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6805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续退火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该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炉头内部,包括加热器及设置在加热器外部的保温装置,保温装置外部还设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炉头加装余热利用装置后可充分吸收炉头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吸收的热量可通过管道输送至烘干炉,用于清洗钢带后的烘干处理,代替蒸汽加热烘干钢带,从而节约大量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且可降低车间温度,改善劳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续退火炉
,尤其涉及一种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取向硅钢生产流程长,生产工艺及其复杂,因此被称为钢铁中的工艺品。在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连续退火炉对冷轧后的取向硅钢带进行脱碳退火,所用保护气氛为氮气混合气,多余的氮气会通过排气管道排出,氢气通常在高温下会在炉口燃烧掉。现有的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无余热利用装置,燃烧的热量全部散发车间里,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且增加了车间温度,恶化了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炉头内部,包括加热器及设置在加热器外部的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外部还设有固定装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器为迂回设置在炉口内部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通过蛇形管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炉口两侧,所述蛇形管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均在炉头外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蛇形管两端与炉门之间还设有加固板。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蛇形管为Φ38、Φ42或Φ50的无缝钢管。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保温装置为设置在蛇形管两端和上部的保温棉,所述保温棉厚度为30~100mm。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保温棉外部的外侧面板、内侧挡板、上侧挡板及前封板,所述前封板包括前下封板和前上封板。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余热利用装置上部还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通过拉钉固定设置在上侧挡板上,所述上盖板与上侧挡板之间设有保温棉;所述前上封板位于上盖板与上侧挡板前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拉钉有六个,均匀布置在炉头的两端及中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盖板与上侧挡板之间的保温棉间隔设置,并通过拉钉固定设置在上盖板与上侧挡板之间;间隔设置的两保温棉之间设有烟囱口。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蛇形管上部与上侧挡板之间的距离H为20~5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炉头加装余热利用装置后可充分吸收炉头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吸收的热量可通过管道输送至烘干炉,用于清洗钢带后的烘干处理,代替蒸汽加热烘干钢带,从而节约大量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且可降低车间温度,改善劳动环境;(2)本技术蛇形管迂回设置在炉口内部,可大大提高受热面积,提高蛇形管内部水的加热速率,进水端和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烘干炉内的换热器相连通,从而可将加热器吸收的热量用于烘干钢带;(3)本技术加热器外部封装有保温棉,从而减少热量散失,提高能源利用率;上侧挡板与上盖板的保温棉采用间隔设置及蛇形管上部与上侧挡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的设计,可使氢气燃烧火焰到达上盖板,从而增加蛇形管的受热时间和受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4)本技术上盖板与上侧挡板之间采用拉钉连接,可拆卸,方便保温棉及蛇形管的检修和更换;(5)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改造成本低,热能利用率高,节能环保,可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中1、外侧面板;2、上盖板;3、保温棉;4、上侧挡板;5、蛇形管;5-1、进水端;5-2出水端;6、内侧挡板;7、拉钉;8、蛇形管固定板;9、加固板;10、炉门;11前封板;11-1、前下封板;11-2、前上封板;12、烟囱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3,本技术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炉头内部,包括加热器及设置在加热器外部的保温装置,保温装置外部还设有固定装置。加热器为迂回设置在炉口内部的蛇形管5,蛇形管5通过蛇形管固定板8固定设置在炉口两侧,蛇形管5两端与炉门10之间还设有加固板9,进一步提高蛇形管5的牢固程度。蛇形管5的进水端5-1与出水端5-2均在炉头外侧,蛇形管5尺寸为Φ38、Φ42或Φ50的无缝钢管,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炉体的宽度和加热能力进行选择,本技术炉门10宽度为1360mm,蛇形管5外径尺寸为42mm。本技术保温装置为设置在蛇形管5两端和上部的保温棉3,保温棉3厚度为30~100mm,本技术两侧保温棉厚度30~40mm,上端保温棉80~100mm。本技术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保温棉3外部的外侧面板1、内侧挡板6、上侧挡板4及前封板11,前封板11包括前下封板11-1和前上封板11-2。优选地,余热利用装置上部还设有上盖板2,上盖板2通过六个拉钉7固定设置在上侧挡板4上,六个拉钉分别设置在炉头的两端及中部。上盖板2与上侧挡板4之间设有保温棉3;前上封板11-2位于上盖板2与上侧挡板4前侧。优选地,上盖板2与上侧挡板4之间的保温棉3间隔设置,并通过拉钉7固定设置在上盖板2与上侧挡板4之间;间隔设置的两保温棉3之间设有烟囱口12,烟囱口1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用于排出板面残余油燃烧产生的烟,另一方面可使氢气燃烧产生的火焰向上串,从而提高蛇形管5的受热面积,提高热能利用率。蛇形管5上部与上侧挡板4之间留有20~50mm的间隙,可进一步提高蛇形管5的吸热面积。本技术加热器加热面积约1.12,加热器内水量约10kg,并持续流动,水在蛇形管5内的加热时间约10~20秒,水加热后即通过管道输送至烘干炉换热器,用于烘干钢带。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炉头内部,包括加热器及设置在加热器外部的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外部还设有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炉头内部,包括加热器及设置在加热器外部的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外部还设有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迂回设置在炉口内部的蛇形管(5),所述蛇形管(5)通过蛇形管固定板(8)固定设置在炉口两侧,所述蛇形管(5)的进水端(5-1)与出水端(5-2)均在炉头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5)两端与炉门(10)之间还设有加固板(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5)为Φ38、Φ42或Φ50的无缝钢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置为设置在蛇形管(5)两端和上部的保温棉(3),所述保温棉(3)厚度为30~10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保温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钢南陈秀华陈铭陈文卷彭炳龙张维林张爱春
申请(专利权)人:新万鑫福建精密薄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