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5382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肢助力装置,包括供于贴合人体背部的背负装置主体,与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相连以供人体肩部承载受力的肩部固定单元,跨设于背负装置主体底部两端的腰部绑定单元,设于背负装置主体顶部两端且与肩部固定单元相铰接的助力手臂单元以及控制单元;肩部固定单元包括横跨且坐落于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的肩部支架,与肩部支架相连接以供压合于人体胸前的两个肩带组件,以及跨接肩部支架和助力手臂单元供于驱动助力手臂单元的动力连杆结构;助力手臂单元包括分别铰接肩部支架两端的大臂,与大臂铰接的小臂,以及跨接大臂和小臂的第一驱动件。该装置减轻人力搬运货物的负担,非常方便且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力学
,涉及一种上肢助力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的风风火火的网络购物导致了快递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快递件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快递员们需要对这些快递物件搬上搬下,遇到比较笨重的货物的时候就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急需一种助力装置减少快递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上肢助力装置,该装置能够减轻人力搬运货物的负担,非常方便且省力。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肢助力装置,包括:供于贴合人体背部的背负装置主体,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相连以供人体肩部承载受力的肩部固定单元,跨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底部两端的腰部绑定单元,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两端且与所述肩部固定单元相铰接的助力手臂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肩部固定单元包括横跨且坐落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的肩部支架,与所述肩部支架相连接以供压合于人体胸前的两个肩带组件,以及跨接所述肩部支架和助力手臂单元供于驱动助力手臂单元的动力连杆结构;所述助力手臂单元包括分别铰接肩部支架两端的大臂,与所述大臂铰接的小臂,以及跨接大臂和小臂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小臂相连的操纵手柄,以通过所述操纵手柄控制所述动力连杆结构以及第一驱动件。优选地,所述动力连杆结构包括顺次铰接的承力支架、第二驱动件以及一转接杆,所述承力支架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肩部支架上,所述转接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大臂相铰接。优选地,所述背负装置主体为对应人体背部曲线的背负板,所述背负板的板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背负板顶部设有供肩部支架容置的卡合槽。优选地,所述腰部绑定单元包括一腰部安全带以及一固定件,所述安全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底部一端,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底部另一端,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全带的另一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所述肩部支架的中部对应人体颈部设置为弧行架体,所述弧行架体两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经由一万向球轴承与所述大臂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大臂包括与所述连接轴铰接的第一大臂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大臂杆铰接的第二大臂杆;所述第二大臂杆铰接所述小臂,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大臂杆和第二大臂杆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小臂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大臂杆以及第二大臂杆均设置为波浪杆,所述第一大臂杆的体积和抗力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大臂杆设置。优选地,所述肩带组件包括对应人体肩部及胸部的弧形弹性压板,以及套设于弧形弹性压板上的缓冲垫,所述弧形弹性压板上设有多个透气孔。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为气缸。本技术提供的上肢助力装置,通过背负装置主体贴合人体背部,肩部固定单元固定在人体的肩部及胸前,腰部绑定单元缠绕人体腰部,以将背负装置主体固定,通过操纵手柄控制动力连杆结构以及第一驱动件,驱使大臂和小臂转动,实现货物的搬运。使用时,需要将该装置穿在身上,然后固定好,通过操纵手柄上不同的按压操作,驱动动力连杆结构和第一驱动件,实现大臂和小臂的伸缩运动,从而搬运货物。该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减轻人力搬运货物的负担,非常方便且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示的上肢助力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助力手臂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相连接的放大结构图;图3为图1中的肩部固定单元与大臂相连接的放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示的上肢助力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助力手臂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相连接的放大结构图,图3为图1中的肩部固定单元与大臂相连接的放大结构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肢助力装置,包括:供于贴合人体背部的背负装置主体10,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10顶部相连以供人体肩部承载受力的肩部固定单元20,跨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10底部两端的腰部绑定单元30,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10顶部两端且与所述肩部固定单元20相铰接的助力手臂单元40以及控制单元50。所述肩部固定单元20包括横跨且坐落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的肩部支架21,与所述肩部支架21相连接以供压合于人体胸前的两个肩带组件22,以及跨接所述肩部支架21和助力手臂单元40供于驱动助力手臂单元40的动力连杆结构23。