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热板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971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0:29
一种均热板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所述毛细组织设于均热板的壳体内所设中空槽室中,该毛细组织的第一侧与中空槽室的顶壁相接触,毛细组织的第二侧则与中空槽室的底壁相接触;该中空槽室包括有中央区域以及临近均热板周边的外围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主要在于该毛细组织为设成连续弯曲延伸的形态,且令该毛细组织的延伸分布范围含盖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及外围区域,构成该毛细组织包括有对应中央区域的中央导热部以及对应外围区域的外围散热部的结构形态;借此,可达到大幅提升均热板热传导效益与均热板质量的实用进步性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较佳产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热板,特别是指一种均热板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的创新设计。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称的均热板广泛被作为一种散热导引结构体,例如作为计算机CPU散热构件的用途。至于均热板的现有结构,大致具有一扁状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中空槽室,再于该中空槽室的周壁覆设毛细组织(如烧结体、网状体等)以增进散热效益,而为防止该中空槽室受热时膨胀造成壳体的顶、底壁弧拱变形,遂有业界并于该壳体顶、底壁之间增设有结合柱(或板条状构件);但此种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上仍旧发现,其均热板运作上,是先经由所述壳体顶壁将热源导入,接着沿其壳体周壁到达其底壁,再传导至壳体内壁覆设的毛细组织,进而达成全面性的导热效益,由于此种现有均热板所形成的导热路径呈环周状路径,被导入的热能无法快速由上至下传达分布至整个均热板结构,以致造成其整体热传导效能仍难以达到最佳效率。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已于先前研发出如台湾专利证书号I307765的《均热板之毛细组织构造》,该前案主要通过将毛细组织组设于均热板槽室顶、底壁之间,且令毛细组织第一侧与顶壁相接触、第二侧与底壁相接触的结构设计,以使其顶壁所导入的热能得通过毛细组织快速传达至中空槽室内部及底壁,以获得较为快速有效率的热传导路径、提升均热板热传导效益的优点。然而,本专利技术人于后续持续研发测试思索过程中,发现该前案结构设计中仍有些许问题与不足之处,例如:该前案的毛细组织分布区域以对应均热板主要导热区域范围为主,如此一来,使得均热板受热后的热温仍旧集中于其中间区域而难以向周边均匀扩散开来,导致热传导效益难以再进一步提升的缺憾;另一方面,该前案所示毛细组织均为多个单元毛细组织排列构成的形态设计,该前案的毛细组织设置组数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达到所需的热传导效益,然而,数量过多的毛细组织于均热板的上、下壳体进行封合及抽真空过程中,其位置的固定将成为实施上的一个难题,为了使其固定将必须耗费更多成本与工时,而若未固定,毛细组织一旦偏移原本所设位置时,纵使未必丧失作用,对于应有的效能与质量必定造成影响。因此,针对上述现有均热板的毛细组织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构造,实为有待相关业界再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热板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目的主要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均热板毛细组织结构为目标加以思索突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均热板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所述毛细组织设于一均热板的壳体内所设中空槽室中,且该毛细组织的第一侧与中空槽室的顶壁相接触,所述毛细组织的第二侧则与中空槽室的底壁相接触;所述中空槽室包括有中央区域以及临近均热板周边的外围区域;且其中:所述毛细组织设成连续弯曲延伸的形态,且所述毛细组织的延伸分布范围涵盖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及外围区域,构成所述毛细组织包括有对应中央区域的中央导热部以及对应外围区域的外围散热部的结构形态;所述毛细组织为下述两种配置形态中的一种:多组结构体互成间隔相对或均等配置形态、单一结构体所一体成型配置形态;所述毛细组织的中央导热部为笔直状或弯曲状形态;所述壳体中空槽室的顶壁与底壁间并设有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为下述任其中一种形态:柱状体、板状体、ㄈ形断面的条状体、冲压式凹缘;所述毛细组织与所述链接部之间则为间隔设置或结合为一体的结构形态;所述均热板使用时,其壳体一侧中央区域与一热源相接触;而所述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是指与所述热源相对应的区域范围;所述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设有一网状体,该网状体与所述毛细组织的中央导热部相对应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主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为设成连续弯曲延伸的形态,且所述毛细组织的延伸分布范围含盖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及外围区域,构成所述毛细组织包括有对应中央区域的中央导热部以及对应外围区域的外围散热部的结构形态;借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专利技术对照现有技术而言,大致可达到如下优点:其一、由于所述毛细组织的延伸分布范围含盖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及外围区域,故毛细组织的导热区域能够确实均匀分布扩散于均热板的壳体中空槽室的中央与外围整体区域,进而达到大幅提升热传导效益与均热板质量的实用进步性。