的穿钉孔6通过穿钉铰接。本技术的方向联板2上设有方向柱8,通过方向柱8与车架连接,本技术通过前叉臂内板101、前叉臂外板102扣合成中空腔体结构,使前叉臂1具有管状前叉臂的强度,又通过中空腔体向外延伸出翼板103不仅能够加强前叉臂1的强度,又能够加长前叉臂1与方向联板2的焊接面使前叉臂1与方向联板2的焊接强度更高,还能有效的对减震器4进行保护。通过把减震器4设置、半隐藏在两个翼板103中间,有效的减少了前叉臂1与减震器4的占用空间,使减震器4的安装空间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大大减小了整个前减震装置的安装空间,促使本申请应用的领域、使用的车型、以及与车型的匹配度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本技术从整体的结构的配合和性能指数上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臂式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臂、固定设置在前叉臂顶部的方向联板、铰接在前叉臂底部的减震摇臂、和两端分别与方向联板和减震摇臂匹配铰接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臂包括冲压成U形且下方向前伸出有前凸耳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所述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扣合成呈中空腔体结构且截面呈U形的前叉臂,所述的方向联板上对应两个前叉臂的位置匹配设置有弧形凸块,前叉臂的上方和设置在方向联板上的弧形凸块焊接成一体;在所述的前叉臂的下方向前伸出的前凸耳与减震摇臂铰接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叠合形成减震摇臂铰接耳,减震摇臂铰接耳上设有穿钉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臂式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臂、固定设置在前叉臂顶部的方向联板、铰接在前叉臂底部的减震摇臂、和两端分别与方向联板和减震摇臂匹配铰接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臂包括冲压成U形且下方向前伸出有前凸耳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所述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扣合成呈中空腔体结构且截面呈U形的前叉臂,所述的方向联板上对应两个前叉臂的位置匹配设置有弧形凸块,前叉臂的上方和设置在方向联板上的弧形凸块焊接成一体;在所述的前叉臂的下方向前伸出的前凸耳与减震摇臂铰接处,前叉臂外板和前叉臂内板叠合形成减震摇臂铰接耳,减震摇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群山马延昌
申请(专利权)人:韩群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