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健章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安全消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570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安全消防装置,其灭火器的药剂喷出口连接有电磁阀,电磁阀的接口处引接有指向车体内不同位置处的空心配管,在各配管的端口处均连接有喷头,在车体的驾驶室内安装有水银开关和控制开关,水银开关的一触头通过导线与电瓶正极相连,水银开关的另一触头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控制端C相连,控制开关的另一控制端B及电瓶的负极分别接电磁阀的两端,电磁阀的延时打开触头两端分别接在水银开关的两个触头。(*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消防装置,特别是一种车用安全消防装置。在目前汽车行车所造成的危害中,大部分是由车与车相撞或车物相撞击而产生的,高速的撞击不仅给车体造成严重的损坏,而且,因撞击、需动而导致的乘员肢体伤残也较为严重。在此同时,常会发生因车体损坏而导致车体内部油箱、油管、化油器等的破裂,并会因此而引发火险事故或爆炸事故,而这种因油路破损而导致的火险和爆炸事故造成的对乘客及车体的损坏往往远大于撞击本身所直接造成的危害性。所以,安全部门要求在车上挂载有灭火器。由于灭口器属一小型单件器械,不能实施自动喷施,而必须由人员直接操作,但由于撞车后乘车人员受惊忙乱,手足无措,往往忘记或来不及取拿灭火器,故其实际效果较差,而在大多数严重撞车事故发生时,车内人员根本自顾不暇,当然,也就谈不上使用灭火器灭水了。另外,由于这种罐式灭火器容量小、作用弱,对于一些突发生性较大火患根本起不了扑灭作用。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在汽车受到较重撞击时可自动启动并进行多方位同步喷施灭火剂的安全、高效、实用的车用安全消防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有一灭火器及电瓶,灭火器的药剂喷出口连接有电磁阀,电磁阀的接口处引接有指向车体内不同位置处的空心配管,在各配管的端口处均连接有喷头,在车体的驾驶室内安装有水银开关和控制开关,水银开关的一触头通过导线与电瓶正极相连,水银开关的另一触头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控制端C相连,控制开关的另一控制端B及电瓶的负极分别接电磁阀的两端,电磁阀的延时打开触头两端分别接在水银开关的两个触头上。电磁阀为一三通电磁阀,水银开关装设在驾驶室的仪表板内部的一固定架内,在固定架与水银开关的外壁面间撑放有弹簧,水银开关的上部引连有外伸的且相间隔的触头,具有自动、关闭和手动三种控制位置的控制开关装设在驾驶室的仪表板面上,各空心配管分别与三通电磁阀的三个不同向接口相连通并分别引伸到驾驶室,油箱及车厢处,备用电瓶负板与车用电瓶负板并连,备用电瓶的正极的接控制开关的控制端A,并与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固定架呈一凵形的罐体,水银开关由弹簧浮动撑架在凵形罐体中部并呈竖直状态,两个触头从封闭的水银开关内的水银液上方引出,引向车厢内的空心配管呈凵形,在凵形空心配管的两端和两拐角处均插接有喷口向内的喷头。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第1水银开关自身具有在小震动冲击时不动作,而在30Km/hr以上大冲击振荡时才会接触导通的特征,因而与控制开关、电磁阀及灭火器连接后具有自动、随时工作的特点,可急时消除或减小在撞车同时而引发的火灾的危害性,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第2与电磁阀相连的喷旋管路是引连到易燃爆的油箱、化油器及座厢处的,因此,可以及时地、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药剂喷施。第3控制开关具有自动、手动及关闭三个档位功能,因此,可按实际情况进行应急处理,如果,撞击的人员还未处于昏迷状态,则可在消除火险后迅速关闭开关,停止药剂的喷施。第4结构简单。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水银开关部分的结构剖面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有一灭火器3及电瓶,灭火器3的药剂喷出口连接有电磁阀4,电磁阀4的接口处引接有指向车体内不同位置处的空心配管7,在各配管7的端口处均连接有喷头6,在车体8的驾驶室内安装有水银开关1和控制开关2,水银开关1的一触头101通过导线10与电瓶11正极相连,水银开关1的另一触头102通过导线10与控制开关2控制端C相连,控制开关2的另一控制端B及电瓶1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磁阀4的两端,电磁阀4的延时打开触头两端分别接水银开关的触头101和102。