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向内折叠后门的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221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4:05
具有可向内折叠后门的飞行器,包括后开口和闭合这个后开口的后门,其中后门由具有两个连杆的设置附连到飞行器的机身上,藉由此两个连杆,后门能在纵向位移并且在高度上达到机身内部的一个位置。由于这种设置,后门的移动不会受限于仅绕铰链的转动,从而提供将折叠的后门放置在较少空间约束位置所需的运动多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可向内折叠后门的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是用于移动飞行器后门的设置,尤其是用于移动内开的、即朝向机身内部打开的后门的设置。
技术介绍
飞行器,特别是旋翼飞行器的后门是有利的,因为总体可操作性和可进入性比通过侧门进行装载时更好。此外,当与例如以摆动方式向外打开的蛤壳门相比时,能向内打开的后门带来某些额外的优点,例如,它们不会成为安装到机身侧面的滑动门或者不会成为在飞行器周围移动和操作的障碍物,这对于在空间狭窄的地形中,诸如在多岩石山区操作者要将人员装运到飞行器上时是尤为重要的。此外,在旋翼操作的同时开门,向内打开的后门不会受到旋翼气流下洗的影响,而在蛤壳门的情况下,保持装置,诸如铰链、支架和阻尼器必须设计成能承受旋翼下洗并且开门的操作者需要更大力来推门以抵抗气流下洗。周围温度变化必然导致的旋翼飞行器不同性能致使保持装置特性显著降低,这归因于内部油的加热和冷却。此外,脏的工作条件使得保持装置密封时的磨损增加。所有这些使得能承载气流下洗的蛤壳门的保持装置的设计难以优化。而且,飞行器后部是用于减小空气动力学拖曳的关键设计要素,为了实现空气动力学拖曳减小,常常使后部的轮廓成流线型,这在飞行器中通常被称作鱼尾的设计。然而,在旋翼飞行器中,当包括尾梁的后部为流线型时,限制了后部装载的可进入性,因此,难以达到在良好的可进入性与可接受的拖曳值之间的折衷。因此,用于飞行器的后蛤壳门通常较为笨重并且不易于操作。相反,向内打开的后门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而不限制后部装载能力。一些现有技术文献提出了基于相对于机身向外打开的后门的蛤壳门的替代方案。欧洲专利EP1881928B1描述了向外滑动直到尾梁的下部区域的单个后门。这种方案需要牢固并且笨重的安装,并且当处于打开位置时,该门受到旋翼洗流的影响。此外,打开的门减小了在尾梁下方的空间。美国专利US3,147,942公开了闭合和装载装置,用于闭合货物承载腔室中的开口并且当其向外打开时同时用作货物装载和卸载装置。美国专利US5241722描述了一种用于货运飞行器的舷梯系统,其分成前舷梯和后舷梯,前部段能相对于飞行器在俯仰方向上移动。在本领域中还已知能容纳于机身内部的后门。专利US8,141,821B1公开了一种后门,具有上壁和下壁,下壁以滑动方式向外打开直到其邻近机身下部的位置,并且上壁由包括可变长度致动器和位于开口上边缘上的轴线的设置向内打开,由致动器的伸缩延伸部引导着上壁绕该轴线旋转。同样,专利US4,097,009描述了具有两个壁的另一后门,上一个向内打开,并且下一个朝向飞行器外部打开。操作下壁的设置能够将该壁锁定在特定位置,这个壁起到舷梯货物门的作用,用于上门的设置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呈活塞和缸体形式,还有一该壁可绕其转动的铰链。通过使后门绕固定轴线或铰链旋转而向内折叠的设置并不提供将折叠的后门放置在较少空间约束位置所需的运动多功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飞行器而减小这种缺陷,这种飞行器包括:-后门;-起落架;-机身,在机头与后部之间纵向地延伸,并且在高度上在下部与上部之间延伸,下部是安装有起落架的那部分机身,且后部还包括由后门闭合的后开口,-还包括如下设置:·第一连杆,包括第一主体、第一门附连装置和第一机身附连装置,第一主体沿着第一长度在第一门附连装置与第一机身附连装置之间延伸,并且第一连杆利用第一门附连装置枢转地附连到后门且利用第一机身附连装置枢转地附连到机身上,·第一连杆,包括第二主体、第二门附连装置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第二主体在第二门附连装置与第二机身附连装置之间沿着比第一长度长的第二长度延伸,并且第二连杆利用第二门附连装置枢转地附连到后门且利用第二机身附连装置枢转地附连到机身上,其中第一机身附连装置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附连到机身,并且其中第二机身附连装置比第一机身附连装置在纵向更靠近机身的机头,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绕第一机身附连装置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转动时,后门绕第一门附连装置和第二门附连装置旋转,这样后门可以在第一位置与在机身内部的至少一第二位置之间在纵向方向上且在高度方向上向内位移,在第一位置,后门闭合后开口,在第二位置,后门沿着纵向方向延伸。