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文艳专利>正文

防打底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970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防打底前叉,叉腿为气弹簧结构,包括活塞杆和叉筒,活塞杆上端部与连接梁端部相固定;活塞杆上均套设有压簧,叉腿处于初始未压缩状态时,伸出叉筒的活塞杆的长度大于压簧自由状态的长度。叉筒上端部设置有垫片,压簧下端固定于垫片上。压簧上端的活塞杆上套设有压环。压环和垫片边缘绕周向均开设有若干对相匹配的通孔,每对通孔均匹配有一个长螺栓及四个螺母,长螺栓直径小于通孔孔径,螺母外径大于通孔孔径。本防打底前叉,当需要颠簸路面时,活塞杆被压缩进入叉筒至快接近打底状态时,压簧开始被压缩,对活塞杆压缩形成阻力,减小其压缩加速度,减缓打底对骑行者造成的冲击,提高骑行舒适度,保护骑行者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打底前叉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提升,骑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通过骑行实现绿色环保出行或者强身健体的目的。自行车前叉是自行车结构中的重要部件,其上端与车把相连,下端与前轮配合,组成具有导向功能的前轮结构,现有的中高端自行车前叉一般均具有避震功能,用于提高骑行者在颠簸路面骑行的舒适度。但此类前叉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骑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路面,其颠簸程度不一,从而对前叉所造成的冲击也不相同,为了应对各类冲击,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前叉避震的软硬,以防前叉出现打底现象;当突遇大幅度颠簸时,还常常出现前叉回弹过快导致车头跳动或弹起等现象,给骑行者带来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防打底前叉,以解决上述所存在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防打底前叉,包括立管、连接梁和叉腿,立管下端与连接梁中部位置垂直固定连接,连接梁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叉腿,立管与叉腿分别位于连接梁的两侧,叉腿为气弹簧结构,包括活塞杆和叉筒,活塞杆上端部与连接梁端部相固定;所述活塞杆上均套设有压簧,叉腿处于初始未压缩状态时,伸出叉筒的活塞杆的长度大于压簧自由状态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叉筒上端部设置有垫片,压簧下端固定于垫片上。进一步的,所述压簧上端的活塞杆上套设有压环。进一步的,所述压环和垫片边缘绕周向均开设有若干对相匹配的通孔,每对通孔均匹配有一个长螺栓及四个螺母,长螺栓直径小于通孔孔径,螺母外径大于通孔孔径。进一步的,螺母能设置于压环上端、垫片下端或者压环与垫片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中匹配设置长螺栓,相应的,两个螺母匹配设置于压环上端及垫片下端。进一步的,剩余两个螺母还匹配设置于压环与垫片之间;四个螺母中,两个螺母与压环相接触,另两个螺母与垫片相接触。进一步的,两个叉筒之间设置有叉桥,叉桥为弧状梁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打底前叉,所述活塞杆上均套设有压簧,叉腿处于初始未压缩状态时,伸出叉筒的活塞杆的长度大于压簧自由状态的长度。当需要颠簸路面时,活塞杆被压缩进入叉筒至快接近打底状态时,压簧开始被压缩,对活塞杆压缩形成阻力,减小其压缩加速度,减缓打底对骑行者造成的冲击,提高骑行舒适度,保护骑行者安全。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打底前叉结构示意图;图2为长螺栓、螺母配合限位压环、垫片之间压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长螺栓、螺母配合限位压环、垫片之间压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管、2.连接梁、3.活塞杆、4.叉筒、5.叉桥、6.压簧、7.压环、8.垫片、9.长螺栓、10.螺母。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防打底前叉,如图所示,包括立管1、连接梁2和叉腿,立管1下端与连接梁2中部位置垂直固定连接,连接梁2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叉腿,立管1与叉腿分别位于连接梁2的两侧,叉腿为气弹簧结构,包括活塞杆3和叉筒4,活塞杆3上端部与连接梁2端部相固定;所述活塞杆3上均套设有压簧6,叉腿处于初始未压缩状态时,伸出叉筒4的活塞杆3的长度大于压簧6自由状态的长度。本防打底前叉中,所述叉筒4上端部设置有垫片8,压簧6下端固定于垫片8上。本防打底前叉中的,所述压簧6上端的活塞杆3上套设有压环7。本防打底前叉中的,所述压环7和垫片8边缘绕周向均开设有若干对相匹配的通孔,每对通孔均匹配有一个长螺栓9及四个螺母10,长螺栓9直径小于通孔孔径,螺母10外径大于通孔孔径。本防打底前叉中的,螺母10能设置于压环7上端、垫片8下端或者压环7与垫片8之间。本防打底前叉中的,所述通孔中匹配设置长螺栓9,相应的,两个螺母10匹配设置于压环7上端及垫片8下端。本防打底前叉中的,剩余两个螺母10还匹配设置于压环7与垫片8之间;四个螺母10中,两个螺母10与压环7相接触,另两个螺母10与垫片8相接触。本防打底前叉中的,两个叉筒4之间设置有叉桥5,叉桥5为弧状梁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打底前叉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打底前叉,包括立管(1)、连接梁(2)和叉腿,立管(1)下端与连接梁(2)中部位置垂直固定连接,连接梁(2)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叉腿,立管(1)与叉腿分别位于连接梁(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叉腿为气弹簧结构,包括活塞杆(3)和叉筒(4),活塞杆(3)上端部与连接梁(2)端部相固定;所述活塞杆(3)上均套设有压簧(6),叉腿处于初始未压缩状态时,伸出叉筒(4)的活塞杆(3)的长度大于压簧(6)自由状态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打底前叉,包括立管(1)、连接梁(2)和叉腿,立管(1)下端与连接梁(2)中部位置垂直固定连接,连接梁(2)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叉腿,立管(1)与叉腿分别位于连接梁(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叉腿为气弹簧结构,包括活塞杆(3)和叉筒(4),活塞杆(3)上端部与连接梁(2)端部相固定;所述活塞杆(3)上均套设有压簧(6),叉腿处于初始未压缩状态时,伸出叉筒(4)的活塞杆(3)的长度大于压簧(6)自由状态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打底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筒(4)上端部设置有垫片(8),压簧(6)下端固定于垫片(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打底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6)上端的活塞杆(3)上套设有压环(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打底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7)和垫片(8)边缘绕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艳
申请(专利权)人:郑文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