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027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包括一底盘主体及一对防撞侧梁;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夹设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状隔层结构,所述蜂窝状隔层结构包括多个相邻连接的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划分为电池收容区及围绕于电池收容区外的防撞保护区;所述电池收容区的蜂窝单元用于收容单体电池,所述防撞保护区的蜂窝单元用于保护电池收容区,所述一对防撞侧梁设置于所述底盘主体的两侧并与底盘主体配合组装。底盘主体采用铝合金材料的上盖板、下盖板及蜂窝状隔层结构来替代现有实心钢板的底盘以及钢板的电池箱,底盘与电池箱一体化融合设计,减轻电动汽车重量整体,提高电动车的能量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安全、环保、节能已成为当今汽车发展的主题,电动汽车因其节能、环保无污染的优势,受到交通、能源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汽车工程与电力工程技术的综合体现,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主要是在传统的汽车底盘上拆除发动机等传统动力系统,挂载装有电池的电池箱,底盘往往采用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同的较厚的实心钢板,而且电池箱也一般采用钢板制成,进一步增加电动汽车质量;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质量过重,整车能量密度过低(即电池质量与整车质量之比过低),导致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缩短,另外,现有底盘上无防撞结构设计,且电池碰撞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减轻电动汽车整体重量、提高续航能力且防撞性能好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盘主体及一对防撞侧梁;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夹设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状隔层结构,所述蜂窝状隔层结构包括多个相邻连接的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划分为电池收容区及围绕于电池收容区外的防撞保护区;所述电池收容区的蜂窝单元用于收容单体电池,所述防撞保护区的蜂窝单元用于保护电池收容区,所述一对防撞侧梁设置于所述底盘主体的两侧并与底盘主体配合组装。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保护区的蜂窝单元内填充有聚氨酯泡沫。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为矩形并包括一对第一长边缘及一对第一短边缘;所述下盖板为矩形且包括一对第二长边缘及一对第二短边缘;每个防撞侧梁包括加强部及位于加强部一端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开设有配合缺口;所述上盖板的第一长边缘、第一短边缘与所述下盖板的第二长边缘及第二短边缘分别对应;所述上盖板的一个第一长边缘与下盖板的对应的一个第二长边缘以及位于上盖板及下盖板之间的一部分防撞保护区卡入于对应一个防撞侧梁的配合缺口内。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且连接所述一对防撞侧梁的防撞横梁。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主体、所述防撞侧梁及所述防撞横梁均由铝合金制成;所述加强部及所述缓冲部为空心的蜂窝结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横梁为空心的蜂窝结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收容区内的蜂窝单元形状相同,所述电池收容区内的蜂窝单元为六菱柱,该六菱柱两端开口且侧垂直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保护区的蜂窝单元与电池收容区内的蜂窝单元形状相同,所述防撞保护区内的蜂窝单元为六菱柱,该六菱柱两端开口且侧垂直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通过环氧树脂与所述蜂窝状隔层结构粘结。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上盖板与蜂窝状隔层结构相背的表面还凸起形成多个加强筋。本技术利用蜂窝结构的吸能特性,设计具备高密度电池排布、高防护等级等多重功效的一体化电池底盘;在防撞保护区的蜂窝单元注入具有缓冲功能的聚氨酯泡沫,防撞侧梁、以及防撞横梁也蜂窝管结构,因此多层蜂窝结构共同作用,保护底盘中部动力电池在碰撞过程中不受损伤;提高了电池布置密度,降低了电动汽车整体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单体电池的可维护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中一部分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底盘主体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中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底盘主体的装入电池时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100,包括一底盘主体10及一对防撞侧梁20。所述底盘主体10包括上盖板12、下盖板14及夹设于所述上盖板12与所述下盖板14之间的蜂窝状隔层结构16。