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制备方法及其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14514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制备方法及其夹持装置,包括外壳、内芯,所述内芯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例为:锂基脂3‑8,石墨1‑3,硅藻土1‑3,极压抗磨剂0.5‑1,硅油0.5‑1。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外壳‑内芯复合结构的轨距面固体润滑棒、其制备方法及其夹持装置,在固体润滑棒微观网络结构中存储润滑油性成分,在摩擦热‑应力作用时会模拟人体汗腺原理,油性成分会从内部渗出与石墨等层状固体润滑材料复合,在轮轨表面形成既具有油脂优异润滑、附着性能,又具有固体润滑抗极压性能好的润滑转移膜;不会误入钢轨踏面而影响机车制动,不会形成油偰,避免了钢轨涂油剥离现象,同时具有较低噪音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工业润滑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铁路机车、地铁、城市轨道车辆轮缘和港口机械车轮轮缘润滑的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制备方法及其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机车、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港口机械车轮轮缘在运行时始终与钢轨接触摩擦,车轮轮缘与钢轨都存在磨损,尤其在小半径曲线区段,使车轮和钢轨使用寿命缩短,并且产生刺耳的噪声。为了克服以上问题,目前国内外机车轮缘减磨均用干式(即固体)润滑剂取代油脂润滑,干式润滑剂是一种以边界润滑原理取代流体润滑原理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润滑材料,主要由主成膜物质(合成树脂、聚合油),次成膜物质(固体润滑材料)、极压抗磨剂及有机小分子添加剂等组成,它具有高的抗极压性,能在摩擦界面间形成边界润滑膜,可以防止金属表面微观凸起穿透润滑膜,隔开摩擦副表面,从而起到减磨作用。但现有的干式润滑剂一般为实心结构,不能兼顾摩擦系数、润滑保护、低磨耗等相互的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外壳-内芯复合结构的轨距面固体润滑棒、其制备方法及其夹持装置,在固体润滑棒微观网络结构中存储润滑油性成分,在摩擦热-应力作用时会模拟人体汗腺原理,油性成分会从内部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制备方法及其夹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芯,所述内芯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例为:锂基脂3‑8,石墨1‑3,硅藻土1‑3,极压抗磨剂0.5‑1,硅油0.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芯,所述内芯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例为:锂基脂3-8,石墨1-3,硅藻土1-3,极压抗磨剂0.5-1,硅油0.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例为:锂基脂6,石墨2,硅藻土2,极压抗磨剂0.75,硅油0.7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半精炼石蜡制成的半精炼石蜡外壳,且采用的半精炼石蜡为型号≥50号的半精炼石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微晶蜡制成的微晶蜡外壳,且采用的微晶蜡为型号≥70号的微晶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外壳原材料称重在熔融温度为90-100°C的温度下熔融备用,接着将内芯原材料按比例混合在熔融温度为120-140°C的温度下熔融,然后将熔融后的内芯原材料通过砂磨机研磨分散,接着将研磨后的内芯原材料倒入模具内冷却成型,最后将熔融后的外壳原材料灌注在内芯棒表面制成轨距面固体润滑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距面汗腺式固体润滑棒的夹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新颖胡萍许乐黄坤谢小野史昺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晟铁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