其二、由于所述毛细组织为设成连续弯曲延伸形态形成中央导热部及外围散热部,故其采用单一结构体即可获致最大区域范围的热传导效益,借此而能在提升热传导效益的前提下达到精简毛细组织设置数量的目的,借此而更利于均热板壳体进行封合及抽真空过程中毛细组织的轻易固定,而能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较佳产业经济效益。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均热板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均热板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毛细组织形态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附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毛细组织形态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链接部形态另一实施例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央区域设有网状体的实施例图。。以上附图中:05.热源;10.毛细组织;10B.毛细组织;11.第一侧;12.第二侧;13.中央导热部;13B.中央导热部;14.外围散热部;14B.外围散热部;20.均热板;21.壳体;22.中空槽室;221.顶壁;222.底壁;223.中央区域;224.外围区域;30.连结部;30B.连结部;40.网状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请参阅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均热板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及其配置方法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毛细组织10设于一均热板20的壳体21内所设中空槽室22中,且该毛细组织10的第一侧11与所述中空槽室22的顶壁221相接触,该毛细组织10的第二侧12则与中空槽室22的底壁222相接触;又如图3所示,所述中空槽室22包括有一中央区域223以及临近均热板20周边的外围区域224;且其中:所述毛细组织10为设成连续弯曲延伸的形态,且令所述毛细组织10的延伸分布范围含盖中空槽室22的中央区域223及外围区域224,构成该毛细组织10包括有对应中央区域223的中央导热部13、以及对应所述外围区域224的外围散热部14的结构形态。如图1、2、3所示,所述毛细组织10可为多组(如二组、三组、四组…等等)结构体互成间隔相对或均等配置的形态。另如图5所示的毛细组织10B,其为单一结构体一体成型的形态。其中,所述毛细组织10的中央导热部13可为笔直状、弯曲状任其中一种形态;此如图3所示中央导热部13,为笔直状形态;而图5所示中央导热部13B,则为弯曲状形态。如图2所示,该均热板20使用时,令其壳体21一侧中央区域与一热源05(如CPU)相接触;而中空槽室22的中央区域223(如图3所示),是指与热源05相对应的区域范围。如图3所示,所述毛细组织10的外围散热部14可为数个间隔分布的弯曲状形态构成;而图5所示毛细组织10B的外围散热部14B,也是间隔分布的弯曲状形态构成,且令该外围散热部14B临近所述均热板20周边,借此设计,纵使均热板20使用上是呈直立式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热板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设于一均热板的壳体内所设中空槽室中,且该毛细组织的第一侧与中空槽室的顶壁相接触,所述毛细组织的第二侧则与中空槽室的底壁相接触;所述中空槽室包括有中央区域以及临近均热板周边的外围区域;且其中:所述毛细组织设成连续弯曲延伸的形态,且所述毛细组织的延伸分布范围涵盖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及外围区域,构成所述毛细组织包括有对应中央区域的中央导热部以及对应外围区域的外围散热部的结构形态;所述毛细组织为下述两种配置形态中的一种:多组结构体互成间隔相对或均等配置形态、单一结构体所一体成型配置形态;所述毛细组织的中央导热部为笔直状或弯曲状形态;所述壳体中空槽室的顶壁与底壁间并设有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为下述任其中一种形态:柱状体、板状体、ㄈ形断面的条状体、冲压式凹缘;所述毛细组织与所述链接部之间则为间隔设置或结合为一体的结构形态;所述均热板使用时,其壳体一侧中央区域与一热源相接触;而所述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是指与所述热源相对应的区域范围;所述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设有一网状体,该网状体与所述毛细组织的中央导热部相对应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热板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设于一均热板的壳体内所设中空槽室中,且该毛细组织的第一侧与中空槽室的顶壁相接触,所述毛细组织的第二侧则与中空槽室的底壁相接触;所述中空槽室包括有中央区域以及临近均热板周边的外围区域;且其中:所述毛细组织设成连续弯曲延伸的形态,且所述毛细组织的延伸分布范围涵盖中空槽室的中央区域及外围区域,构成所述毛细组织包括有对应中央区域的中央导热部以及对应外围区域的外围散热部的结构形态;所述毛细组织为下述两种配置形态中的一种:多组结构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信威陈彦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