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风权专利>正文

摊铺成型法生产腐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27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涉及食品工业中腐竹的一种生产方法。它是由制浆系统制出的豆浆原汁,煮沸后经真空浓缩、摊铺成型,再经烘干剪切等工序加工成腐竹系列产品:腐皮、腐丝、腐卷,比传统法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每100公斤大豆可出一级腐竹51-54公斤。(*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工业中腐竹生产的一种方法。公知的揭皮法生产腐竹,在我国是较为古老的传统方法,其工艺流程是:大豆经过筛选、浸泡,由制浆系统制成的豆浆原汁煮沸后,经管道输送到不锈钢结构的、带有加温装置的腐竹平锅中,腐竹平锅的面积较大,一般都在6m2以上,其深度为60mm。为了便于揭皮,将锅中用木板隔起若干个小格子,揭皮工作是在小格子中进行的,每个小格子为一张腐竹皮。在温度为80-88℃的条件下,各个小格子的豆浆表面便结成薄薄的一层皮-腐竹皮,待腐竹皮长满小格子时,操作工人手工从腐竹皮的一端或一角揭起来,成片或成条地搭在小竹杆上。当第1张腐竹皮揭完后,每个小格子中的第2张腐竹皮又开始形成,接着再揭第2张、第3张……直至揭到接近锅底时为止,满锅豆浆揭皮时间4-5个小时。然后将搭满腐竹的竹杆送进烘干室中烘干,当被烘干的腐竹的含水量降至10%以下时烘干便结束了,将腐竹从竹杆上取下来包装成腐竹成品。用揭皮法生产腐竹其缺点是:①能源消耗高,每生产1吨成品腐竹要耗优质煤10-12吨。②成品率低,每100公斤大豆只能出成品30-35公斤。③经济效益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源消耗低、成品率高、有明显经济效益的腐竹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大豆经过筛选、浸泡,由制浆系统制出的豆浆原汁,煮沸后,连续送进装有热压泵的双效降膜式蒸发器中进行真空浓缩,其浓缩终点是含固体质22-28%的豆浆浓缩液。从蒸发器中排出的豆浆浓缩液,经腐竹摊铺机摊铺成腐竹皮,再经烘干、剪切等辅助工序加工成腐竹系列产品:腐皮、腐丝、腐卷。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腐竹有如下优点:①降低能源消耗。本专利技术采用装有热压泵的双效降膜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每生产1吨腐竹成品只需耗煤3-4吨(按发热量7000大卡/公斤计算)。而用揭皮法生产腐竹,每生产1吨腐竹成品则需消耗同等标准的煤10-12吨。②产品质量稳定、成品率高。用本专利技术法生产腐竹,其豆浆浓缩过程是在1.5-3分钟时间内完成的,浓缩后立即摊铺成型并送进烘干室烘干。从豆浆浓缩到进烘干室只需10-15分钟的时间,这就充分保证了腐竹产品的新鲜度。同时,由豆浆浓缩至加工成腐竹成品的全部加工过程只是除去了90-93%的水份,而保留了豆浆原汁中的一切有效的营养成份。因此,用本专利技术法生产的腐竹质量稳定,其色泽、光泽、口感及理化指标均优于用揭皮法生产的腐竹,每100公斤大豆可出腐竹成品(即1级品)51-54公斤。用揭皮法生产腐竹,每100公斤大豆只能出成品30-35公斤。③无潮气危害。以揭皮法年产200吨的腐竹厂为例,其腐竹平锅的总蒸发面积为128m2。在揭皮时间内,每个小时要有1.5吨的水变为水蒸气散发到室内空间,这种潮气很分散不易排除。在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潮气危害甚大,不但室内能见度很低,而且一些电器设备因长期受潮易烧毁。-->因此,北方的一些腐竹厂家。在冬季里往往因潮气危害而被迫停产。采用本专利技术法生产腐竹,豆浆的浓缩过程是在密封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浓缩过程中所发生的大量水蒸气是由管道直接送往冷凝器冷凝成水而排掉。在烘干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蒸气,由于很集中较容易排除。