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PT2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8547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3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ANGPT2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证实在小鼠CCM3模型和人的CCM3脑血管组织中,发现ANGPT2显著上调,在小鼠CCM3敲除模型中应用ANGPT2中和抗体能够显著改善因血管渗漏导致的脑出血情况,并显著降低血管畸形病灶数目。由此可见,ANGPT2在血管发生异常的疾病发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应用ANGPT2中和抗体等抑制剂,能够为制备血管发生异常疾病相关的药物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尤其涉及ANGPT2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rvernous malformation,CCM)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血管错构畸形,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约占脑血管畸形的10%~20%,人群患病率约0.1%~4%。CCM由缺乏肌层和弹性纤维的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窦组成,团状毛细血管扩张,内壁为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缺乏周细胞(pericyte,PCs)覆盖,无正常的血管基膜。由于血管内皮屏障发生改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外渗,并继发脑实质炎症反应,从而显著增加中风、癫痫、神经功能缺失的风险。CCM分为散发性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性CCM与3个致病基因种系突变相关,包括CCM1(KRIT1,7q11.2-q21)、CCM2(MGC4607、7p15-p13)和CCM3(CCM3、3q25.2-q27)。90%以上的CCM病人携带这3个致病基因的突变。近十几年来,3个CCM致病基因种系突变的研究报道非常多。由于CCM病灶组织内体细胞基因突变的发现提出了“二次打击”机制(two-hit mechanism)学说,认为其参与了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导致表达于脑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腔内皮细胞的致病基因编码蛋白完全失去功能。这种学说最近已经在小鼠动物模型中被证实。出生后特异的内皮细胞Ccm基因的失活,会导致大脑出现CCM样的损伤。虽然CCM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分子遗传学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CCM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鉴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手术切除是CCM的唯一治疗手段,因此,研究CCM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有效药物或治疗方法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生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素家族有4种亚型,分别为Ang-1,Ang-2,Ang-3,Ang-4.Ang-1为由498个氨基酸组成的同源六聚体,基因位于8q22,主要由血管内皮周围细胞(如周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胚胎及富含血管的成熟组织中,如子宫内膜、卵巢、肺、皮肤等。Ang-2基因位于8q23,是由496个氨基酸组成的同源二聚体,主要由内皮细胞分泌,分布于胚胎及血管重塑明显的成熟器官,如胎盘、子宫、卵巢等。Tie 2是血管生成素家族的共同受体,Ang-1可与Tie 2受体特异性结合使其磷酸化,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间及和周围支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微血管结构的成熟和稳定,降低血管通透性。Ang-2(又简称ANGPT2)通过竞争阻断Ang-1与Tie 2受体结合,抑制Tie 2受体磷酸化,减弱内皮细胞与周围支持细胞及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解除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细胞对血管结构的限制,松解血管结构,促使内皮细胞分离和迁移,导致血管的稳定性降低,通透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ANGPT2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发现ANGPT2在血管发生异常的疾病发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应用ANGPT2中和抗体等ANGPT2抑制剂,能够为制备CCM及其他血管瘤疾病药物提供依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ANGPT2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ANGPT2抑制剂通过降低ANGPT2蛋白水平来治疗血管瘤,所述血管瘤以单层扩张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减少的周细胞覆盖为特征。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血管瘤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所述血管内皮细胞为脑血管内皮细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脑海绵状血管瘤由CCM3基因的功能缺失引发。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ANGPT2抑制剂为ANGPT2中和抗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ANGPT2中和抗体为单克隆抗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NGPT2中和抗体的用量为10μg/g体重。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ANGPT2中和抗体隔天腹腔注射。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药物通过稳定血管内皮细胞连接、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相互作用和血管的完整性来抑制血管瘤损害。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专利技术建立了他莫昔芬诱导内皮细胞特定Ccm3基因敲除的CCM3小鼠动物模型(Ccm3-iecKO);通过实时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观察Ccm3-iecKO小鼠脑微血管结构出现CCM样改变,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松解,缝隙连接被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内皮细胞分泌ANGPT2增加。进一步,通过ANGPT2中和抗体,挽救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CM3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病灶数目减少。专利技术人还在人的CCM标本中,证实了ANGPT2在正常脑组织区域不表达,但是在CCM损伤区域显著上调。因此,可以利用ANGPT2中和抗体,制备出治疗CCM及其他血管畸形(即血管瘤)疾病药物。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实验结果首次证实在小鼠CCM3模型和人的CCM3脑血管组织中,发现ANGPT2显著上调,在小鼠CCM3敲除模型中应用ANGPT2中和抗体能够显著改善因血管渗漏导致的脑出血情况,并显著降低血管畸形病灶数目。由此可见,ANGPT2在血管发生异常的疾病发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应用ANGPT2中和抗体等抑制剂,能够为制备血管发生异常疾病相关的药物提供依据。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诱导型的内皮细胞特异性CCM3敲除的小鼠快速出现脑和视网膜CCM病变表型;野生型(WT)和诱导型的内皮细胞特异性CCM3敲除(Ccm3-iecKO)的小鼠在出生后1-3天喂他莫昔芬,在P2-P10天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其中,A显示了P2,P5,P10天的WT和Ccm3-iecKO小鼠脑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B显示了P2,P5,P10天的WT和Ccm3-iecKO小鼠脑组织总CCM病灶数量统计结果;C显示了P2,P5,P10天Ccm3-iecKO小鼠脑组织CCM不同大小病灶数量统计结果;图D-G显示了CCM病变部位血管渗漏,其中:D为P10天的WT和Ccm3-iecKO小鼠新鲜脑组织;E-G:P10天的小鼠用FITC-葡聚糖灌注后进行免疫荧光检测,E为脑组织荧光图,箭头指示血管渗漏,F为CD31染色图,箭头表示正常脑组织结构,星号*显示CCM病灶,G伊文思蓝白蛋白检测评价小鼠血脑屏障渗透性;图H-J显示了Ccm3-iecKO小鼠视网膜病变,对P10天的WT和Ccm3-iecKO小鼠视网膜组织的CD31和isolectin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放大倍数H为20X,I为80X,星号*显示CCM病变部位呈海绵状异常血管团,J显示了损害区域占比。图2显示了Ccm3-iecKO小鼠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的破坏、EC与PC的解离、和ANGPT2表达的升高;野生型(WT)和诱导型的内皮细胞特异性CCM3敲除(Ccm3-iecKO)的小鼠在出生后1-3天喂他莫昔芬,在P5和P10天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其中,A显示了P10天的WT和Ccm3-iecKO小鼠小脑组织切片内皮细胞标记CD31和周细胞标记NG2免疫荧光染色,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ANGPT2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ANGPT2抑制剂通过降低ANGPT2蛋白水平来治疗血管瘤,所述血管瘤以单层扩张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减少的周细胞覆盖为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ANGPT2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ANGPT2抑制剂通过降低ANGPT2蛋白水平来治疗血管瘤,所述血管瘤以单层扩张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减少的周细胞覆盖为特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瘤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所述血管内皮细胞为脑血管内皮细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脑海绵状血管瘤由CCM3基因的功能缺失引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ANGPT2抑制剂为ANGPT2中和抗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周焕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道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