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可转动多走线脖子。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一种机器人,机器人的头部和脖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要么是相对开放的连接机构,使得外观很难看,要么将头部下盖装配到机器人身体上之后,再在将头部上盖合体,使得装配困难。甚至还有头部不可以旋转的设计,即使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头部可以旋转的机器人,可这种机器人也只可以让少量线材从头部连接到身体,并且做头部旋转的时候由于过线孔相对尺寸太小线材,机器人的头部转动的角度很小,如果硬性转动机器人的头,很容易破坏使得机器人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可转动多走线脖子,其具有转动灵活,过线方便的特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器人可转动多走线脖子,其包括:一连接座,其具有一主体部,主体部中向上设置有二卡持部,主体部的边缘向上延伸一边缘部,边缘部的一边向外凸设一突出部;一头部连接件,用以连接机器人的头,所述头部连接件具有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中开始有卡持孔,所述卡持部卡扣于所述卡持孔,所述平板部向下延伸一卡边,所述卡边包括一第一抵持部、一第二抵持部、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中装设有突出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一第二抵持部分别位于凹陷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和所述凹陷部分别通过一让位弧连接,位于前部的平板部和所述卡边之间设置一过线槽;一机器人主体,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下部,且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一机器人外壳,包覆所述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外壳的上部设置有转动脖孔,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上端位于转动脖孔中,所述转动脖孔中设置有转动抵持部,当机器人的头带动所述头部连接件转动时,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可转动多走线脖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座,其具有一主体部,主体部中向上设置有二卡持部,主体部的边缘向上延伸一边缘部,边缘部的一边向外凸设一突出部;一头部连接件,用以连接机器人的头,所述头部连接件具有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中开始有卡持孔,所述卡持部卡扣于所述卡持孔,所述平板部向下延伸一卡边,所述卡边包括一第一抵持部、一第二抵持部、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中装设有突出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一第二抵持部分别位于凹陷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和所述凹陷部分别通过一让位弧连接,位于前部的平板部和所述卡边之间设置一过线槽;一机器人主体,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下部,且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一机器人外壳,包覆所述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外壳的上部设置有转动脖孔,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上端位于转动脖孔中,所述转动脖孔中设置有转动抵持部,当机器人的头带动所述头部连接件转动时,所述转动抵持部分别用以抵持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防止头部连接件转动过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可转动多走线脖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座,其具有一主体部,主体部中向上设置有二卡持部,主体部的边缘向上延伸一边缘部,边缘部的一边向外凸设一突出部;一头部连接件,用以连接机器人的头,所述头部连接件具有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中开始有卡持孔,所述卡持部卡扣于所述卡持孔,所述平板部向下延伸一卡边,所述卡边包括一第一抵持部、一第二抵持部、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中装设有突出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一第二抵持部分别位于凹陷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和所述凹陷部分别通过一让位弧连接,位于前部的平板部和所述卡边之间设置一过线槽;一机器人主体,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下部,且所述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坚,李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城市漫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