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09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热板的毛细组织构造,所述均热板具一中空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一中空槽室、一顶壁、底壁及侧壁,以使所述毛细组织组设于该壳体的中空槽室中;其特点主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组设于该中空槽室顶壁、底壁之间,该毛细组织的第一侧与中空槽室的顶壁相接触,第二侧与中空槽室的底壁相接触;借此,该中空槽室的顶壁、底壁将可藉由毛细组织达成上下直线连接状态,使其顶壁所导入的热能得以透过毛细组织快速传达至中空槽室以及底壁部位,进而达到更进一步提升热传导效果的实用进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热板,特别是指其内部毛细组织配置形态的创新设计。技术背景均热板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散热导引结构体,例如作为电脑CPU散热构件的用途。至于均热板的现有结构,如图1所示(注其专利案请查阅台湾专利证 书号M299458),其大致结构具有一扁状壳体10,该壳体10内部形成中空 槽室ll,该中空槽室11的周壁覆设有毛细组织12 (如烧结体、网状体等) 以增进散热效益,而为防止该中空槽室11受热时膨力长造成壳体10的顶壁、 底壁13、 14弧拱变形,故有业界在该壳体顶、低壁之间增设有结合柱(或 板条状构件);不足的是,这种现有结构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下述问题均热板工作时,先经由该壳体10顶壁13将热源导入,接着沿其壳体IO 周壁达到其底壁14,再传导给壳体10内壁覆设的毛细组织12,进而达成全 面性的导热效益,由于此种现有均热板所形成的导热路径均呈环周状的弧曲 路径,故被导入的热能无法快速由上至下传达分布至整个均热板结构,以致 于其整体热传导效能仍难以达到最佳效率的完善状态。针对上述现有均热板使用上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研发出一种热传导效 能更佳、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构造,已成为相关业界需加以思索突破的目 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均 热板结构热能无法快速由上至下传达分布至整体均热板,造成整体热传导效 能不能达到最佳效率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 所述均热板包括一中空的壳体,该壳体内部由顶壁、底壁及侧壁形成一中空 槽室,所述壳体的中空槽室中设有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 组:没于该中空槽室顶壁与底壁之间,该毛细组织的第一侧与中空槽室的顶壁 相接触,第二侧与中空槽室的底壁相接触。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毛细组织为网状管体、烧结体或巻状体。2、 上述方案中,所述毛细组织的配置形态为并靠配置、间隔配置、放射 状配置或弯曲状配置。3、 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中空槽室的顶壁、底壁间设有连结部,所述连 结部为柱状体、板状体或匸型断面的条状体;所述毛细组织与连结部之间为 间隔设置或结合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在于所述的毛细组织组设于中空槽室顶壁、底壁之间,该毛细组织的第一侧 与中空槽室的顶壁相接触,第二侧与中空槽室的底壁相接触;借此创新独特 设计,使本专利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大致可达到以下的优点该壳体中空槽室的顶壁、底壁将可藉由毛细组织达成上下直线连接状态, 使其顶壁所导入的热能得以透过毛细组织快速传达至中空槽内部以及底壁 部位,进而达到更进一步提升其热传导效果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均热板结构的剖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均热板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均热板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组织配置型态另一实施例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组织配置型态又一实施例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组织与连接部结合为一体的实施例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组织内部设支撑件的实施例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组织平面配置型态的实施例一;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组织平面配置型态的实施例二;附图IO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组织平面配置型态的实施例三;附图ll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组织平面配置型态的实施例四。以上附图10、扁状壳体;11、中空槽室;12、毛细组织;13、顶壁; 14、底壁;A、均热板;20、壳体;21、中空槽室;22、顶壁;23、底壁; 24、侧壁;30、毛细组织;30B、毛细組织;31、第一侧;32、第二侧;40、 支撑件;50、连结部;50B、连结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请参阅图2~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均热板A具有一中空壳体20,该壳体20内部形成一中空槽室21、 一顶壁 22、 一底壁23及二侧壁24,以使所述毛细组织30组设于该壳体20的中空 槽室21中;本专利技术主要核心设计在于所述毛细组织30,组设于该壳体20中空槽室21的顶壁22、底壁23之 间,该毛细组织30的第一侧31与中空槽室21的顶壁22相接触,该毛细组 织30的第二侧32与中空槽室21的底壁23相接触。其中,所述毛细组织30可为网状管体、烧结体、巻状体,如图2 7所示 的毛细组织30为网状管体实施形态,其中图7所示的网状管体的毛细组织 30内部设有支撑件40 (如螺旋状杆体),借以强化该毛细组织30的结构强 度。有关所述毛细组织30的配置型态可为下述几种如图3和图8所示的毛细组织30,为直条状并靠配置型态,此配置型态 变化例如图9所示,其毛细组织30从平面上观察为斜向配置;另如图4所 示的毛细组织30,各毛细组织30之间为间隔配置;又如图10和图11所示 的毛细组织30、其分别为^t射状配置及弯曲状配置;这些毛细组织30配置 型态均能达到本专利技术所预期的导热功效;再者,如图8-11中框格B所示, 为该壳体20顶壁22主要导热区域范围的标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毛细组织30 分布区域即针对该主要导热区域范围为主,借以发挥其导热效益。其中,如图5所示,该壳体20中空槽室21的顶壁22、底壁23之间并可 设有连接部50,所述连接部50为柱状体(如图5所示)、板状体或匸型断面 条状体(如图6所示);所述毛细组织30与连接部50之间则为图5所示的 间隔设置型态;又或者如图6所示,其连接部50B为匸型断面型态;以使其 毛细组织30B可结合于该连接部50B—侧所形成的内凹部位中而成为一体结 构。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 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 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所述均热板(A)包括一中空的壳体(20), 该壳体(20 )内部由顶壁(22 )、底壁(23 )及侧壁(24)形成一中空槽室(21 ), 所述壳体(20)的中空槽室(21)中设有毛细组织(30),其特征在于所述 毛细组织(30),组设于该中空槽室(21)顶壁(22)与底壁(23)之间,该 毛细组织(30)的第一侧(31)与中空槽室(21)的顶壁(22)相接触,第二 侧(32)与中空槽室(21)的底壁(23)相接触。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 织(30)为网状管体、烧结体或巻状体。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毛 细组织(30)的配置形态为并靠配置、间隔配置、》文射状配置或弯曲状配置。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 中空槽室(21)的顶壁(22 )、底壁(23 )间设有连结部(50 ),所述连结部(50 ) 为柱状体、板状体或匸型断面的条状体;所述毛细组织(30)与连结部(50) 之间为间隔设置或结合为 一体结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热板的毛细组织构造,所述均热板具一中空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一中空槽室、一顶壁、底壁及侧壁,以使所述毛细组织组设于该壳体的中空槽室中;其特点主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组设于该中空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热板毛细组织构造,所述均热板(A)包括一中空的壳体(20),该壳体(20)内部由顶壁(22)、底壁(23)及侧壁(24)形成一中空槽室(21),所述壳体(20)的中空槽室(21)中设有毛细组织(30),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30),组设于该中空槽室(21)顶壁(22)与底壁(23)之间,该毛细组织(30)的第一侧(31)与中空槽室(21)的顶壁(22)相接触,第二侧(32)与中空槽室(21)的底壁(23)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振奇何信威张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