所述助力手臂单元40包括分别铰接肩部支架21两端的大臂41,与所述大臂铰接的小臂42,以及跨接大臂41和小臂42的第一驱动件43。所述控制单元50包括分别与所述小臂42相连的操纵手柄51,以通过所述操纵手柄51控制所述动力连杆结构23以及第一驱动件43。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连杆结构23包括顺次铰接的承力支架231、第二驱动件232以及一转接杆233,所述承力支架231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肩部支架21上,所述转接杆233的自由端与所述大臂41相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背负装置主体10为对应人体背部曲线的背负板,所述背负板的板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背负板顶部设有供肩部支架21容置的卡合槽。实际应用中,所述腰部绑定单元30包括一腰部安全带以及一固定件,所述安全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10底部一端,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10底部另一端,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全带的另一端拆卸式连接。需提起注意的是,所述肩部支架21的中部对应人体颈部设置为弧行架体,所述弧行架体两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经由一万向球轴承60与所述大臂41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肩带组件22包括对应人体肩部及胸部的弧形弹性压板221,以及套设于弧形弹性压板221上的缓冲垫222,所述弧形弹性压板221上设有多个透气孔。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驱动件43和所述第二驱动件232均为气缸。另外,实际应用中,所述大臂41包括与所述连接轴铰接的第一大臂杆411以及与所述第一大臂杆411铰接的第二大臂杆412;所述第二大臂杆412铰接所述小臂42,所述第一驱动件4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大臂杆411和第二大臂杆412的连接处413,所述第一驱动件43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小臂42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大臂杆411以及第二大臂杆412均设置为波浪杆,所述第一大臂杆411的体积和抗力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大臂杆412设置。以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肢助力装置的具体结构细节进行详细说明。提供一上肢助力装置,具有一背负装置主体10,设置有肩部固定单元20,腰部绑定单元30,背负装置主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的助力手臂单元40,该助力手臂单元40通过万向的旋转轴承与肩部固定单元20进行连接。助力手臂单元40又由大臂41,小臂42,气缸(第一驱动件43),控制手柄(操纵手柄51)组成。其中,设有的橡胶垫(缓冲垫222),安装在肩部固定单元20的下方,用于缓冲肩部受力。肩部支架21,固定在背负装置主体10的正上方,在肩部支架21的两侧后方分别设置有上气缸固定支架(动力连杆结构23),布置在肩部支架21的侧部,左右分别一个。当开始使用时,首先打开总的气动系统开关,之后将腰部固定单元30解开,然后背负在身上。搬运货物时,通过左右的控制手柄,将上部的气缸(第二驱动件232)处于回缩状态,下部的气缸(第一驱动件43)处于伸出状态,从而让整个手臂处于伸直的状态。然后将货物置于小臂42上,之后再通过手柄控制上部气缸伸出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肢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于贴合人体背部的背负装置主体,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相连以供人体肩部承载受力的肩部固定单元,跨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底部两端的腰部绑定单元,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两端且与所述肩部固定单元相铰接的助力手臂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肩部固定单元包括横跨且坐落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的肩部支架,与所述肩部支架相连接以供压合于人体胸前的两个肩带组件,以及跨接所述肩部支架和助力手臂单元供于驱动助力手臂单元的动力连杆结构;所述助力手臂单元包括分别铰接肩部支架两端的大臂,与所述大臂铰接的小臂,以及跨接大臂和小臂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小臂相连的操纵手柄,以通过所述操纵手柄控制所述动力连杆结构以及第一驱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于贴合人体背部的背负装置主体,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相连以供人体肩部承载受力的肩部固定单元,跨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底部两端的腰部绑定单元,设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两端且与所述肩部固定单元相铰接的助力手臂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肩部固定单元包括横跨且坐落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顶部的肩部支架,与所述肩部支架相连接以供压合于人体胸前的两个肩带组件,以及跨接所述肩部支架和助力手臂单元供于驱动助力手臂单元的动力连杆结构;所述助力手臂单元包括分别铰接肩部支架两端的大臂,与所述大臂铰接的小臂,以及跨接大臂和小臂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小臂相连的操纵手柄,以通过所述操纵手柄控制所述动力连杆结构以及第一驱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连杆结构包括顺次铰接的承力支架、第二驱动件以及一转接杆,所述承力支架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肩部支架上,所述转接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大臂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装置主体为对应人体背部曲线的背负板,所述背负板的板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背负板顶部设有供肩部支架容置的卡合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付浩良吕春洋孙文倩杨雪战宝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