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3638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前模(1)包括前模固定板(3)、热流道板(4)、顶针面板(5)、A板(6)、顶针底板(7)、模脚(8)和前模仁(9),A板(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出机构(10),前模(1)还包括一斜顶机构,其包括斜顶座(11)、斜顶固定杆(12)和斜顶针(13),斜顶座(11)固定在A板(6)的下端,斜顶固定杆(12)固定在斜顶座(11)上,斜顶针(13)固定在斜顶固定杆(12)的端部,后模(2)包括后模仁(16)、B板(17)和后模固定板(1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其节省塑胶原料、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件模具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复印机外壳不仅具有保护复印机的作用,还使得复印机外观更加美观。而复印机外壳的特点是面积大、高度高、壁厚薄、骨位多等,在注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填充不满、缺胶等现象,且其外观要求也比较高。在2014.04.02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3510651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真空排气式复印机外壳注塑模具,包括模架(1),所述模架(1)装有镶块(3),其特征在于:该镶块(3)上开有镶块排气槽(2),该镶块排气槽(2)沿着产品筋位(7)的边缘排布,该镶块排气槽(2)同产品筋位(7)走向一致,产品筋位(7)之间开有数段与镶块排气槽(2)相通的筋位排气槽(8),所述的模架(1)设有排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4)与镶块排气槽(2)与筋位排气槽(8)相连接。本技术增加注塑填充的速度,降低产成品不合格率,缩短产成品的生产周期。然而,本专利只是降低了产品不合格率,缩短产成品的生产周期,并没有针对节省塑胶原料以及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已达到使其节省塑胶原料、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的目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模固定板、热流道板、顶针面板、A板、顶针底板、模脚和前模仁,所述A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针面板的下端,所述A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前模还包括一斜顶机构,所述斜顶机构包括斜顶座、斜顶固定杆和斜顶针,所述斜顶座固定在所述A板的下端,所述斜顶固定杆固定在所述斜顶座上,所述斜顶针固定在所述斜顶固定杆的端部,所述顶出机构和斜顶机构均通过所述顶针面板的上下移动而移动,所述斜顶固定杆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斜顶针进行横向移动,所述后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后模仁、B板和后模固定板,所述前模仁与后模仁相扣合。该模具采用倒灌机构,通过热流道直接进胶在产品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塑胶原料、缩短生产周期,还减小了压力的损失,倒灌机构避免了产品表面有残留的浇口;斜顶固定杆带动斜顶针的横向运动,实现了复印机外壳倒扣机构的成型和顶出,提高了产品的精度,从而降低了模具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座位于所述顶出机构的外侧。使得整个斜顶机构的运动与顶出机构的运动相互不受影响。进一步地,所述前模还包括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顶端固定在所述前模固定板的下端,底端固定在所述前模仁内。第一导柱确保了前模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顶针底板与前模仁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柱。第二导柱确保了顶针底板与前模仁之间的间距,保证其正常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后模固定板与模脚之间设置有斜导柱,所述斜导柱贯穿所述前模仁。斜导柱使前模和后模的扣合更加紧密,无缝对接,避免塑胶原料的溢出,节省成本。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为若干直顶针。直顶针使其更加方便的将产品顶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开模后顶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模;2-后模;3-前模固定板;4-热流道板;5-顶针面板;6-A板;7-顶针底板;8-模脚;9-前模仁;10-顶出机构;11-斜顶座;12-斜顶固定杆;13-斜顶针;14-第一导柱;15-第二导柱;16-后模仁;17-B板;18-后模固定板;19-斜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前模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模固定板3、热流道板4、顶针面板5、A板6、顶针底板7、模脚8和前模仁9,A板6固定设置在顶针面板5的下端,A板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出机构10,顶出机构10为若干直顶针,前模1还包括一斜顶机构,斜顶机构包括斜顶座11、斜顶固定杆12和斜顶针13,斜顶座11固定在A板6的下端,斜顶座11位于顶出机构10的外侧,斜顶固定杆12固定在斜顶座11上,斜顶针13固定在斜顶固定杆12的端部,顶出机构10和斜顶机构均通过顶针面板5的上下移动而移动,斜顶固定杆12的上下移动带动斜顶针13进行横向移动,前模1还包括有第一导柱14,第一导柱14顶端固定在前模固定板3的下端,底端固定在前模仁9内,顶针底板7与前模仁9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柱15,后模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后模仁16、B板17和后模固定板18,前模仁9与后模仁16相扣合,后模固定板18与模脚8之间设置有斜导柱19,斜导柱19贯穿前模仁9。将该模具固定在注塑机上,注塑机分为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在合模状态时,前模1固定在注塑机的固定部分,后模2固定在注塑机的活动部分,注塑成型过程为:A板6与B板17打开,注塑机的推杆通过底板上的孔推动顶针面板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斜顶固定杆12也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斜顶针13沿其运动轨迹也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由于斜顶针13的斜度和运动轨迹的斜度,从而实现了斜顶针13向上移动后的横向运动,即实现了复印机外壳内侧凹凸面能够正常的出模,使其产品在斜顶机构的作用下向外滑动从而脱出并倒扣;合模时,顶针面板5、顶针底板7先完全回位,避免其对产品的影响,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取出产品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

【技术保护点】
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模固定板(3)、热流道板(4)、顶针面板(5)、A板(6)、顶针底板(7)、模脚(8)和前模仁(9),所述A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针面板(5)的下端,所述A板(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出机构(10),所述前模(1)还包括一斜顶机构,所述斜顶机构包括斜顶座(11)、斜顶固定杆(12)和斜顶针(13),所述斜顶座(11)固定在所述A板(6)的下端,所述斜顶固定杆(12)固定在所述斜顶座(11)上,所述斜顶针(13)固定在所述斜顶固定杆(12)的端部,所述顶出机构(10)和斜顶机构均通过所述顶针面板(5)的上下移动而移动,所述斜顶固定杆(12)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斜顶针(13)进行横向移动,所述后模(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后模仁(16)、B板(17)和后模固定板(18),所述前模仁(9)与后模仁(16)相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复印机注塑件的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模固定板(3)、热流道板(4)、顶针面板(5)、A板(6)、顶针底板(7)、模脚(8)和前模仁(9),所述A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针面板(5)的下端,所述A板(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出机构(10),所述前模(1)还包括一斜顶机构,所述斜顶机构包括斜顶座(11)、斜顶固定杆(12)和斜顶针(13),所述斜顶座(11)固定在所述A板(6)的下端,所述斜顶固定杆(12)固定在所述斜顶座(11)上,所述斜顶针(13)固定在所述斜顶固定杆(12)的端部,所述顶出机构(10)和斜顶机构均通过所述顶针面板(5)的上下移动而移动,所述斜顶固定杆(12)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斜顶针(13)进行横向移动,所述后模(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后模仁(16)、B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校平戚永幸上田雄史
申请(专利权)人: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