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5029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微球包括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平均粒径为20~100μm的实心微球,所述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7~9:1~3;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0000~150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8000 g/mol;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由于PLA和PLGA的分子量悬殊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PLGA首先降解而PLA未降解,因而微球会自动形成多孔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吸收注射用微球在注入体内很短时间后就可得到多孔结构,并且周围介质可渗透入微球内部,有利于微球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球
,具体说是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多孔微球因其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无毒、可控制生物降解和表面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在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医学研究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周围介质可渗透入微球内部,有利于微球和介质的相互作用,目前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多孔微球的常用制备方法按其成孔机制可以分为双亲嵌段共聚法、成孔剂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等,可以根据应用过程所需微球粒径、孔的结构、孔隙大小、孔控制性效果等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制备聚乳酸多孔微球,但是目前的制备方法操作过程复杂,工艺难操作或者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目前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需要在制备过程中添加致孔剂,然后经过洗脱步骤将致孔剂除去,从而形成多孔结构,该类方法不仅繁琐,而且如果直接包封药物会导致药物在洗脱步骤中大量损失,从而使药物包封率明显降低;如果先制备出多孔微球,然后再包载药物,则需要增加工艺步骤,增加工艺难度和生产时间。目前的实心PLA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制备方法简单,包封率和载药量通常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但是在药物控释效果方面不够理想,初期微球表面的药物突释明显,后期因为接触面小,且聚合物降解缓慢,在一段时期内其药物释放量非常低,远低于药物的治疗剂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该微球包括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平均粒径为20~100μm的实心微球,所述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7~9:1~3;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0000~150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8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摩尔比为1~9:1~9。优选的,该微球的用途为药物载体,由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组成,所述的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的质量比为7~9:1~3:0.1~0.5;所述的药物为紫杉醇、长春新碱或依托泊苷。优选的,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00000~150000 g/mo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1000 g/mol。优选的,所述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的质量比为4:1:0.1。进一步优选的,该微球包括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是平均粒径为60μm的实心微球,所述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的质量比为4:1:0.1;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20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8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摩尔比为3:1。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分子量为50000~150000 g/mol的聚乳酸和分子量为500~8000 g/mol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得到混合液;所述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二氯甲烷的质量体积比为7~9g:1~3g:50~100ml;②将聚乙烯醇加入水中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水溶液;所述聚乙烯醇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5~1g:100ml;所述聚乙烯醇和聚乳酸的质量比为7~9g:5~10g;③将步骤①所得混合液在搅拌下滴加入步骤②所得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滴加速度为1500~2000转/分钟,滴加完毕反应2~4个小时,于45~55℃下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过滤,得到滤饼,将所得滤饼用水清洗过滤三次后冷冻干燥,得到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优选的,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00000~150000 g/mo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1000 g/mol。优选的,所述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二氯甲烷的质量体积比为4g:1g:30ml。优选的,微球可作为药物载体时,步骤①为将分子量为50000~150000 g/mol的聚乳酸、分子量为500~8000 g/mol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得到混合液;所述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药物和二氯甲烷的质量体积比为7~9g:1~3g:0.1~0.5:50~100ml。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采用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PLA和具有非常低分子量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按照一定的比例得到的实心微球;由于PLA和PLGA的分子量悬殊明显,因而其降解差异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PLGA首先降解而PLA未降解,因而微球会自动形成多孔的结构;与现有的实心微球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注射用微球在注入体内很短时间后就可得到多孔结构,该多孔结构使其比表面积大大提高,并且周围介质可渗透入微球内部,有利于微球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可作为药物载体,不仅包封率和载药量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药物缓释效果良好,这是由于初期的药物缓释是靠微球表面的药物,后期随着PLGA的降解,微球的比表面积变大,因而药物缓释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的制备方法步骤少,工艺易操作,使用制备实心微球的方法,无需添加其它致孔剂,免去了致孔剂的洗脱工艺,减少了制备步骤,降低了生产难度,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附图说明图1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的扫描电镜图;图2致孔后的扫描电镜图;图3载紫杉醇微球体外释放曲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该微球包括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平均粒径为20~100μm的实心微球,所述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7~9:1~3;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0000~150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8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摩尔比为1~9:1~9。优选的,该微球的用途为药物载体,由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组成,所述的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的质量比为7~9:1~3:0.1~0.5;所述的药物为紫杉醇、长春新碱或依托泊苷。优选的,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00000~150000 g/mo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1000 g/mol。优选的,所述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的质量比为4:1:0.1。进一步优选的,该微球包括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是平均粒径为60μm的实心微球,所述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的质量比为4:1:0.1;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20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8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摩尔比为3:1。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分子量为50000~150000 g/mol的聚乳酸和分子量为500~8000 g/mol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得到混合液;所述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包括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平均粒径为20~100μm的实心微球,所述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7~9:1~3;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0000~150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8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摩尔比为1~9: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包括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平均粒径为20~100μm的实心微球,所述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7~9:1~3;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0000~150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8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摩尔比为1~9: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的用途为药物载体,由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组成,所述的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的质量比为7~9:1~3:0.1~0.5;所述的药物为紫杉醇、长春新碱或依托泊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其特征在于: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00000~150000 g/mo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1000 g/mol。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药物的质量比为4:1:0.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包括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是平均粒径为60μm的实心微球,所述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的质量比为4:1:0.1;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200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800 g/mol;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摩尔比为3:1。6.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自致孔注射用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旭王宪朋刘阳马丽霞王传栋王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