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3921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连接。优点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体外循环血管路装进体外循环机时,应注意血液的进向和出向,使血液按照既定的方向流转。这样在高速流动的血液循环中血细胞可避免撞击接头的边棱,防止血细胞受到损伤及产生血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临床医学用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体外循环技术是心脏手术应用最为广泛和效果最好的手术技术,体外循环血管路是体外循环手术中必备的耗材之一,目前使用的体外循环血管路中的连接接头和连接方式均是采用传统的接头双向插进管子中的,这样在高速流动的血液循环中血细胞无可避免的撞击接头的边棱,造成血细胞的破坏,进而产生血溶,因此会给患者带来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血细胞损伤的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连接。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过盈配合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连接。这样在高速流动的血液循环中血细胞可避免撞击接头的边棱,防止血细胞受到损伤及产生血溶。本技术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2、接头;3、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1外部连接有接头2,所述接头2的另一端制有锥度,该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3的内壁连接。 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过盈配合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体外循环血管路装进体外循环机时,应注意血液的进向和出向,使血液按照既定的方向流转。这样在高速流动的血液循环中血细胞可避免撞击接头的边棱,防止血细胞受到损伤及产生血溶。权利要求1.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过盈配合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连接。优点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体外循环血管路装进体外循环机时,应注意血液的进向和出向,使血液按照既定的方向流转。这样在高速流动的血液循环中血细胞可避免撞击接头的边棱,防止血细胞受到损伤及产生血溶。本技术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文档编号A61M39/10GK202143749SQ201120245328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付瑞峰, 孙莉, 季雪莉, 屈道永, 张琳, 王潇, 赵亮 申请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血管路进向端外部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部与体外循环血管路出向端的内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道永季雪莉张琳付瑞峰赵亮孙莉王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