术语“起落架”包括在降落期间适合于允许在飞行器与地面之间充分接触的任何降落装置。飞行器机身在其后部包括后开口,其能至少部分地由后门闭合。这种后门的打开和闭合利用一种设置实现,由于这种设置,门的移动不会受限于仅绕铰链的转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是直杆件,但其它配置也是可能的。两个主体在门附连装置与机身附连装置之间延伸,第二主体的长度大于第一主体的长度。这种长度差异对门的创新性折叠作出贡献。第一机身附连装置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以及第一门附连装置和第二门附连装置将允许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机身和门两者之间的枢转附连。为此目的,在一实施例中,附连装置包括轴承,诸如滚珠轴承、球形轴承或衬套轴承,其允许连杆关于门和机身绕至少一轴线转动。第一机身附连装置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附连到机身上。在一示例中,它们附连到机身上部,更具体地,它们可以附连到框架上,该框架形成机身此上部部分的内部部分。第二连杆的第二机身附连装置比第一连杆的第一机身附连装置在纵向更靠近机身的机头。这种几何形状,以及连杆枢转地附连到后门和机身的事实允许门的所有零件的平移运动,即,后门的移动并不限于绕固定点的转动。因此,整个后门能在纵向移位并且在高度上移位直到机身内部的至少一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后门沿着纵向方向延伸。邻近机身上部部分的此第二位置将使在机舱内空间减小最小化并且在后门铰接到后开口边缘上的情况下避免发生对后开口的阻挡。后门的移位可连续的直到超过第二位置的最终位置,这样通过使后门进一步到达机身的上部可释放出更多空间。而且,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施加到该设置的零件和后门本身上的总应力减小。这意味着后门不必笨重,较轻的结构就足以承受由于这种构造产生的负荷。第一机身附连装置可以在高度上比第二机身附连装置更靠近机身下部处。第一机身附连装置与第二机身附连装置在高度上的这种位置偏移对上文所述的后门运动作出贡献。同样,当门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门附连装置可以在纵向比第一机身附连装置离机头更远,并且第二门附连装置可以在纵向比第二机身附连装置更靠近机头。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这种定向也有助于与上文所述的几何特点一起促进后门朝向第二和最终位置的移动。第一门附连装置和第二门附连装置以及第一机身附连装置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阻尼器以使得连杆的移动顺滑。由于用于将门附连到机身上的设置使得后开口无障碍物,后门可以有利地与适合提供易于进入机身内部的另外特点组合。飞行器还可以包括适合以与后门互补方式闭合后开口的辅助门,当后门和辅助门都闭合后开口时,后门和辅助门沿着闭合边界接触。互补方式表示后门和辅助门当沿着闭合边界接触时,后门和辅助门能完全闭合后开口。此外,后门和辅助门当处于闭合位置时能独立锁定,这导致后开口的部分闭合,后开口的部分闭合有助于装载比机身更长的设备部件。辅助门能向外打开,并且其能利用辅助枢转装置,诸如铰接的设置而铰接地附连到机身上。此外,辅助枢转装置可以包括辅助阻尼器以使辅助门的移动顺滑,并且这种装置也可以包括适合于将辅助门锁定在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可向内折叠后门的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行器(1),包括:‑后门(11);‑起落架(7);‑机身(3),所述机身在纵向在机头(3.4)与后部(3.3)之间延伸,并且在高度上在下部(3.2)与上部(3.1)之间延伸,所述下部(3.2)是安装有所述起落架(7)的那部分所述机身(3),所述后部(3.3)还包括后开口(4),所述后门(11)闭合所述后开口(4),‑还包括以下设置:·第一连杆(27),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主体、第一门附连装置(36)和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所述第一主体在所述第一门附连装置(36)与所述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之间沿着第一长度(L1)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连杆(27)利用所述第一门附连装置(36)枢转地附连到所述后门(11)且利用所述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