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飞珍专利>正文

一种高度氧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402306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氧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该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是一种结构新颖的高度氧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以从乌药的干燥块根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本研究证实Aβ1‑40的毒性损害神经细胞,引起PC12大量凋亡,细胞活性下降,化合物(Ⅰ)干预后凋亡情况得到改善,可以用来开发成神经保护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
,具体涉及从乌药的干燥块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高度氧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乌药为樟科(Lauraceae)山胡椒属(Lindera)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乌药作为中国传统中药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作用。主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等证。乌药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目前报道的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异喹啉生物碱、倍半萜及其内酯、黄铜类等成分。乌药的根、叶、果皮及种子中均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多为常见的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乌药所含的生物碱以异喹啉型生物碱为主。乌药中报道最多的成分是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并且该类成分是乌药的特征性成分,具有较强的专属性,2010版中国药典中规定以乌药醚内酯作为乌药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乌药的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具有抗炎镇痛、抗病毒、抑菌、抗氧化、抗疲劳、调节消化道、松弛内脏平滑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理妇科病症等药理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乌药的干燥块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高度氧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乌药的干燥块根粉碎,用75~8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6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90:1、65:1、30:1、15: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5:1、15: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地,所述用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的乙醇浓度为80%。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专利技术化合物(Ⅰ),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人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所述的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以及药物制品辅剂。将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片剂、缓释片、控释片、胶囊、滴丸、微丸、混悬剂、乳剂、散剂或颗粒剂、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时,可制成灭菌的水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针、脂质体或乳剂等。附图说明图1为化合物(Ⅰ)结构式;图2为化合物(Ⅰ)理论ECD值与实验ECD值比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实施例1:化合物(Ⅰ)分离制备及结构确证试剂来源: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二氯甲烷为分析纯,购自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购自江苏汉邦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制备方法:(a)将乌药的干燥块根(8kg)粉碎,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25L×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3L),依次用石油醚(3L×3次)、乙酸乙酯(3L×3次)和水饱和的正丁醇(3L×3次)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351g)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AB-8型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6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133g);(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90:1(8个柱体积)、65:1(8个柱体积)、30:1(6个柱体积)、15:1(8个柱体积)和1:1(5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31g)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5:1(8个柱体积)、15:1(10个柱体积)和5:1(6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17g)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31mg)。结构确证:无色油状物;HR-ESIMS显示[M+Na]+为m/z 273.1526,结合核磁特征可得分子式为C15H22O3,不饱和度为5。核磁共振氢谱数据δH(ppm,DMSO-d6,500MHz):H-1(5.86,s),H-3(3.57,d,J=11.6),H-3(3.69,d,J=11.6),H-5(4.18,br,s),H-6(1.83,ddd,J=5.0,9.4,14.2),H-6(2.01,m),H-7(2.04,m),H-8(1.39,m),H-8(1.42,m),H-9(2.05,m),H-9(2.12,m),H-12(3.99,br,s,2H),H-13(4.90,br,s),H-13(5.04,br,s),H-14(1.58,s),H-15(5.07,s),H-15(5.25,s);核磁共振碳谱数据δC(ppm,DMSO-d6,125MHz):133.4(CH,1-C),198.7(C,2-C),50.1(CH2,3-C),150.2(C,4-C),75.6(CH,5-C),32.1(CH2,6-C),33.2(CH,7-C),30.6(CH2,8-C),35.5(CH2,9-C),134.3(C,10-C),155.5(C,11-C),65.3(CH2,12-C),111.4(CH2,13-C),17.1(CH3,14-C),114.4(CH2,15-C);碳原子标记参见图1。1H-NMR谱数据显示一个甲基信号[δH1.58(s,Me-14)],一个含氧亚甲基信号[δH3.99(2H,br,s,H-12)],两个烯属亚甲基信号[δH4.90(br,s,H-13),5.04(br,s,H-13),5.07(s,H-15),5.25(s,H-15)],一个烯属次甲基质子[δH5.86(s,H-1)],以及一个含氧次甲基信号[δH4.18(br,s,H-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610512427.html" title="一种高度氧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原文来自X技术">高度氧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a>

【技术保护点】
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乌药的干燥块根粉碎,用75~8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6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物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90:1、65:1、30:1、15: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飞珍
申请(专利权)人:郑飞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