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931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包括连杆,连杆上设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通过第二销轴与臂体相连接,第二销轴与连接叉相连接,臂体通过连杆与齿轮相连接,齿轮与涡轮相连接,涡轮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右旋扭簧和左旋扭簧。其能解决安装过于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车辆运行过程中因长期抖动容易失效等问题,使得采用制动后的间隙调整避免产生过调,从而避免刹车片发热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动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自动间隙调整臂多为制动后再进行间隙调整,且结构上需要带安装板与连接板组合件进行安装,这种结构存在安装过于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车辆运行过程中因长期抖动容易失效等问题,采用制动后的间隙调整容易产生过调而导致刹车片发热。申请号为“201510680577.6”,公开号为“CN105156524A”,名称为“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蜗轮蜗杆机构,其特征是在内腔中还设置有与蜗轮同轴且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连接件与汽车制动气室支架相连接,与主传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通过弹簧离合器与主动螺旋齿轮进行传动,主动螺旋齿轮与设置在蜗杆轴上的被动螺旋齿轮啮合,被动螺旋齿轮通过调整套和传动套与蜗杆轴进行传动。其虽然可以改变设定间隙大小,但是其同样存在安装过于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车辆运行过程中因长期抖动容易失效等问题。专利号为“ZL201220465431.1”,授权公告号为“CN202746467U”,名称为“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动装置及汽车”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离合齿轮、臂体、离合蜗轮、蜗杆、扭转弹簧、齿轮、扭转弹簧、蜗轮等结构,其取消了带端面齿的单向离合机构,用一个法兰代替原有结构的移动轮和齿盘,所述齿轮和法兰之间存在一个间距,所述间距与制动鼓和摩擦片之间的正常间隙相对应。其虽然可以符合安装需要,提高了力矩的传递效率,但是其同样没有解决安装过于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车辆运行过程中因长期抖动容易失效等问题。总体来说,现有的一些用于车辆制动的自动间隙调整臂,多存在安装过于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车辆运行过程中因长期抖动容易失效等问题,为此,需要一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解决上述问题,使得采用制动后的间隙调整避免产生过调,从而避免刹车片发热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解决安装过于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车辆运行过程中因长期抖动容易失效等问题,使得采用制动后的间隙调整避免产生过调,从而避免刹车片发热失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包括连杆,连杆上设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通过第二销轴与臂体相连接,第二销轴与连接叉相连接,臂体通过连杆与齿轮相连接,齿轮与涡轮相连接,涡轮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右旋扭簧和左旋扭簧。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左旋扭簧的侧端部设有活动片。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活动片的侧端部设有波形挡圈。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蜗杆上设有平垫圈。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右旋扭簧的侧端面上设有堵盖。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制动气室通过连接叉与臂体相连接。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涡轮与凸轮轴相连接。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凸轮轴设置在车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能够解决安装过于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车辆运行过程中因长期抖动容易失效等问题,使得采用制动后的间隙调整避免产生过调,从而避免刹车片发热失效;其能够采用制动前的间隙调整提升制动系统中产品的工作性能,减少潜在失效模式,降低用户的维护频次和维修成本,其采用杠杆结构提高了调整臂的稳定性,且其安装简易。【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图1所示实施例的本技术的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的B-B向剖视图;图3为按照图1所示实施例的本技术的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的C-C向剖视图。图中,I为连杆,2为第一销轴,3为齿轮,4为连接叉,5为臂体,6为第二销轴,7为堵盖,8为右旋扭簧,9为平垫圈,10为蜗杆,11为左旋扭簧,12为活动片,13为波形挡圈,14为涡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显然可对本技术进行不同的变型和改型而不超出后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技术更宽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下实施例具有例示性的而没有限制的含义。实施例:—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连杆I,连杆I上设有第一销轴2,第一销轴2通过第二销轴6与臂体5相连接,第二销轴6与连接叉4相连接,臂体5通过连杆I与齿轮3相连接,齿轮3与涡轮14相连接,涡轮14连接有蜗杆10,蜗杆10的两端分别设有右旋扭簧8和左旋扭簧11。在上述实施例中,左旋扭簧11的侧端部设有活动片12。在上述实施例中,活动片12的侧端部设有波形挡圈13。在上述实施例中,蜗杆10上设有平垫圈9。在上述实施例中,右旋扭簧8的侧端面上设有堵盖7。在上述实施例中,制动气室通过连接叉4与臂体5相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涡轮14与凸轮轴相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凸轮轴设置在车桥上。本技术的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其取消了安装板结构形式,安装简易,其活动片12起到限位作用,其波形挡圈13起到减振作用,其第一销轴2的尺寸小于第二销轴6的尺寸,其右旋扭簧8的尺寸小于左旋扭簧11的尺寸。其工作原理:制动气室通过连接叉4与调整臂的臂体5进行连接,当气室制动时通过连接叉4、第二销轴6、第一销轴2带动连杆I往上运动,连杆I带动齿轮3(如图2所示方向顺时针运动),然后通过左旋扭簧11带动蜗杆10进行顺时针转动,在蜗杆1的转动下带动蜗轮14转动,并带动车桥上凸轮轴的转动,当制动消失时,在右旋扭簧8的作用下将蜗杆10抱死,使得蜗杆10不能转动。而现有技术的自动间隙调整臂如下结构原理:(I)初始位置,连接板被固定在支架上,齿条与控制环的槽口上端相接触。槽口的宽度决定了刹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设定间隙值。(2)转过间隙角,调整臂转过角A。此时,齿条向下运动与控制环的槽口下端接触,制动蹄张开。当存在超量间隙时,刹车片与制动鼓尚末接触。(3)转过超量间隙角B,调整臂继续转动。此时,齿条已和控制环的槽口下端接触(控制环与固定的控制臂被铆为一体),不能继续向下运动。齿条驱动齿轮旋转,单向离合器在这个方面可以相对自由转动转过角B后,凸轮轴带动制动蹄进一步张开,致使刹车片与制动鼓相接触。(4)转入弹性角C,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由于刹车片与制动鼓已经相接触,作用在凸轮轴和蜗轮上的力矩迅速增加,蜗轮作用于蜗杆上的力(向右)随之增大,使得蜗杆压缩弹簧并向右移动,从而导致蜗杆与锥形离合器分离。(5)转弹性角C,调整臂继续转动时,齿条被控制环限制仍然不能向下运动而驱动齿轮转动。这时由于锥形离合器与蜗杆处于分离状态,整个单向离合器总成一起转动。(6)向回转过弹性角C,制动开始释放,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齿条向下紧帖控制环的槽口下端。此时,锥形离合器与蜗杆仍处于分离状态,齿条可以驱使单向离合器总成自由转动。(7)向回转入间隙角A,随着刹车片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的释放,作用于凸轮轴和蜗轮的力矩消失,蜗轮向右施加给蜗杆的力也消失,弹簧复原,推动蜗杆向左移动,使得蜗杆与锥形离合器重新啮合。(8)向回转过间隙角A,调整臂向回转过A。齿条向上运动,与控制环的槽口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安装型自动间隙调整臂,包括连杆(1),其特征在于:连杆(1)上设有第一销轴(2),第一销轴(2)通过第二销轴(6)与臂体(5)相连接,第二销轴(6)与连接叉(4)相连接,臂体(5)通过连杆(1)与齿轮(3)相连接,齿轮(3)与涡轮(14)相连接,涡轮(14)连接有蜗杆(10),蜗杆(10)的两端分别设有右旋扭簧(8)和左旋扭簧(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灵伟邓青莲林旭坚李传武
申请(专利权)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