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群山专利>正文

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771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底盘悬架技术领域。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包括扭力梁总成、燃油箱、瓦特连杆装置、传动轴和电驱动系统,所述扭力梁总成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横梁和位于两端部的拖曳臂,所述燃油箱布设在所述中横梁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和减速箱,所述传动轴穿接在所述减速箱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在两所述拖曳臂的车轮安装座中,所述电动机位于所述传动轴的后部;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布设在所述中横梁与所述传动轴之间,所述拖曳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对应的推杆左支耳和推杆右支耳。本申请具有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同时具有后悬挂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舒适耐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
本技术属于汽车底盘悬架
,具体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政策驱动和影响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插电增程电动汽车被包含在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之内,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方向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增程电动汽车。当前的纯电动汽车还存在充电站建设不完善、续航里程受限用户不敢跑长途、开空调暖风严重影响续航里程等问题,而插电增程电动汽车其有效的解决了纯电动汽车存在的缺陷被市场看好,将成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由于插电增程电动汽车是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组合体,所以相较于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其开发难度大大提高,其涉及新的
包含增程发电技术、后悬架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难度也相应提高。增程电动汽车是将燃油汽车的优势和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完美的进行了组合,即能以纯电动方式绿色出行,又有增程系统为行驶里程保驾护航,不再有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但同时给整车布局增加了难度,其整体布局需要兼顾传统燃油车辆模块分布,还要满足纯电动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的布置要求,增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布置与纯电动汽车基本一致,同时还要保留传统汽车的燃油供给系统、热动力系统和进排气系统,增程电动汽车在前舱内需布置发动机、发电机、进气系统等相关部件,因此对于增程电动汽车来说,在驱动方式上更适合后轮驱动,即:电动机和变速箱布置在两个后轮之间。在现有的汽车后悬挂技术中,后桥式的后驱动系统能够实现增程电动汽车的后驱布局,但由于后桥式的悬挂舒适性较差,只适合用在货车或物流车上,在当前的汽车领域已经被多联杆和扭力梁结构的后悬挂系统所取代。在现有技术中,多联杆式后悬挂系统,其舒适稳定,被乘用车领域广范应用,但由于多联杆结构占了较大空间,无法满足球笼式传动的电机驱动系统的安装。在现有技术中,扭力梁结构的汽车后悬挂较为适应电动汽车的后驱动系统的布置,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耐用、成本低,但传统的扭力梁结构其横向稳定性与多联杆后悬挂系统相比其稳定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在传统扭力梁后悬挂的基础上增加横向稳定连杆装置,使扭力梁结构既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又有多连杆系统的舒适稳定性。在现在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1611102323.7和201210176514.3文献已知,其公布了扭力梁带有横向稳定瓦特连杆的后悬挂技术,其优点在于实现了扭力梁增加横向稳定连杆的设计,不足在于:(1)后悬挂的运动是以拖拽臂前端与车身的交点为中心,后方上下运动,其已知文献中瓦特连杆设在以传动轴为中心的后方,工作时,其上下运动幅度较大,进而瓦特连杆两端的转动幅度同步增大,在汽车悬挂技术中,为了尽量隔离噪声传递,悬挂的连杆均通过橡胶套与车身和部件连接,因此,瓦特连杆两端的转动幅度过大,会导致连接套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2)在扭力梁运动时,瓦特连杆两端的连接套除了要承受上下运动时的转动应力外,还要承受以拖拽臂前端为中心上下运动时产生的扭动力,该扭动力不做有效消除,更会使瓦特连杆两端的连接套加速损坏,存在设计缺陷。这也是带有瓦特连杆的扭力梁技术虽有文献,但却没有广泛应用的原因;(3)由于瓦特连杆设置在以传动轴为中心的拖拽臂后方,占据了较大的空间位置,该位置被占用后就无法安装电机驱动部件,即无法满足增程式后驱动式后悬挂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技术一种,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扭力梁式后悬挂、带有瓦特连杆的扭力梁存在的缺陷,又满足了增程电动汽车后驱动式的后悬挂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空间的高利用率,且整体结构稳定性好,舒适耐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包括扭力梁总成、燃油箱、瓦特连杆装置、传动轴和电驱动系统,所述扭力梁总成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横梁和位于两端部的拖曳臂,所述燃油箱布设在所述扭力梁的中横梁前方。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和减速箱,所述传动轴穿接在所述减速箱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在两所述拖曳臂的车轮安装座中,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后部;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布设在所述扭力梁的中横梁与所述传动轴之间。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拖曳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对应的推杆左支耳和推杆右支耳,推杆左支耳和推杆右支耳分别与瓦特连杆装置的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外端部铰接;所述拖曳臂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座,在所述弹簧安装座内设置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与车身连接。