所述上盖板12、下盖板14及所述隔层结构16均由铝合金通过整体机械加工制成,所述隔层结构16可通过环氧树脂连接于所述上盖板12及下盖板14之间。铝合金可选用轻质高强度铝合金,例如,其成份可以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原料组成:Fe:0.10~0.14%,Mn:0.03~0.04%,Si:0.02~0.04%,Ti:0.01~0.06%,B:0.03~0.09%,Zn:2.2~2.9%,Mg:0.9~1.0%,Cu:1.1~1.3%,Ce:0.5~1.0%,Sc:0.1~0.4%,余量为Al,以上铝合金抗拉伸强度可以达700MPa以上。具体的,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通过铝合金整体板料轧制成型,轧板厚度可以根据汽车设计强度要求以及电池电量而定。所述上盖板12为矩形并包括一对第一长边缘122及一对第一短边缘124。所述下盖板14与上盖板12形状对应也为矩形且包括一对第二长边缘142及一对第二短边缘14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的形状不限于矩形。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所述蜂窝状隔层结构16通过上述铝合金经挤压工艺成型并且包括多个相邻连接的中空的蜂窝单元162,所述蜂窝单元162划分为位于中部的电池收容区1622及围绕于电池收容区1622外的防撞保护区162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的所述蜂窝单元162形状相同且为六菱柱,该六菱柱两端开口且垂直于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的蜂窝单元162可以是其他规则的形状,例如,三菱柱、四菱柱、五菱柱、八菱柱或圆柱等。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的每个蜂窝单元162的高度对应于或者略大于一个单体电池30的高度,所述单体电池30为圆柱形锂电池,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的蜂窝单元162用于收容单体电池30,蜂窝单元162的数量对应于单体电池30的数量。圆柱形的单体电池30收容对应一个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的六菱柱的蜂窝单元162内,在横截面积上圆柱形的单体电池30与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的六菱柱的蜂窝单元162内切,如此可以节省空间并使单体电池30稳固的放置于对应的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的蜂窝单元162内。所述防撞保护区1624内的蜂窝单元162可以和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内的蜂窝单元162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本实施方式,为了便于制造所述蜂窝状隔层结构,所述防撞保护区1624内的蜂窝单元162和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内的蜂窝单元162的形状相同,即也为六菱柱状,该六菱柱两端开口且侧垂直于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所述防撞保护区1624用于保护所述电池收容区1622。为了增加所述防撞保护区1624的耐冲击性能,所述防撞保护区1624内进一步填充具有缓冲功能的聚氨酯泡沫。所述防撞侧梁20通过上述铝合金经挤压工艺成型,且每个防撞侧梁20包括加强部22及位于加强部22一端的缓冲部24。所述加强部22及所述缓冲部24均为空心的蜂窝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盘主体及一对防撞侧梁;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夹设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状隔层结构,所述蜂窝状隔层结构包括多个相邻连接的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划分为电池收容区及围绕于电池收容区外的防撞保护区;所述电池收容区的蜂窝单元用于收容单体电池,所述防撞保护区的蜂窝单元用于保护电池收容区,所述一对防撞侧梁设置于所述底盘主体的两侧并与底盘主体配合组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盘主体及一对防撞侧梁;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夹设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状隔层结构,所述蜂窝状隔层结构包括多个相邻连接的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划分为电池收容区及围绕于电池收容区外的防撞保护区;所述电池收容区的蜂窝单元用于收容单体电池,所述防撞保护区的蜂窝单元用于保护电池收容区,所述一对防撞侧梁设置于所述底盘主体的两侧并与底盘主体配合组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保护区的蜂窝单元内填充有聚氨酯泡沫。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为矩形并包括一对第一长边缘及一对第一短边缘;所述下盖板为矩形且包括一对第二长边缘及一对第二短边缘;每个防撞侧梁包括加强部及位于加强部一端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开设有配合缺口;所述上盖板的第一长边缘、第一短边缘与所述下盖板的第二长边缘及第二短边缘分别对应;所述上盖板的一个第一长边缘与下盖板的对应的一个第二长边缘卡入于对应一个防撞侧梁的配合缺口内。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宝灵彭淳王敬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