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轮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515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6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轮椅支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侧部支撑组件,两组侧部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交叉杆总成;所述侧部支撑组件包括推动杆,推动杆上连接有脚踏杆、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平行设置,上部支撑杆的前段和下部支撑杆的前段之间设置有纵支杆,纵支杆与上部支撑杆垂直设置,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的顶端之间通过脚踏杆连接,脚踏杆与上部支撑杆呈97.5度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轮椅支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轮椅作为医疗专用设备其功能设定服务对象为特定的人群,以满足他们代步的需要。随着技术进步、生活条件提高,对轮椅的功能要求也日益增加,必然要求其各部件不断改进,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用户需求。为了提高舒适性,现在的轮椅装置越来越来复杂,不仅加装了动力设施,省去手工的劳累,也加强了结构设置,尽量使其使用方便并且多功能化。但是轮椅作为辅助器械,由于震动的原因会给乘坐着带来不适,并且由于震动的原因会使得轮椅连接处断裂,降低轮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轮椅支架,使用方便,乘坐舒适,牢固耐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轮椅支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侧部支撑组件,两组侧部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交叉杆总成;所述侧部支撑组件包括推动杆和脚踏杆,推动杆上连接有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平行设置,上部支撑杆的前段和下部支撑杆的前段之间设置有纵支杆,纵支杆与上部支撑杆垂直设置,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的顶端之间通过脚踏杆连接,脚踏杆与上部支撑杆呈97.5度夹角,下部支撑杆尾端设置有延长段;所述上部支撑杆的上部连接有扶手支杆,扶手支杆中部设置有一个弧形折弯Ⅰ,弧形折弯Ⅰ的折弯开口方向与上部支撑杆垂直,弧形折弯Ⅰ的下端与上部支撑杆固定连接,扶手支杆顶端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连接有上部扶手杆,上部扶手杆的尾端与推动杆固定连接,上部扶手杆的尾端设置有一个弧形折弯Ⅱ;所述上部支撑杆与弧形折弯Ⅰ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段,弧形段的弧度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17倍。优化的,上述减震轮椅支架,所述延长段的长度为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的间距的0.43倍。优化的,上述减震轮椅支架,所述弧形杆的弧度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08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设计尽量降低了整车的重量,可以折叠收纳,方便出行使用。本申请的设计通过弧形段与弧形折弯Ⅰ和弧形折弯Ⅱ的配合吸收震动,弧形段、弧形折弯Ⅰ和弧形折弯Ⅱ在震动时发生弹性变形将震动的能量积蓄,并且在震动过后通过弹性恢复将震动能量释放,防止震动能量传递到乘坐者身体上,提高了轮椅的舒适性,并且在将震动能量吸收后,轮椅连接处受到的振动能量减少,防止连接处因震动而造成松动和断裂。脚踏杆与上部支撑杆呈97.5度夹角,能够辅助吸收震动,将震动吸收的程度提高。经过数字建模计算得出,将弧形杆的弧度设置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08倍,弧形段的弧度设置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17倍时,震动吸收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中:1为推动杆、2为脚踏杆、3为上部支撑杆、4为下部支撑杆、5为纵支杆、6为延长段、7为扶手支杆、8为弧形折弯Ⅰ、9为弧形杆、10为上部扶手杆、11为弧形折弯Ⅱ、12为弧形段、13为交叉杆总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减震轮椅支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侧部支撑组件,两组侧部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交叉杆总成;所述侧部支撑组件包括推动杆和脚踏杆,推动杆上连接有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平行设置,上部支撑杆的前段和下部支撑杆的前段之间设置有纵支杆,纵支杆与上部支撑杆垂直设置,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的顶端之间通过脚踏杆连接,脚踏杆与上部支撑杆呈97.5度夹角,下部支撑杆尾端设置有延长段;所述上部支撑杆的上部连接有扶手支杆,扶手支杆中部设置有一个弧形折弯Ⅰ,弧形折弯Ⅰ的折弯开口方向与上部支撑杆垂直,弧形折弯Ⅰ的下端与上部支撑杆固定连接,扶手支杆顶端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连接有上部扶手杆,上部扶手杆的尾端与推动杆固定连接,上部扶手杆的尾端设置有一个弧形折弯Ⅱ;所述上部支撑杆与弧形折弯Ⅰ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段,弧形段的弧度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17倍。所述延长段的长度为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的间距的0.43倍。所述弧形杆的弧度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08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设计尽量降低了整车的重量,可以折叠收纳,方便出行使用。本申请的设计通过弧形段与弧形折弯Ⅰ和弧形折弯Ⅱ的配合吸收震动,弧形段、弧形折弯Ⅰ和弧形折弯Ⅱ在震动时发生弹性变形将震动的能量积蓄,并且在震动过后通过弹性恢复将震动能量释放,防止震动能量传递到乘坐者身体上,提高了轮椅的舒适性,并且在将震动能量吸收后,轮椅连接处受到的振动能量减少,防止连接处因震动而造成松动和断裂。脚踏杆与上部支撑杆呈97.5度夹角,能够辅助吸收震动,将震动吸收的程度提高。经过数字建模计算得出,将弧形杆的弧度设置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08倍,弧形段的弧度设置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17倍时,震动吸收效率高。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减震轮椅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侧部支撑组件,两组侧部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交叉杆总成;所述侧部支撑组件包括推动杆和脚踏杆,推动杆上连接有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平行设置,上部支撑杆的前段和下部支撑杆的前段之间设置有纵支杆,纵支杆与上部支撑杆垂直设置,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的顶端之间通过脚踏杆连接,脚踏杆与上部支撑杆呈97.5度夹角,下部支撑杆尾端设置有延长段;所述上部支撑杆的上部连接有扶手支杆,扶手支杆中部设置有一个弧形折弯Ⅰ,弧形折弯Ⅰ的折弯开口方向与上部支撑杆垂直,弧形折弯Ⅰ的下端与上部支撑杆固定连接,扶手支杆顶端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连接有上部扶手杆,上部扶手杆的尾端与推动杆固定连接,上部扶手杆的尾端设置有一个弧形折弯Ⅱ;所述上部支撑杆与弧形折弯Ⅰ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段,弧形段的弧度为弧形折弯Ⅰ的弧度的1.17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侧部支撑组件,两组侧部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交叉杆总成;所述侧部支撑组件包括推动杆和脚踏杆,推动杆上连接有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平行设置,上部支撑杆的前段和下部支撑杆的前段之间设置有纵支杆,纵支杆与上部支撑杆垂直设置,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的顶端之间通过脚踏杆连接,脚踏杆与上部支撑杆呈97.5度夹角,下部支撑杆尾端设置有延长段;所述上部支撑杆的上部连接有扶手支杆,扶手支杆中部设置有一个弧形折弯Ⅰ,弧形折弯Ⅰ的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方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新盛医疗器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