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3197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0:16
一种紧固至车体上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包括: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紧固至车体以支撑车载装置,并且该支撑构件具有向后突出超过车载装置的后表面的突出部;支架,该支架具有紧固至车载装置的后部的下表面的前紧固部、紧固至支撑构件的突出部的后紧固部以及设置在前紧固部与后紧固部之间的脆性部。通过来自车载装置的前侧的外力,脆性部发生形变,并且车载装置的后部将后紧固部用作支点而向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装置(以下称为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辆前侧的引擎室(或马达室)中设置有各种装置,例如,动力装置和辅助装置。这些装置被紧固并安装在车体上,使得不仅在正常行驶时而且在发生碰撞和转向时,车厢中的乘客都不会受到不利影响。例如,提出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车载装置可拆卸地紧固至车体,当碰撞导致外力施加于该车载装置时,将该车载装置被松开紧固并拆卸下来,因此,防止了该车载装置与置于其后方的装置相接触,并且提出了另一种结构,其中,提供了在预设方向上对已拆卸车载装置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参见JP-A-90818和日本专利第4943494号)。但在该结构中(期中,车载装置从车体上拆卸下来,使得防止该车载装置与置于其后方的装置相接触),车载装置可基于输入到该车载装置的外力的方向而在不可预期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存在该车载装置不可避免地与其他装置相接触的风险。而且,在提供了在预设方向上对已拆卸车载装置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引导构件的重量和成本。特别地,在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中,提供了电动机作为驱动源(以下,这些车辆通常称为电动车辆),并安装了换流器(inverter,逆变器)以用于在驱动电池与电动机之间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由于换流器装配有电压高于其他装置的电压的部分,所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如果换流器干扰其他装置并发生损坏,则高压部分可能会暴露并造成二次破坏,例如,漏电。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设计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在降低重量和成本的情况下,其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增强车载装置的保护性能。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而提供操作优势的目的在于其来自于用于实施下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式中指定的各种配置而非由传统技术获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紧固至车体上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包括: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紧固至车体上以支撑车载装置,并且该支撑构件具有向后突出超过车载装置的后表面的突出部;以及支架,该支架具有紧固至车载装置的后部的下表面的前紧固部、紧固至支撑构件的突出部的后紧固部以及设置在前紧固部与后紧固部之间的脆性部。通过来自车载装置的前侧的外力,脆性部发生形变,并且车载装置的后部利用后紧固部作为支点而向上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紧固至车体上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包括: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紧固至车体以支撑车载装置,并且支撑构件具有向前突出超过车载装置的前表面的突出部;以及支架,该支架具有紧固至车载装置的前部的下表面的后紧固部、紧固至支撑构件的突出部的前紧固部以及设置在前紧固部与后紧固部之间的脆性部。通过来自车载装置的后侧的外力,脆性部发生形变,车载装置的前部利用前紧固部作为支点而向上移动。优选地,支架具有底面部和两个侧面部,底面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两个侧面部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底面部的两个边缘部向上直立,脆性部包括侧面珠状物,该侧面珠状物设置在两个侧面部中的每一个上,侧面珠状物在两个侧面部的直立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为向内或向外突出的凸形形状,并且侧面珠状物向上延伸直至两个侧面部的上边缘。优选地,侧面珠状物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在两个侧面部中的每一个上。优选地,脆性部包括底面珠状物,底面珠状物设置在底面部上,底面珠状物在与底面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形成向内突出的凸形形状。优选地,侧面珠状物设置在两个侧面部中的每一个上,使得两个侧面珠状物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并且底面珠状物定位在并排设置的该两个侧面珠状物之间。优选地,越靠近车载装置,则支架的两个侧面部中的每一个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越小。优选地,越靠近车载装置,则底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越大。优选地,底面部的位于车载装置侧的前边缘部形成为弯曲形状。优选地,其中,脆性部还包括孔部,该孔部在底面部上设置在侧面珠状物在前后方向上所对应的位置处。利用上面公开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当车辆碰撞导致外力输入时,通过脆性部使车载装置的后部向上移动。而且,由于脆性部设置在用于紧固车载装置的支架上,所以可降低重量和成本。因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在降低重量和成本的情况下,可增强车载装置的保护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的示意性左视图;图2是示出了从左下后方看的用于图1所示的紧固结构的支架的外缘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支架的立体图;图4A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支架的俯视图,而图4B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支架的左视图;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紧固结构的操作的左视图;图5A是示出了碰撞前的状态(正常状态)的视图,而图5B是示出了碰撞后的状态的视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支架的变型的视图;图6A是俯视图,而图6B是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对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进行描述。下面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个实例,且并不排除以下实施方式中未规定的各种修改和技术应用。在不背离该实施方式的精神的前提下,可对该实施方式的各个配置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并可在必要时进行选择或适当组合。在以下描述中,车辆的行驶方向被定义为该车辆的前侧。基于前侧,限定了左侧和右侧。重力方向被限定为下侧,与其相反的方向被限定为上侧。而且,在对安装在车辆上的装置或部件的描述中,基于该装置或部件在车辆上的安装状态,对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进行了限定。【1.配置】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用于将置于车辆前侧的引擎室或马达室(空间)中的车载装置3紧固至车体4。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3为换流器,该换流器用于在用作驱动源的电动机与驱动电池(均未示出)之间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置于马达室内。换言之,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车辆为装配有用作驱动源的电动机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除了换流器3之外,在马达室内安装有各种装置,例如,电动机以及用于辅助装置和空调的电池。换流器3具有位于壳体31内的高压部分以及位于壳体外的连接器和电缆连接部(均未示出)。紧固至支撑构件2的前紧固部32被设置成使得在换流器3的前表面31a的下部向前突出。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换流器3的后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阶梯表面31c,该阶梯表面被制造为向上高出一个台阶,紧固至支架1的后紧固部33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固至车体上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紧固至所述车体以支撑所述车载装置,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向后突出超过所述车载装置的后表面的突出部;以及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前紧固部,所述前紧固部紧固至所述车载装置的后部的下表面;后紧固部,所述后紧固部紧固至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突出部;以及脆性部,所述脆性部设置在所述前紧固部与所述后紧固部之间;其中,通过来自所述车载装置的前侧的外力,所述脆性部发生形变,并且所述车载装置的后部利用所述后紧固部作为支点而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17 JP 2014-2554351.一种紧固至车体上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紧固至所述车体以支撑所述车载装置,
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向后突出超过所述车载装置的后表面的突出
部;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
前紧固部,所述前紧固部紧固至所述车载装置的后部的下
表面;
后紧固部,所述后紧固部紧固至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突出
部;以及
脆性部,所述脆性部设置在所述前紧固部与所述后紧固部
之间;
其中,通过来自所述车载装置的前侧的外力,所述脆性部发生
形变,并且所述车载装置的后部利用所述后紧固部作为支点而向上
移动。
2.一种紧固至车体上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紧固至所述车体以支撑所述车载装置,
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向前突出超过所述车载装置的前表面的突出
部;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
后紧固部,所述后紧固部紧固至所述车载装置的前部的下
表面;
前紧固部,所述前紧固部紧固至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突出
部;以及
脆性部,所述脆性部设置在所述前紧固部与所述后紧固部
之间;
其中,通过来自所述车载装置的后侧的外力,所述脆性部发生
形变,所述车载装置的前部利用所述前紧固部作为支点而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装置的紧固结构,其中,所述支架
具有底面部和两个侧面部,所述底面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两
个侧面部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所述底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俊彦堀部晋佑平岩义雄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