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725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3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其使在要求实施行驶模式的切换与变速部的变速比的切换的情况下的控制简化。控制装置在要求实施串联并联Lo模式与并联Hi模式之间的切换的情况下以及要求实施串联并联Hi模式与并联Lo模式之间的切换的情况下(即要求实施行驶模式的切换以及变速部的变速级的切换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执行第一切换控制与第二切换控制,所述第一切换控制为经由串联模式而对行驶模式以及变速级进行切换的控制,所述第二切换控制为在不经由串联模式的条件下,于实施了行驶模式的切换以及变速部的变速级的切换中的一方的切换之后实施另一方的切换的控制。

Hybrid vehic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hybrid vehicle, which simplifies the control of switching between a desired driving mode and a variable speed ratio. Switch control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switch between Lo mode and Hi series parallel parallel mode in the case of requirements and requirements of implementation between Hi mode and Lo series parallel parallel mod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witch gear stage driving mode switching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case), selectively executing the first switching control with second switching control, the first switching control through the series model while driving mode and transmission level switch, the second switch control in via series mode under control after switch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able speed driving mode switching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par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witching to another side of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第一以及第二旋转电机与变速部在内的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介绍
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已知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混合动力车辆,即,除了具备发动机、两个旋转电机、动力分配机构之外,在发动机与动力分配机构之间还具备变速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1459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上述文献中所公开的车辆中,采用了串联并联混合动力方式。在串联并联混合动力方式的车辆中,发动机的动力向第一电动发电机(第一MG)传递并被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发动机的动力的一部分也通过动力分配机构而向驱动轮传递。在混合动力车辆中,还已知一种实施如下的串联行驶的结构(串联混合动力方式),所述串联行驶为,通过发动机的动力而实施发电,并利用发电得到的电力而使电机驱动。在该串联混合动力方式中,发动机的动力不会向驱动轮传递。在上述文献中所公开的车辆成为如下的结构,即,由于发动机的动力向第一电动发电机(第一MG)传递时通过动力分配机构而也向驱动轮传递,因此无法实施串联行驶。在串联并联混合动力方式中,在低车速时等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的转矩变动而可能会使被设置在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驱动装置之中的齿轮机构中发生齿轮撞击声,从而需要以避免发生该齿轮撞击声的方式选择发动机的动作点,由此也存在从耗油率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最佳的动作点的情况,从而还存在改善耗油率的余地。另一方面,在串联方式中,由于发动机与被设置在驱动装置之中的齿轮机构完全断开,因此可以不考虑这种齿轮撞击声。但是,由于在将发动机的转矩一度全部转换为电力之后通过电机而再次恢复为驱动轮的转矩,因此在发动机的运转效率良好的速度区域中,与串联并联混合动力方式相比耗油率会劣化。如上文所述,与通过串联混合动力方式而实施的行驶(以下称之为“串联行驶”)相比,通过串联并联混合动力方式而实施的行驶(以下也称之为“串联并联行驶”)也具有优点。因此,期望能够根据车辆的状况而将行驶模式在实施串联行驶的模式(以下也称之为“串联模式”)与实施串联并联行驶的模式(以下也称之为“串联并联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行驶模式的切换被假定为,通过对例如离合器等的卡合元件的状态进行变更来实施。在该情况下,当根据行驶模式的切换与变速部的变速比的切换均被要求实施的情况而同时实施双方的切换时,同时进行控制的对象会增加,从而有可能控制会复杂化。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使行驶模式的切换与变速部的变速比的切换均被要求实施的情况下的控制简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内燃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其以能够向驱动轮输出动力的方式而设置;变速部;差动部;离合器;控制装置。变速部具有被输入来自内燃机的动力的输入元件、和将被输入至输入元件的动力输出的输出元件,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对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以低速级与高速级中的任意的变速级而传递动力的非空档状态、与不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传递动力的空档状态进行切换。差动部具有被连接在第一旋转电机上的第一旋转元件、被连接在第二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轮上的第二旋转元件、被连接在输出元件上的第三旋转元件,
并且被构成为,如果第一至第三旋转元件中的任意两个旋转元件的转速被确定,则剩余一个旋转元件的转速被确定。离合器被设置在第二路径上,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对从内燃机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卡合状态、与将从内燃机向第一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截断的释放状态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二路径为,通过从内燃机经由变速部以及差动部而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第一路径之外的路径而从内燃机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路径。控制装置能够在串联并联模式、并联模式、串联模式之间对行驶模式进行切换,其中,所述串联并联行驶模式为将离合器设为释放状态并且将变速部设为非空档状态的模式,所述并联模式为将离合器设为卡合状态并且将变速部设为非空档状态的模式,所述串联模式为将离合器设为卡合状态并且将变速部设为空档状态的模式。控制装置在将行驶模式从串联并联模式和并联模式中的一方的行驶模式切换为另一方的行驶模式且将变速级从低速级和高速级中的一方的变速级切换为另一方的变速级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为经由串联模式而对行驶模式以及变速级进行切换的控制,所述第二控制为在不经由串联模式的条件下,于实施了行驶模式的切换以及变速级的切换中的一方的切换之后实施另一方的切换的控制。根据该结构,在将行驶模式从串联并联模式和并联模式中的一方的行驶模式切换为另一方的行驶模式的情况下且将变速级从低速级和高速级中的一方的变速级切换为另一方的变速级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执行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由于在第一控制中,经由将变速部设为空档状态的串联模式而对行驶模式以及变速级进行切换,因此与在不经由串联模式的条件下同时实施双方的切换的情况相比,同时进行控制的对象减少,从而控制被简化。在第二控制中,虽然不经由串联模式,但由于在实施了行驶模式以及变速级中的一方的切换之后实施另一方的切换,因此与同时实施双方的切换的情况相比,同时进行控制的对象减少,从而控制被简化。