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0474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6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面上制备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第二外延半导体层;在所述光电二极管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离子注入区,在所述隔离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一侧的表面;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面进行减薄,直至暴露出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在暴露出的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中制备第二隔离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可以提高红外光的量子效率,同时改善蓝光的量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传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智能终端的需求愈来愈庞大,而有着智能终端“眼睛”之称的图像传感器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传统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由于其功耗较大,市场局限在高性能的数码相机中;CMOS图像传感器(CMOS Image Sensor,简称CIS)不仅功耗低,速率快,而且易于与现有的半导体工艺相兼容,生产成本较低,这使得CMOS图像传感器占据了图像传感器市场的半壁江山。CIS分为前照式和背照式两种技术,前照式是指光线通过晶片正面的金属互联层间隙进入光电二极管(PD)的技术,该技术的工艺流程简单,然而缺点是光线容易在金属互联层之间反射,造成图像信息的串扰;背照式是指光线通过晶片背面进入PD的技术,该技术需要将晶片背面抛光减薄至合适的厚度,背面研磨抛光的准确度和均匀性是背照式技术的挑战,然而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串扰,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增加金属互联层设计灵活性。因此,背照式技术成为目前主流的传感器技术。背照式技术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红外光的量子效率(QE,quantum efficiency)较低。量子效率是指一个光子转变成为PD中光生电子的概率。为了提高红外光的量子效率,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增加半导体衬底的整体厚度,然而,这会减弱蓝光的量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可以提高红外光的量子效率,同时改善蓝光的量子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光电二极管区域以及隔离区域;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面上制备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为第一掺杂类型;在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背离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侧制备第二外延半导体层;在所述光电二极管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离子注入区,在所述隔离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为第二掺杂类型,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一侧的表面;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面进行减薄,直至暴露出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或将所述半导体衬底减薄至一特定厚度;以及在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中制备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与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为第二掺杂类型或第一掺杂类型;当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为第二掺杂类型时,所述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暴露出的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二离子注入区,所述第二离子注入区位于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和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一侧依次形成栅极和互连层。进一步的,在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面进行减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一侧键合一键合衬底。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为深沟槽隔离。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为第二掺杂类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均匀分布;或,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由面向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侧向背离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侧逐渐变小;或,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由面向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侧向背离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侧逐渐变大。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第二掺杂类型,其中,掺杂浓度为1E16cm3~5E18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厚度为2um~7um,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为1E15cm3~1E17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的厚度为2um~3um,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为1E15cm3~1E16cm3。进一步的,所述特定厚度小于等于1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在所述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外延工艺制备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可控,可以提高器件结构中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第一掺杂类型的离子浓度,从而弥补了现有离子注入工艺的限制,可以提高蓝光的量子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中器件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背照式图像传感器中红外光和蓝光的量子效率不能同时提高。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研究发现,为了提高红外光的量子效率,会增加半导体衬底的整体厚度,一般半导体衬底的厚度会从2μm~3μm增加到5μm~10μm。但是由于现有离子注入和光刻胶工艺设备的限制,不能将离子注入到所需要的深度,从而导致二极管区域底部的离子浓度偏低,减弱蓝光的量子转换效率。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发现,如果利用多层外延工艺,提高光电二级管底部掺杂浓度,则可以提高近红外光的量子效率的同时,改善蓝光的量子效率。根据上述研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光电二极管区域以及隔离区域;步骤S12,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面上制备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为第一掺杂类型;步骤S13,在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背离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侧制备第二外延半导体层;步骤S14,在所述光电二极管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离子注入区,在所述隔离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为第二掺杂类型,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一侧的表面;步骤S15,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面进行减薄,直至暴露出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以及步骤S16,在暴露出的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中制备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与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外延工艺制备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可控,可以提高器件结构中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第一掺杂类型的离子浓度,从而弥补了现有离子注入工艺的限制,可以提高蓝光的量子效率。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而仍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专利技术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光电二极管区域以及隔离区域;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面上制备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为第一掺杂类型;在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背离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侧制备第二外延半导体层;在所述光电二极管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离子注入区,在所述隔离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为第二掺杂类型,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一侧的表面;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面进行减薄,直至暴露出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或将所述半导体衬底减薄至一特定厚度;以及在暴露出的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中制备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与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光电二极管区域以及隔离区域;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面上制备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为第一掺杂类型;在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背离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一侧制备第二外延半导体层;在所述光电二极管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离子注入区,在所述隔离区域上的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为第二掺杂类型,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一侧的表面;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面进行减薄,直至暴露出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或将所述半导体衬底减薄至一特定厚度;以及在暴露出的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中制备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与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的位置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为第二掺杂类型或第一掺杂类型;当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为第二掺杂类型时,所述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二离子注入区,所述第二离子注入区位于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区和第一外延半导体层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外延半导体层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半导体层的一侧依次形成栅极和互连层。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良李全宝
申请(专利权)人: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