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620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3 08:55
油分离器(10)具有:油分离器主体(12),其在导入泄漏气体的气体导入口(30)与排出泄漏气体的气体排出口(32)之间形成有气体流路(28);挡板(14),其沿与气体流路(28)正交的方向延伸配置,对气体流路(28)进行开闭,该挡板(14)具备大致圆形状的阀部(16),该阀部(16)在外周的局部具有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16B);以及碰撞壁(40),其在气体流路(28)的阀部(16)的下游侧沿阀部(16)的外周设置,具有沿着直线部(16B)的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40B),所述碰撞壁(40)用于与从阀部(16)的周边部流出的泄漏气流碰撞而捕获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分离器,特别是涉及捕集汽车发动机等内燃机的发动机曲轴箱内产生的泄漏气体中的油雾的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这种油分离器,例如,已知欧州专利第1062162号说明书所示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在以悬臂状态安装于泄漏气体的流路中的圆形的弹性舌片(flap)的下游侧沿弹性舌片的外周具备壁部。并且,推开弹性舌片而流动的泄漏气体与壁部碰撞,产生微小的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捕集泄漏气体中的油雾。然而,在欧州专利第1062162号说明书所记载的油分离器中,泄漏气体所通过的弹性舌片的外周部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壁部也沿着弹性舌片的外周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在确保为了使泄漏气体通过壁部所需的最小流路截面积的情况下,即便设置为处于最接近弹性舌片的外周的位置,通过弹性舌片的外周的泄漏气体也会向圆弧的周向呈放射状地扩散,因此在与壁部碰撞之前泄漏气体的流速降低。其结果是,油雾的捕集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考虑了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提高油雾的捕获性能的油分离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油分离器具有:油分离器主体,其在导入泄漏气体的气体导入口与排出所述泄漏气体的气体排出口之间形成有气体流路;挡板,其沿与所述气体流路正交的方向延伸配置,对所述气体流路进行开闭,具备大致圆形状的阀部,该阀部在外周的局部具有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以及第一碰撞壁,其在所述气体流路的所述阀部的下游侧沿所述阀部的外周设置,具有沿着所述直线部的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所述第一碰撞壁用于与从所述阀部的周缘部流出的所述泄漏气体的气流碰撞而捕获油。在第一方式的油分离器中,从油分离器主体的气体导入口导入的泄漏气体在形成于气体导入口与气体排出口之间的气体流路内流动。另外,泄漏气流(以下称作“气流”。)将沿与气体流路正交的方向延伸配置的挡板的阀部推开而流动,在挡板的阀部的下游侧与沿着阀部的外周设置的第一碰撞壁碰撞,从而捕获油(雾状的油)。此时,挡板的阀部形成为在外周的局部具有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的大致圆形状,沿着该直线部,第一碰撞壁的局部成为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因此,通过挡板的阀部的外周的直线部的气流朝向对置的第一碰撞壁的直线部流动,而不会如圆弧部的气流那样向圆弧部的周向扩散,因此能够抑制在与第一碰撞壁碰撞之前泄漏气体的流速降低的情况。其结果是,通过使抑制了流速的降低的泄漏气体与第一碰撞壁的大致直线状的部位(直线部)碰撞,从而油雾的捕获性能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油分离器以第一方式的油分离器为基础构成为,在所述挡板中的所述直线部的相反侧的部位,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气体流路的固定部。在第二方式的油分离器中,在通过气流推开挡板的阀部的情况下,挡板中的与固定部相反侧的阀部的部位与其他部位相比最大程度地开口,从而气流与其他部位相比更多。这样,通过在挡板的与固定部相反侧的部位存在挡板的阀部的直线部,从而油雾的捕获效率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油分离器以第二方式的油分离器为基础构成为,所述阀部与所述固定部通过两个连结部而连结,两个所述连结部从所述阀部朝向所述固定部沿着所述阀部的外周方向隔开间隔并突出,所述油分离器在与两个所述连结部之间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大致直线状的第二碰撞壁。在第三方式的油分离器中,在通过气流将挡板的阀部推开的情况下,气流从连结阀部与固定部的两个连结部之间流出。并且,气流与形成在与两个连结部之间对应的部位的大致直线状的第二碰撞壁碰撞,从而捕获油雾。因此,油雾的捕获性能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油分离器以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任一油分离器为基础构成为,所述挡板的阀部沿大致垂直方向配置,所述第一碰撞壁的直线部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在所述第一碰撞壁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将已捕获的所述油排出的开口部。在第四方式的油分离器中,气流将沿大致垂直方向配置的挡板的阀部推开而流动,与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第一碰撞壁的直线部接触,从而捕获油。另外,被第一碰撞壁捕获的油因自重而落下,从形成于第一碰撞壁的下方的开口部排出。因此,油的回收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油分离器以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任一油分离器为基础构成为,所述油分离器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形成于所述油分离器主体的外周部,且固定于发动机缸盖的内部。在第五方式的专利技术的油分离器中,能够利用形成于油分离器主体的外周部的安装部将油分离器固定于发动机缸盖的内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油分离器配置于发动机缸盖的内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油分离器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提高油雾的捕获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油分离器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油雾的捕获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油分离器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油雾的捕获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油分离器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回收油。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油分离器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油分离器配置于发动机缸盖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器的主视图。图4是将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器的一部分形成为沿着图3的4-4线的剖面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器的工作状态的、沿着图3的5-5剖面线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器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箭头UP表示成为油分离器的上方的垂直方向的上方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10具备油分离器主体12与挡板14。如图2所示,作为一个例子,挡板14由薄金属板构成,且具备阀部16、以及用于将挡板14固定于气体流路的固定部18。另外,阀部16与固定部18通过连结部20而连结,挡板14通过气流的压力而弹性变形,阀部16能够向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关闭位置与用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移动。如图3所示,挡板14的阀部16呈将左右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作为大致圆形状的一例的大致长圆形状,左右的外周部形成半圆弧部16A。另外,上侧外周部中的位于半圆弧部16A之间的部位形成为沿着成为周向的左右方向的直线状的直线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具有:油分离器主体,其在导入泄漏气体的气体导入口与排出所述泄漏气体的气体排出口之间形成有气体流路;挡板,其沿与所述气体流路正交的方向延伸配置,对所述气体流路进行开闭,该挡板具备大致圆形状的阀部,该阀部在外周的局部具有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以及第一碰撞壁,其在所述气体流路的所述阀部的下游侧沿所述阀部的外周设置,具有沿着所述直线部的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所述第一碰撞壁用于与从所述阀部的周缘部流出的所述泄漏气体的气流碰撞而捕获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20 JP 2013-2644791.一种油分离器,具有:
油分离器主体,其在导入泄漏气体的气体导入口与排出所述泄漏气体
的气体排出口之间形成有气体流路;
挡板,其沿与所述气体流路正交的方向延伸配置,对所述气体流路进
行开闭,该挡板具备大致圆形状的阀部,该阀部在外周的局部具有大致直
线状的直线部;以及
第一碰撞壁,其在所述气体流路的所述阀部的下游侧沿所述阀部的外
周设置,具有沿着所述直线部的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所述第一碰撞壁用
于与从所述阀部的周缘部流出的所述泄漏气体的气流碰撞而捕获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在所述挡板中的与所述直线部相反侧的部位,形成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井基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