参见图1至图3。电磁阀4为一三通电磁阀,水银开关1装设在驾驶室81的仪表板内部的一固定架9内,在固定架9与水银开关1的外壁面间撑放有弹簧92,水银开关1的上部引连有外伸的且相间隔的触头101和102,具有自动、关闭和手动三种控制位置的控制开关2装设在驾驶室的仪表板面上,各空心配管7分别与三通电磁阀4的三个不同向接口相连通并分别引伸到驾驶室81,油箱82及车厢83处,备用电瓶5负板与车用电瓶11负板并连,备用电瓶5的正极的接控制开关2的控制端A,并与电磁阀4的一端连接。参见图1至图3。固定架9呈一凵形的罐体,水银开关1由弹簧92浮动撑架在凵形罐体中部并呈竖直状态,触头101和102从封闭的水银开关1内的水银液上方引出,引向车厢83内的空心配管7呈凵形,在凵形空心配管7的两端和两拐角处均插接有喷口向内的喷头6。参见图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参见图1至图3。乘员可根据需要和认定习惯,利用手容易操控的控制开关2来选择手动或自动或关闭的三种状态。但一般情况下是以自动状态为主,即当车辆行驶时速在30Km/hr以上不幸发生撞车时,车体8在受撞的刹那承受到剧烈的振荡,振荡作用使水银开关1内的水银液振荡,使其原间隔的两触头101和102瞬间导通,整个线路接通,车用电瓶的11向三通电磁阀4供电并使其动作,自保线路的设定延时打开,以保证电磁阀4供电,使其内部通路开启,灭火器3内的药剂则以一定压力经各路配管7及喷头6喷向油箱82,车厢83和化油器及前部驾驶室81处,以快捷的速度扑灭火险。根据实际需要,当控制开关2打至手动状态时,备用电瓶5可向电磁阀4供电,而随时实现手动灭火。如撞车后乘员还未昏厥或撞车后末着火,则乘员可立即将控制开关2关至关闭位置,使已喷发或欲要喷发的通路断开,即电磁阀4的电源切断,也就是电磁阀的内部通道处于截止状态,灭火器3内的药剂则停止喷射或不实施喷射。一般当车速小于每小时30Km以下发生撞车时,水银开关1不会导通,是因为撞击力不够而振荡幅度偏小则水银开关不导通,在车速大于30Km以上时速发生撞车时,水银开关才导通。弹簧92位于水银开关1的周边和下部,目的是使水银开关1随时处于一个弹簧悬撑状态,振荡幅度大时水银开关才导通。弹簧92是经过精确计算的避振弹簧,当路面不平而车体颠跛时以及在30Km以下时速的撞车振动时,其均不会形成通路。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安全消防装置,有一灭火器(3)及电瓶,其特征在于灭火器(3)的药剂喷出口连接有电磁阀(4),电磁阀(4)的接口处引接有指向车体内不同位置处的空心配管(7),在各配管(7)的端口处均连接有喷头(6),在车体(8)的驾驶室内安装有水银开关(1)和控制开关(2),水银开关(1)的一触头(101)通过导线(10)与电瓶(11)正极相连,水银开关(1)的另一触头(102)通过导线(10)与控制开关(2)控制端C相连,控制开关(2)的另一控制端B及电瓶(1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磁阀(4)的两端,电磁阀(4)的延时打开触头两端分别接水银开关的触头(101)和(10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阀(4)为一三通电磁阀,水银开关(1)装设在驾驶室(81)的仪表板内部的一固定架(9)内,在固定架(9)与水银开关(1)的外壁面间撑放有弹簧(92),水银开关(1)的上部引连有外伸的且相间隔的触头(101)和(102),具有自动、关闭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安全消防装置,有一灭火器(3)及电瓶,其特征在于:灭火器(3)的药剂喷出口连接有电磁阀(4),电磁阀(4)的接口处引接有指向车体内不同位置处的空心配管(7),在各配管(7)的端口处均连接有喷头(6),在车体(8)的驾驶室内安装有水银开关(1)和控制开关(2),水银开关(1)的一触头(101)通过导线(10)与电瓶(11)正极相连,水银开关(1)的另一触头(102)通过导线(10)与控制开关(2)控制端C相连,控制开关(2)的另一控制端B及电瓶(1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磁阀(4)的两端,电磁阀(4)的延时打开触头两端分别接水银开关的触头(101)和(10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章
申请(专利权)人:黄健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