枢转地附连到所述机身(3),·第二连杆(26),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二主体、第二门附连装置(33)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34),所述第二主体在所述第二门附连装置(33)与所述第二机身附连装置(34)之间沿着比所述第一长度(L1)长的第二长度(L2)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连杆(26)利用所述第二门附连装置(33)枢转地附连到所述后门(11)且利用所述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4)枢转地附连到所述机身(3),其中所述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34)附连到所述机身(3),其中所述第二机身附连装置(34)比所述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在纵向更靠近所述机身(3)的机头(3.4),当所述第一连杆(27)和所述第二连杆(26)绕所述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和所述第二机身附连装置(34)转动时,所述后门(11)绕所述第一门附连装置(36)和所述第二门附连装置(33)转动,这样所述后门(11)可以在第一位置(F)和所述机身(3)内部的至少一第二位置(S)之间在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高度方向上向内位移,在所述第一位置(F),所述后门(11)闭合所述后开口(4),在所述第二位置(S),所述后门(11)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28 EP 15400004.61.一种飞行器(1),包括:-后门(11);-起落架(7);-机身(3),所述机身在纵向在机头(3.4)与后部(3.3)之间延伸,并且在高度上在下部(3.2)与上部(3.1)之间延伸,所述下部(3.2)是安装有所述起落架(7)的那部分所述机身(3),所述后部(3.3)还包括后开口(4),所述后门(11)至少部分地闭合所述后开口(4),-辅助门(10),所述辅助门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机身(3)并且构造成相对于所述机身(3)向外打开,并且其中所述辅助门(10)包括适于允许人员(16)进入所述机身(3)内部的踏步(53,54,55),其中,所述后门(11)和所述辅助门(10)分别构造成闭合所述后开口(4)的对应部分,以使得所述后门(11)与所述辅助门(10)彼此协作,从而以互补的方式闭合所述后开口(4),-辅助枢转装置(37),所述辅助枢转装置将所述辅助门(10)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机身(3),所述辅助枢转装置(37)包括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适合于将所述辅助门(10)相对于所述机身(3)锁定在至少如下位置:(i)第一向外位置(H),在所述第一向外位置(H),所述辅助门(10)沿着所述飞行器的纵向方向延伸,以及(ii)第二向外位置(V),在所述第二向外位置(V),所述辅助门(10)沿着所述飞行器的高度方向延伸,-还包括以下设置:·第一连杆(27),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主体、第一门附连装置(36)和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所述第一主体在所述第一门附连装置(36)与所述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之间沿着第一长度(L1)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连杆(27)利用所述第一门附连装置(36)枢转地附连到所述后门(11)且利用所述第一机身附连装置(35)枢转地附连到所述机身(3),·第二连杆(26),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二主体、第二门附连装置(33)和第二机身附连装置(34),所述第二主体在所述第二门附连装置(33)与所述第二机身附连装置(34)之间沿着比所述第一长度(L1)长的第二长度(L2)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连杆(26)利用所述第二门附连装置(33)枢转地附连到所述后门(11)且利用所述第二机身附连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普罗布斯特W·亨内克F·罗瑟J·福雷瑟S·莫斯M·马特
申请(专利权)人:空客直升机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