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69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识别方法包括:图像传感器在光源下同一帧间隔内,对同一场景分别进行长曝光和短曝光,并对应输出长曝光图像和短曝光图像;分析长曝光图像和短曝光图像生成图像亮度差分信号;对图像亮度差分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得频域内的能量谱分布;根据能量谱分布分析,判断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指定的目标频率的光源。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同一帧内的长短两种曝光的图像,生成图像亮度差分信号,并进行傅里叶变换,能高效、准确地识别当前环境中是否包含目标频率的光源。长曝光与短曝光在曝光持续时间上不同,当帧间隔时间为环境光源闪烁周期的整数倍时,仍然能检测出闪烁。能够辨别正常带条纹的物体与闪烁。条纹的物体与闪烁。条纹的物体与闪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图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信号的光源为自然光源(例如太阳)和/或照明光源(诸如电灯泡、荧光灯、和汞灯)。实际应用中多数的照明光源是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信号,通常在交流(AC)电源供电中,以AC电源频率的2倍频率发生的光源亮度的变化而产生明暗交替。
[0003]常用的摄像系统,采用的是电子快门的曝光方式,受曝光时间与照明光源的供电频率不匹配的影响,例如在遇到低频光源时,如果使用了不合理的曝光时间,会导致各个位置上前后帧采集到的能量不一致的问题,即产生图像亮度闪烁,也称之为水波纹。闪烁的检测通常是使用单帧或者前后两帧的差分信号进行分析。当帧间隔时间为环境光源闪烁周期的整数倍(60Hz光源下的30fps或者50Hz光源下的25fps)时,由于闪烁不滚动,导致前后两帧的差分信号输出为0,进而无法检测闪烁。在使用单帧数据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同时也存在无法辨别正常带条纹的物体与闪烁,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传感器在光源下同一帧间隔内,对同一场景分别进行长曝光和短曝光,并对应输出长曝光图像和短曝光图像;所述长曝光的曝光持续时间大于所述短曝光的曝光持续时间;分析所述长曝光图像和所述短曝光图像生成图像亮度差分信号;对所述图像亮度差分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得频域内所述图像亮度差分信号的能量谱分布;根据所述能量谱分布进行分析,判断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指定的目标频率的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亮度差分信号为周期信号,且其周期等于光源闪烁周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以行为输出单位进行曝光,第i行所述长曝光图像的图像亮度Lum
Li
表达式为公式(2),第i行所述短曝光图像的图像亮度Lum
Si
表达式为公式(3),表达式为公式(3),其中,Epeak为交流电的能量峰值,ξ为照明光源照射到被摄体的反射率,ω为照明光源的角频率,Expo
L
为长曝光行,L
i
为图像传感器长曝光的第i行,Gain
L
为长曝光增益,Expo
s
为短曝光行,S
i
为图像传感器短曝光的第i行,Gain
s
为短曝光增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所述长曝光图像和所述短曝光图像生成图像亮度差分信号ΔLum,具体计算:其中,曝光比整理后得到图像亮度差分信号ΔLum表达式为公式(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系统目标频率光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傅里叶变换后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杰褚为利沈嘉琳
申请(专利权)人: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