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的力梁总成和电驱动系统的上方设有副车架,所述瓦特连杆装置上方设有摆臂固定架,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包括中心摆臂、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中心摆臂两端的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中心摆臂铰接设置在所述摆臂固定架上,所述副车架上设有副车架前固定端、副车架后固定端、阻尼器上吊耳和电机后吊架,两所述副车架前固定端与摆臂固定架的两端连接并固定在车身上。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两所述拖拽臂后端均设有阻尼器下支耳,在对应的所述阻尼器上吊耳与所述阻尼器下支耳之间铰接设置有阻尼器;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机支架和减速箱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电机后吊架连接,所述减速箱支架与车身连接,副车架后固定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电动机后方设有消声器。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外端均设置有铰接部,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均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调节单元,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通过所述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能够径向转动。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外端均设置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为呈U型的铰接支耳、或所述铰接部为铰接套管,在所述铰接套管内设置有连接胶套。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包括本体段和装配段,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轴承套管,所述轴承套管通过轴承套管内设有的内轴承和外轴承穿接在第一杆体上的装配段上,轴承套管与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一限位肩,外轴承的内圈与第一限位肩顶置;所述轴承套管内设有第二限位肩和第三限位肩,第二限位肩和第三限位肩分别与内轴承和外轴承的外圈顶置;所述第一杆体的装配段端部设有限位螺纹段,限位螺纹段上设有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一限位螺母顶置内轴承的内圈。。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轴承套管通过焊接固定、或通过螺纹固定;当通过螺纹固定时,所述轴承套管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段和外螺纹段,并在所述外螺纹段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内螺纹段和外螺纹段套装并通过第二限位螺母拧紧固定。根据本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轴承套管之间的外轴承外侧设置有油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包括扭力梁总成、燃油箱、瓦特连杆装置、传动轴和电驱动系统,所述扭力梁总成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横梁和位于两端部的拖曳臂,所述燃油箱布设在所述扭力梁的中横梁前方,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和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穿接在所述减速箱中,传动轴的两端安装在两所述拖曳臂上的车轮安装座中,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传动轴的后方;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布设在所述扭力梁的中横梁与所述传动轴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包括扭力梁总成、燃油箱、瓦特连杆装置、传动轴和电驱动系统,所述扭力梁总成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横梁和位于两端部的拖曳臂,所述燃油箱布设在所述扭力梁的中横梁前方,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和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穿接在所述减速箱中,传动轴的两端安装在两所述拖曳臂上的车轮安装座中,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传动轴的后方;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布设在所述扭力梁的中横梁与所述传动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对应的推杆左支耳和推杆右支耳,推杆左支耳和推杆右支耳分别与瓦特连杆装置的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外端部铰接;所述拖曳臂中部设置有弹簧安装座,在所述弹簧安装座内设置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与车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力梁总成和电驱动系统的上方设有副车架,所述瓦特连杆装置上方设有摆臂固定架,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包括中心摆臂、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中心摆臂两端的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中心摆臂铰接设置在所述摆臂固定架上,所述副车架上设有副车架前固定端、副车架后固定端、阻尼器上吊耳和电机后吊架,两个所述副车架前固定端与摆臂固定架的两端连接并固定在车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拖曳臂后端均设有阻尼器下支耳,在对应的所述阻尼器上吊耳与所述阻尼器下支耳之间铰接设置有阻尼器;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机支架和减速箱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电机后吊架连接,所述减速箱支架与车身连接,副车架后固定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电动机后方设有消声器。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群山马延昌范例宋召明
申请(专利权)人:韩群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