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704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沿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1)的侧壁的后缘边线设置截面为圆弧状,整体呈“7”形的凸缘A(2),使得整个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的强度大大提升,从而更好的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底盘性能主要围绕着舒适性、操控性两大主题做文章。而这两大功能又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为了能更好的调和这对矛盾,从而引入了副车架这一部件。副车架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车桥、悬挂通过它与车身相连。副车架的引入一方面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小传入车身内的震动,给驾乘者以良好的驾乘体验;另一方面同时副车架还提高了悬挂连接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控制臂与副车架的连接多是通过支架结构来实现的。因此支架结构的强度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的安全性。提高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的强度就成为每个汽车结构工程师不断要面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所述控制臂支架结构包括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η”字形,在所述“η”字形主体两侧壁的中间设有相互同心的两个穿透所在侧壁的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沿所述“η”字形主体两侧壁后缘边线设置有凸缘A,所述凸缘A呈“7”字形,所述凸缘A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凸缘A朝向其所在侧壁的外侧延伸,所述凸缘A由水平部、连接部及竖直部构成,所述连接部为圆弧形,所述凸缘A的顶面与该凸缘所在侧壁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平面Α,所述平面A平行所述顶面,所述平面A到所述顶面的距离是所述顶面到该凸缘所在侧壁的外表面的距离的一半,所述平面A与所述水平部内表面的交线为LI,所述平面A与所述连接部内表面的交线为L2,所述平面A与所述竖直部内表面的交线为L3,则L3>L2>L1,所述交线L3的起点高于所述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最高点水平切线的位置,沿所述“η”字形主体两侧壁的前缘边线设置有凸缘B。作为优选,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的顶壁中间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前部设有“八”字形缺口,所述“八”字形缺口的小开口端设在圆形通孔内部,所述“八”字形缺口的大开口端设在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的前侧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的材料为钢板,其厚度不小于3.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沿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的侧壁的后缘边线设置截面为圆弧状,整体呈“7”形的凸缘A,使得整个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的强度大大提升,从而更好的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的俯视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I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在副车架梁上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包括主体I,所述主体I呈“η”字形,在所述“η”字形主体I两侧壁的中间设有相互同心的两个穿透所在侧壁的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4,沿所述“η”字形主体I两侧壁后缘边线设置有凸缘Α2,所述凸缘Α2呈“7”字形,所述凸缘Α2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凸缘Α2朝向其所在侧壁的外侧延伸,所述凸缘Α2由水平部2a、连接部2b及竖直部2c构成,所述连接部2b为圆弧形,所述凸缘A2的顶面2d与该凸缘所在侧壁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平面A2e,所述平面A2e平行所述顶面2d,所述平面A2e到所述顶面2d的距离是所述顶面2d到该凸缘所在侧壁的外表面的距离的一半,所述平面A2e与所述水平部2a内表面2a’的交线为LI,所述平面A2e与所述连接部2b内表面2b’的交线为L2,所述平面A2e与所述竖直部2c内表面2c’的交线为L3,则L3>L2>L1,所述交线L3的起点高于所述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4最高点水平切线的位置,沿所述“η”字形主体I两侧壁的前缘边线设置有凸缘B3。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I的顶壁中间设有圆形通孔5,所述圆形通孔5的前部设有“八”字形缺口,所述“八”字形缺口的小开口端设在圆形通孔5内部,所述“八”字形缺口的大开口端设在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I的前侧面上。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由厚度不小于3.3_的钢板整体冲压成型。如图4所示,安装时将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设置在副车架梁上的正确位置,使得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上的凸缘Α2的外侧面与副车架上的梁的外表面重合,然后将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焊接在所述副车架上的梁上,再通过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上的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4连接前控制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沿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I的侧壁的后缘边线设置截面为圆弧状,整体呈“7”形的凸缘Α2,使得整个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的强度大大提升,从而更好的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以上已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后,在不背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其他更改和变形。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主权项】1.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所述控制臂支架结构包括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包括主体(I ),所述主体(I)呈“η”字形,在所述“η”字形主体(I)两侧壁的中间设有相互同心的两个穿透所在侧壁的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4),沿所述“η”字形主体(I)两侧壁后缘边线设置有凸缘Α(2),所述凸缘Α(2)呈“7”字形,所述凸缘Α(2)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凸缘Α(2)朝向其所在侧壁的外侧延伸,所述凸缘Α(2)由水平部(2a)、连接部(2b)及竖直部(2c)构成,所述连接部(2b)为圆弧形,所述凸缘A(2)的顶面(2d)与该凸缘所在侧壁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平面A(2e),所述平面A(2e)平行所述顶面(2d),所述平面A(2e)到所述顶面(2d)的距离是所述顶面(2d)到该凸缘所在侧壁的外表面的距离的一半,所述平面A(2e)与所述水平部(2a)内表面(2a’)的交线为LI,所述平面A(2e)与所述连接部(2b)内表面(2b’)的交线为L2,所述平面A(2e)与所述竖直部(2c)内表面(2c’)的交线为L3,则L3>L2>L1,所述交线L3的起点高于所述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4)最高点水平切线的位置,沿所述“η”字形主体(I)两侧壁的前缘边线设置有凸缘B(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I)的顶壁中间设有圆形通孔(5),所述圆形通孔(5)的前部设有“八”字形缺口,所述“八”字形缺口的小开口端设在圆形通孔(5)内部,所述“八”字形缺口的大开口端设在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I)的前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的材料为钢板,其厚度不小于3.3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本技术通过沿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主体(1)的侧壁的后缘边线设置截面为圆弧状,整体呈“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 所述控制臂支架结构包括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前控制臂支架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呈“n”字形,在所述“n”字形主体(1)两侧壁的中间设有相互同心的两个穿透所在侧壁的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4),沿所述“n”字形主体(1)两侧壁后缘边线设置有凸缘A(2),所述凸缘A(2)呈“7”字形,所述凸缘A(2)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凸缘A(2)朝向其所在侧壁的外侧延伸,所述凸缘A(2)由水平部(2a)、连接部(2b)及竖直部(2c)构成,所述连接部(2b)为圆弧形,所述凸缘A(2)的顶面(2d)与该凸缘所在侧壁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平面A(2e),所述平面A(2e)平行所述顶面(2d),所述平面A(2e)到所述顶面(2d)的距离是所述顶面(2d)到该凸缘所在侧壁的外表面的距离的一半,所述平面A(2e)与所述水平部(2a)内表面(2a’)的交线为L1,所述平面A(2e)与所述连接部(2b)内表面(2b’)的交线为L2,所述平面A(2e)与所述竖直部(2c)内表面(2c’)的交线为L3,则L3>L2>L1,所述交线L3的起点高于所述前控制臂支架安装孔(4)最高点水平切线的位置,沿所述“n”字形主体(1)两侧壁的前缘边线设置有凸缘B(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才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汇众汽车车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