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342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其包括一鳍片组及一散热管。鳍片组的表面沿至少一个凹入方向凹设有至少一个穿槽,其中各穿槽具有一底部,且底部两侧分别具有一与凹入方向平行的长直段;于鳍片组的表面定义一法线方向,上述凹入方向与法线方向之间形成有一倾斜角度。散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管段,其与穿槽一对一地靠紧,其中各管段具有一与穿槽的底部接触的伸入端,且伸入端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与穿槽的长直段靠合的扁平部。上述结构能够增加鳍片组与散热管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尤指一种散热管与散热鳍片组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效能提高,内部电子元件的工作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的产生的废热也非常多,如不将其排除,则高温将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进而降低其效能。因此,散热器是电子产品的必要部件之一。现有的散热器如图1、图2所示,其具有一由多个鳍片81组成的散热鳍片组80,以及多个散热管82、83、84。该散热鳍片组80上设有多个结合部,依其构造可分为凹槽811及穿孔812两种,其中,由于该散热管82、83、84为圆管,故凹槽811及穿孔812亦对应形成圆底槽及圆孔的形状。凹槽811供散热管82、83、84的其中一侧段821、831、841伸入并紧靠,穿孔812供散热管82、83、84的另一侧段822、832、842伸入并紧靠,以通过热传导原理将电子元件的热量经由该散热管82、83、84及该散热鳍片组80导出。但是,由热传导原理可知,散热效率与接触面积呈正相关。上述结构中,该散热管82、83、84、该凹槽811及穿孔812的截面皆为圆形,由几何通常知识可知相同面积的形状中以圆形的周长最小,也即,上述结构中,该散热管82、83、84与该凹槽811及穿孔812的接触面积较其他形状小,因此散热效率较低。有鉴于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本技术所的首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其散热鳍片组上供散热管组装的穿槽呈斜向凹入,散热管形成对应于穿槽形状及倾斜角度的扁平状并与穿槽配合组装,以增加散热管与散热鳍片组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散热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其包括:一鳍片组,其表面沿至少一个凹入方向凹设有至少一个穿槽,其中各穿槽具有一底部,且该底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与该凹入方向平行的长直段;于该鳍片组的表面定义一法线方向,其中该凹入方向与该法线方向之间形成有一倾斜角度;一散热管,其包括至少一个管段,该管段与该穿槽一对一地靠紧,其中各管段具有一与该穿槽的底部接触的伸入端,且该伸入端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与该穿槽的长直段靠合的扁平部。于一实施例中,该倾斜角度θ满足以下条件:0°<θ<90°。于一实施例中,该倾斜角度θ满足以下条件:90°<θ<180°。于一实施例中,该散热结构还包括一固定板,该固定板于该穿槽外与该鳍片组固定,以定位该散热管。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散热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散热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平面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鳍片组;11-散热鳍片;12-穿槽;121-底部;122-长直段;20-散热管;21-管段;211-伸入端;212-扁平部;30-固定板;D-凹入方向;N-法线方向;θ-倾斜角度;80-鳍片组;81-鳍片;811-凹槽;812-穿孔;82、83、84-散热管;821、831、841-侧段;822、832、842-侧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鳍片组10及一散热管20,其中该鳍片组10由多个呈板状的散热鳍片11间隔地并排组成,各散热鳍片11分别露出于空气中,从而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承上,该鳍片组10于其一侧的表面沿至少一个凹入方向D凹设有至少一个穿槽12;于本实施例中,该穿槽12形成于该鳍片组10的底面,且各穿槽12自该鳍片组10底面凹入后,于末端形成有一呈圆弧状的底部121,且该底部121的两侧分别形成一长直段122,其中该长直段122与该穿槽12的凹入方向D平行。上述各穿槽12于该鳍片组10中呈倾斜状。如图5、图7所示,于该鳍片组10的表面定义一法线方向N,其中该法线方向N与该鳍片组10的表面垂直,该穿槽12的凹入方向D相对于该法线方向N呈倾斜而形成有一倾斜角度θ。该倾斜角度θ具有不同的实施态样,其可满足0°<θ<90°的条件,或可满足90°<θ<180°的条件;图中所示为45度的实施例。各穿槽12凹入方向D的倾斜角度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该散热管20形成蜿蜒状,其包括至少一个管段21,其中该管段21与该穿槽12一对一地组设。如图5、图6所示,该管段21具有一形成圆弧状的伸入端211,该管段21组设于该穿槽12时以该伸入端211接触并紧抵于该穿槽12的底部121,该伸入端211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扁平部212,其中该扁平部212靠合于该穿槽12的长直段122。就该散热管20的整体而言,各管段21形成与其对应组设的穿槽12相应的倾斜状态,并沿各穿槽12的凹入方向D组入各穿槽12。通过上述结构及其配置,如图7所示,该散热管的各管段21与对应穿槽12之间的接触面积中,除了各管段21的伸入端211靠抵于穿槽12底部121的部分外,还包括有各管段21两侧的扁平部212靠合于穿槽12两侧的长直段122。据此,该散热管与该鳍片组的接触面积增加,进而增进散热的效率。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该鳍片组10于该穿槽12外锁固有一固定板30,以定位该散热管2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故举凡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技术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鳍片组,其表面沿至少一个凹入方向凹设有至少一个穿槽,其中各穿槽具有一底部,且该底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与该凹入方向平行的长直段;于该鳍片组的表面定义一法线方向,其中该凹入方向与该法线方向之间形成有一倾斜角度;一散热管,其包括至少一个管段,该管段与该穿槽一对一地靠紧,其中各管段具有一与该穿槽的底部接触的伸入端,且该伸入端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与该穿槽的长直段靠合的扁平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鳍片组,其表面沿至少一个凹入方向凹设有至少一个穿槽,其中各穿槽具有一底部,且该底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与该凹入方向平行的长直段;于该鳍片组的表面定义一法线方向,其中该凹入方向与该法线方向之间形成有一倾斜角度;一散热管,其包括至少一个管段,该管段与该穿槽一对一地靠紧,其中各管段具有一与该穿槽的底部接触的伸入端,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永腾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