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法生产腐竹无潮气危害。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方框图。图2为腐竹摊铺机示意图。图3为腐竹烘干车示意图。图4为腐竹烘干室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可归结为三部份:(一)、制浆部份;(二)、浓缩部份;(三)、成型部份。制浆部份包括:图1中的①大豆筛选、②浸泡、③制浆、④煮沸。浓缩部份包括:图1中的⑤真空浓缩。成型部份包括:图1中的⑥摊铺成型、⑦第一次烘干、⑧切片、⑨切俊ⅱ鈷跃怼ⅲ?1)第二次烘干、(12)包装。因(一)、制浆部份和(二)、浓缩部份都已是公知技术。以下结合(三)、成型部份的工艺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来自蒸发器的豆浆浓缩液进入腐竹摊铺机图2的料斗①,料斗下缘与传送带②之间的间距即为腐竹的摊铺厚度,以1.4-2.0mm为宜。因豆浆浓缩液处于半流体状态。在传送带②上紧贴着一层一定长宽的并有所搭接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膜③。当传送带②沿着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时,豆浆浓缩液便均匀地摊铺在塑料薄膜③上成为腐竹皮。当第一块铺有腐竹皮的塑料薄膜③被传送至A点时。操作人员用手卡住塑-->料薄膜前端的两个角,拉向传送带④上面的有防锈层的金属薄板或纤维质薄板⑤上。当传送带②和传送带④同步运行时,铺有腐竹皮的塑料薄膜③会从传送带②上安全地转移至传送带④上面的薄板⑤上。又因为薄板⑤与塑料薄膜③的长度相同,并且薄板⑤也是搭接着放在传送带④上面的,当第一块铺有腐竹皮的塑料薄膜③完全转移至第一块薄板⑤上时,由于薄膜之间和薄板之间均是搭接的,这时的第二块铺有腐竹皮的塑料薄膜的前端已经到达传送带④上。随着第一块薄板⑤以及由它接运来的铺有腐竹皮的第一块塑料薄膜③一起撤离传送带④时。第二块铺有腐竹皮的塑料薄膜的前端会准确地落在第二块薄板的前端上。在第二块铺有腐竹皮的塑料薄膜完全转移至传送带④上的第二块薄板上并使之撤离时,第三块铺有腐竹皮的塑料薄膜的前端同样会准确地落在第三块薄板的前端上,第四块、第五块……也会如此。一块接一块地从传送带④上撤离下来的薄板随同塑料薄膜、腐竹皮一起送进多层的、能在轨道上行走的烘干车(图3)上,烘干车装满后被送进有轨道的遂道式烘干室(图4)内进行第一次烘干。当腐竹皮的含水量降至11-14%时,第一次烘干结束。这时的腐竹皮与塑料薄膜已处于半脱离状态,并由人工使之完全脱离。脱离薄膜后的腐竹皮呈多皱纹软体状态,它的皱纹外观上与揭皮法揭出的腐竹皮的皱纹无明显差异,而且这时的腐竹皮其强度及韧性均佳,有利于进一步加工。脱离塑料薄膜后的腐竹皮经过切片、切丝、捲卷等工序加工成腐皮、腐丝、腐卷,再经第二次短时间烘干后包装成腐竹成品。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法生产的腐竹皮的皱纹相近于揭皮法揭出的腐竹皮的皱纹,摊-->铺腐竹皮的成品厚度为0.20-0.35mm。塑料薄膜厚度与腐竹皮成品厚度之比为1∶25-1∶15。如这个比值过大会使腐竹皮的皱纹减少乃至消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大豆经过筛选、浸泡、制浆、煮沸生产腐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豆浆煮沸后经过真空浓缩、摊铺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大豆经过筛选、浸泡、制浆、煮沸生产腐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豆浆煮沸后经过真空浓缩、摊铺成型。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腐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豆浆浓缩终点为含固体质22-28%。3、按照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风权刘昱
申请(专利权)人:刘风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