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1429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0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燃料箱的内压对应而提高气液分离功能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该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具备安装于燃料箱(10)的壳体(18)、在空间部(26)中设置成上下移动自如的浮子(20)、设置在浮子(20)的上部的阀芯(22)、以及使空间部(26)与燃料箱(10)内连通而将燃料箱(10)内的燃料向空间部(26)内导入的通气孔(50、38),在壳体(18)的底部以包围通气孔(38)的方式呈周状地配置有多个挡板(36),在壳体(18)的下方配置挡板结构体(24),该挡板结构体(24)具有由第二圆筒部(52)形成的通气孔(50)和包围通气孔(50)的呈周状地配置的其他挡板(54),挡板结构体(24)相对于壳体(18)安装成装卸自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使燃料箱与罐连通的连通路上设置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浮子的下方设有抑制燃料的流动的迷宫结构体的蒸发气体控制阀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迷宫结构体,例如公开了由锯齿形的迂回路等构成的各种迷宫结构体的形状。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浮子的下方配置迷宫结构体,从而能够降低向浮子室内流入的燃料的流速,并且使燃料呈迷宫状流动而提高气液分离功能,由此能够抑制燃料向罐的流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37042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燃料箱与车种、发动机排气量等对应而具有各种箱形状,根据箱形状(箱容积)而燃料箱的内压不同。在专利文献1中,也可以准备多个迷宫结构体,来与燃料箱的内压对应,但需要制造通路形状不同的各种迷宫结构体,并且制造出的多个迷宫结构体的管理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燃料箱的内压对应而提高气液分离功能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其具有:壳体,其安装于燃料箱;浮子,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空间部中设置成上下移动自如;阀芯,其设置在所述浮子的上部;连通路,其设置在所述阀芯的下游侧,且与所述燃料箱的外部连通;以及通气孔,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使所述空间部与所述燃料箱内连通而将所述燃料箱内的燃料向所述空间部内导入,其中,所述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具备配置在所述浮子的下方而抑制所述燃料的流动的挡板结构体,所述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以包围所述通气孔的方式呈周状地配置有多个挡板,在所述壳体的下方配置挡板结构体,该挡板结构体具有由筒体形成的通气孔和包围所述通气孔的呈周状地配置的其他挡板,所述挡板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安装成装卸自如。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挡板结构体相对于壳体安装成装卸自如,由此根据燃料箱的内压的高低,能够任意选择附加设置有挡板结构体的燃料箱(挡板+其他挡板)和未附加设置挡板结构体的燃料箱(仅为挡板)。这是由于根据燃料箱的内压的高低而被净化的蒸气量不同的缘故。其结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与燃料箱的内压对应而调整向外部侧流出的燃料的量。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蒸发气体在空间部流通的期间,能够通过整体上呈迷宫状配置的挡板及其他挡板来将蒸发气体中含有的燃料(液体)分离。由此,能够降低经由连通路向外部侧流出的燃料的量。其结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提高蒸发气体的气液分离功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结构体具有从所述其他挡板朝向上方延伸的卡止片,所述卡止片卡止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所述挡板。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对卡止片将壳体侧的挡板的两侧部卡止,能够使挡板结构体相对于壳体容易装配。其结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不使用其他的连接构件,就能够将挡板结构体相对于壳体更紧凑地连接。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其他挡板随着从所述筒体朝向径向外侧而向所述壳体的下端侧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其他挡板随着从筒体朝向径向外侧而向壳体的下端侧倾斜,从而在其他挡板的下表面附着的燃料(液体)容易沿着倾斜面流动,使燃料(液体)容易向燃料箱内返回。另外,在通过模具来制造挡板结构体时,从脱模的观点出发,能够提高生产技术性。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得到一种与燃料箱的内压对应而提高气液分离功能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安装于燃料箱内的状态的局部省略剖视图。