因此,即使选择了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中的某一方,也能够使控制简化。并且,能够根据车辆的状态来适当地选择经由串联模式的第一控制与不经由串联模式的第二控制中的某个控制。(2)优选为,控制装置在预测为如果执行第一控制则变速部的输入元件与差动部的第二旋转元件的转速比会既向减速方向进行变化也向增速方向进行变化时,执行第二控制,而在预测为如果执行第一控制则转速比会向减速方向以及增速方向中的一方进行变化时,执行第一控制。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行驶模式以及变速级切换时转速比增减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驾驶性能的恶化。(3)优选为,控制装置将在并联模式下一方的变速级被形成时的转速比作为第一同步转速比而预先进行存储,并且将在并联模式下另一方的变速级被形成时的转速比作为第二同步转速比而预先进行存储。控制装置在将行驶模式从串联并联模式切换为并联模式、且将变速级从一方的变速级切换为另一方的变速级的情况下,在转速比的实际值被包括在第一同步转速比与第二同步转速比之间时,预测为如果执行第一控制则转速比会既向减速方向进行变化也向增速方向进行变化。根据该结构,在将行驶模式从串联并联模式切换为并联模式的、且将变速级从一方的变速级切换为另一方的变速级的情况下,在转速比的实际值被包括在第一同步转速比与第二同步转速比之间时,执行第二控制。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对行驶模式以及变速级进行切换时转速比增减的情况。(4)优选为,第一控制为,在于串联并联模式下使转速比与第一同步转速比同步之后将行驶模式切换为串联模式,并在于串联模式下使转速比与第二同步转速比同步之后将行驶模式切换为并联模式并且将变速级切换为另一方的变速级的控制。第二控制为,在将变速级从一方的变速级切换为另一方的变速级之后,将行驶模式从串联并联模式切换为并联模式的控制。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第一控制中,实施在行驶模式以及变速级的切换前使转速比与切换后的转速比同步的控制,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切换而导致产生冲击。此外,由于在第二控制中,在对变速级进行了切换后将行驶模式从串联并联模式切换为并联模式,因此能够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内燃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其以能够向驱动轮输出动力的方式而设置;变速部,其具有被输入来自所述内燃机的动力的输入元件、和将被输入至所述输入元件中的动力输出的输出元件,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对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以低速级与高速级中的任意的变速级而传递动力的非空档状态、与不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传递动力的空档状态进行切换;差动部,其具有被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上的第一旋转元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轮上的第二旋转元件、被连接在所述输出元件上的第三旋转元件,并且被构成为,如果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至第三旋转元件中的任意两个旋转元件的转速被确定,则剩余一个旋转元件的转速被确定;离合器,其被设置在第二路径上,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对从所述内燃机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卡合状态、与将从内燃机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截断的释放状态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二路径为,通过从所述内燃机经由所述变速部以及所述差动部而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第一路径之外的路径而从所述内燃机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路径;控制装置,其能够在串联并联模式、并联模式、串联模式之间对行驶模式进行切换,其中,所述串联并联模式为将所述离合器设为所述释放状态并且将所述变速部设为所述非空档状态的模式,所述并联模式为将所述离合器设为所述卡合状态并且将所述变速部设为所述非空档状态的模式,所述串联模式为将所述离合器设为所述卡合状态并且将所述变速部设为所述空档状态的模式,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行驶模式从所述串联并联模式和所述并联模式中的一方的行驶模式切换为另一方的行驶模式、且将所述变速级从所述低速级和所述高速级中的一方的变速级切换为另一方的变速级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为经由所述串联模式而对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变速级进行切换的控制,所述第二控制为在不经由所述串联模式的条件下,于实施了所述行驶模式的切换以及所述变速级的切换中的一方的切换之后实施另一方的切换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26 JP 2015-106323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内燃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其以能够向驱动轮输出动力的方式而设置;变速部,其具有被输入来自所述内燃机的动力的输入元件、和将被输入至所述输入元件中的动力输出的输出元件,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对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以低速级与高速级中的任意的变速级而传递动力的非空档状态、与不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传递动力的空档状态进行切换;差动部,其具有被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上的第一旋转元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轮上的第二旋转元件、被连接在所述输出元件上的第三旋转元件,并且被构成为,如果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至第三旋转元件中的任意两个旋转元件的转速被确定,则剩余一个旋转元件的转速被确定;离合器,其被设置在第二路径上,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对从所述内燃机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卡合状态、与将从内燃机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截断的释放状态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二路径为,通过从所述内燃机经由所述变速部以及所述差动部而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第一路径之外的路径而从所述内燃机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动力的路径;控制装置,其能够在串联并联模式、并联模式、串联模式之间对行驶模式进行切换,其中,所述串联并联模式为将所述离合器设为所述释放状态并且将所述变速部设为所述非空档状态的模式,所述并联模式为将所述离合器设为所述卡合状态并且将所述变速部设为所述非空档状态的模式,所述串联模式为将所述离合器设为所述卡合状态并且将所述变速部设为所述空档状态的模式,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行驶模式从所述串联并联模式和所述并联模式中的一方的行驶模式切换为另一方的行驶模式、且将所述变速级从所述低速级和所述高速级中的一方的变速级切换为另一方的变速级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为经由所述串联模式而对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变速级进行切换的控制,所述第二控制为在不经由所述串联模式的条件下,于实施了所述行驶模式的切换以及所述变速级的切换中
\t的一方的切换之后实施另一方的切换的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预测为如果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则所述变速部的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差动部的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转速比会既向减速方向进行变化也向增速方向进行变化时,执行所述第二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番匠谷英彦田端淳金田俊树铃木晴久河本笃志今村达也高木清式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