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3704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包括一安装在动力电池正/负极柱上方的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具有一固定槽,固定槽的上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缘;固定槽的底部开设有动力电池正/负极柱的容置孔;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压接动力电池正/负极柱的金属预紧连接结构。本预紧连接部件,应用于动力电池组中的各单体电池正负极的电连接,由于不怕振、连接可靠,有效减小了各单体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局部发热等严重问题,电池连接更可靠,使电池组的性能保持在最佳状态。造价低廉,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可重复使用,并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激光焊接、螺栓或铆钉锁紧等连接方式所带来的缺点和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组中各相邻单体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以及介于正负极之间防短路的隔膜组成。正极板与负极板被制成薄板或者箔状,然后把电极板及介于其间的隔膜按顺序层叠或者螺旋状缠卷而形成电芯。把电芯装入不锈钢、镀镍的铁、铝金属外壳或者薄膜电池容器内,再注入电解液,密封而制成电池。其中,电芯与外部通电是通过与极板连接的极耳和极柱实现的。目前,由于动力电池环保、安全、寿命长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诸如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储能等领域。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求电池生产设备不断优化和改进来适应电池生产,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当电池大电流放电时,极耳极柱等处如果链接失效,可能会导致发热严重,造成电池局部温度过度提高,进而导致整个电池失效。导致整个电池包的性能和寿命急剧下降。现有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激光焊接:此方法虽然接触电阻小,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不少振动激励,这就使焊接处容易变脆、容易断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极柱的预紧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安装在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上方的绝缘部件(1),该绝缘部件(1)具有一固定槽(12),固定槽(12)的上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缘(11);固定槽(12)的底部开设有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的容置孔(1‑1);所述固定槽(12)内设置有用于压接动力电池正/负极柱(2)的金属预紧连接结构(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