图2是在图1所示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中设置的挡板结构体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而得到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取下挡板结构体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未附加设置挡板结构体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安装于燃料箱内的状态的局部省略剖视图。图6(a)是沿着图1的VIA-VIA线的横向剖视图,图6(b)是沿着图1的VIB-VIB线的横向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蒸发气体的气液分离功能的示意剖视图。图8是变形例的挡板结构体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将挡板结构体树脂成形的模具装置的局部省略分解立体图。符号说明:10 燃料箱12 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14 连通路18 壳体20 浮子22 阀芯24、24a 挡板结构体26 空间部36 挡板38、50 通气孔52 第二圆筒部(筒体)54 挡板(其他挡板)56 卡止片58 圆弧状凸部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适当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搭载于机动车等的燃料箱10的上部,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12(以下,仅称作控制阀装置12)。在燃料箱10内贮存有向发动机供给的未图示的燃料。控制阀装置12经由连通路14与在燃料箱10的外部配置的罐16连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燃料箱10由密封型箱构成。控制阀装置12具备壳体18、浮子20、阀芯22、挡板结构体24等。以下,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壳体18由树脂材料形成,包括向燃料箱10的外部露出的上部壳体18a、在燃料箱10内设置于下方侧的下部壳体18b、以及设置在上部壳体18a与下部壳体18b之间的中间壳体18c。上部壳体18a、下部壳体18b及中间壳体18c分别一体地组装而构成。在上部壳体18a内形成有与罐16连通的管状的连通路14。该连通路14位于阀芯22的下游侧,并与燃料箱10的外部连通。中间壳体18c及下部壳体18b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部具有空间部26。在中间壳体18c的上部设有供阀芯22落座的阀座28。在阀座28的内径侧形成有上部侧开口30,该上部侧开口30形成为与连通路14连通。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下部壳体18b的下端形成有比上部侧开口30直径大的下部侧开口32。如后述那样,该下部侧开口32作为将挡板结构体24装配在壳体18内、并将装配后的挡板结构体24从壳体18内向外部取出的装卸用孔部而发挥功能。在下部壳体18b的内径侧的底部设有:配置于中心部的第一圆筒部34;以及分离规定角度而呈圆周状地配置于第一圆筒部34的外周面上的多个挡板36。第一圆筒部34形成有沿着轴向(上下方向)贯通的通气孔38。多个挡板36以在径向上架设的方式将内径侧的第一圆筒部34和外径侧的下部壳体18b结合。如图4及图6(a)所示,各挡板36在仰视下由大致相同形状构成,且形成为从第一圆筒部34侧朝向下部壳体18b侧逐渐变得宽度宽的大致扇形状。另外,第一圆筒部34、多个挡板36及下部壳体18b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挡板36,设有以沿着上下方向相互不重叠的方式上下交错、并且沿着周向配置的8片挡板36(上侧4片,下侧4片),但片数不限于此。多个挡板36中,沿着周向与上侧的第一挡板36相邻而配置下侧的第一挡板36,与该下侧的第一挡板36相邻而配置上侧的第二挡板36,进而与上侧的第二挡板36相邻而配置下侧的第二挡板36,以下,依次在上侧与下侧之间交错地配置合计8片挡板36。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由上侧的挡板36构成的上层及由下侧的挡板36构成的下层,由上侧与下侧的两层结构构成。在周向上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其具有:壳体,其安装于燃料箱;浮子,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空间部中设置成上下移动自如;阀芯,其设置在所述浮子的上部;连通路,其设置在所述阀芯的下游侧,且与所述燃料箱的外部连通;以及通气孔,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使所述空间部与所述燃料箱内连通而将所述燃料箱内的燃料向所述空间部内导入,所述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具备配置在所述浮子的下方而抑制所述燃料的流动的挡板结构体,所述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以包围所述通气孔的方式呈周状地配置有多个挡板,在所述壳体的下方配置挡板结构体,该挡板结构体具有由筒体形成的通气孔和包围所述通气孔的呈周状地配置的其他挡板,所述挡板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安装成装卸自如。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19 JP 2015-1233841.一种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其具有:壳体,其安装于燃料箱;浮子,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空间部中设置成上下移动自如;阀芯,其设置在所述浮子的上部;连通路,其设置在所述阀芯的下游侧,且与所述燃料箱的外部连通;以及通气孔,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使所述空间部与所述燃料箱内连通而将所述燃料箱内的燃料向所述空间部内导入,所述蒸发气体控制阀装置具备配置在所述浮子的下方而抑制所述燃料的流动的挡板结构体,所述蒸发气体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原直贵坂口有亮渡边洋晓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