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155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该发动机具有气缸盖罩,气缸盖罩内具有用来分离油气的迷宫结构,该除气结构包括:除气口,其布置在靠近气缸盖罩的迷宫结构的入口处的区域;以及除气管路,其从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中引出后与除气口接通。该除气结构在发动机润滑系统能适应任何角度的倾斜下,增压器润滑油都能畅通的回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某些发动机采用卧式布置后,增压器的布置高度明显降低,导致增压器回油口与油底壳润滑油液面间高度差小,增压器回油不畅。经过分析回油不畅的原因主要是回油中夹杂气体不能顺利从管路中排走,形成气体阻力。因此,当前市场上已有的解决方案的关键是除气,通过导气管将气体引进气缸体或曲轴箱或气缸盖罩上排走,从而保证回油畅通。但是,将气体引向气缸体或曲轴箱的方案,从技术上解决了民用条件下回油不畅通的问题,且有实例应用。而将气体引向气缸盖罩的方案,已有的资料只简单说明了概念,无详细设计的实例来指导使用。总之,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发动机增压器回油口与油底壳润滑油液面间高度差较小,在一些不可预知的整车行驶条件下(如:爬坡、倾斜)导致润滑油回流不畅,或者在某些特殊用途极限条件下时(例如军用标准爬坡60%或70%)保证回油畅通,从而影响增压器性能和发生渗漏油故障。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在发动机润滑系统能适应任何角度的倾斜下,增压器润滑油都能畅通的回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该发动机具有气缸盖罩,气缸盖罩内具有用来分离油气的迷宫结构,该除气结构包括:除气口,其布置在靠近气缸盖罩的迷宫结构的入口处的区域;以及除气管路,其从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中引出后与除气口接通。优选地,除气口的布置区域为矩形区域,该矩形区域的宽度为迷宫结构的入口边缘起至1/5迷宫结构总长位置处,该矩形区域的长度与气缸盖罩的总宽相等。优选地,发动机具有气缸体和油底壳,增压器设置在气缸体的一侧,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与油底壳接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除气结构通过将除气口设计在气缸盖罩内的迷宫油气分离结构的入口处附近,最大化的保证了除气功能需要的除气管两端的压力差,有了绝对的除气开口与油底壳润滑油液面的高度差和除气管路的压力差,在发动机润滑系统能适应任何角度的倾斜下,增压器润滑油都能畅通的回到油底壳,强化了除气的顺畅性,可以应对军用严苛条件下的发动机倾角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中除气口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该发动机具有气缸盖罩1,气缸盖罩I内具有用来分离油气的迷宫结构,该除气结构包括除气口 61以及除气管路6,其中除气口 61布置在靠近气缸盖罩I的迷宫结构的入口处的区域,除气管路6从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4中引出后与除气口61接通。上述方案中,除气管路6可以通过接口62与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4接通。本方案从发动机气缸盖罩上着眼,将增压器回油管路的除气口设计在气缸盖罩内的迷宫油气分离结构的入口处附近,其附近的区域定义为“从气缸盖罩的迷宫结构入口边缘算起,在宽度方向为1/5迷宫结构总长,长度方向与气缸盖罩宽度相等的直线包围形成的矩形区域内”,而不是在气缸盖罩上任意位置开除气口。最大化的保证了除气功能需要的除气管两端的压力差,强化了除气的顺畅性,可以应对军用严苛条件下的发动机倾角要求。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除气口61的布置区域为矩形区域63,该矩形区域63的宽度为迷宫结构的入口边缘起至1/5迷宫结构总长位置处,该矩形区域63的长度与气缸盖罩I的总宽相等(参见图2)。所谓除气口布置区域,其范围是“从气缸盖罩I的迷宫结构入口(迷宫结构出口 11的另一侧)边缘算起,在宽度方向为1/5迷宫结构总长,长度方向与气缸盖罩总宽相等的直线包围形成的矩形区域内”。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发动机具有气缸体2和油底壳,增压器5设置在气缸体2的一侧,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4与油底壳3接通。在本方案中,油底壳上设有接口 42与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4的一端接通,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4的另一端与增压器5上的接口 41接通,润滑油的流向和夹杂的气体的流向,两种流体用相互独立流通路径,互不影响。综上,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在发动机本体上,将除气口设计在气缸盖罩内的迷宫油气分离结构的入口处附近,最大化的保证了除气功能需要的除气管两端的压力差,有了绝对的除气开口与油底壳润滑油液面的高度差和除气管路的压力差,在发动机润滑系统能适应任何角度的倾斜下,增压器润滑油都能畅通的回到油底壳,强化了除气的顺畅性,可以应对军用严苛条件下的发动机倾角要求。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主权项】1.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该发动机具有气缸盖罩,所述气缸盖罩内具有用来分离油气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除气结构包括: 除气口,其布置在靠近所述气缸盖罩的迷宫结构的入口处的区域;以及 除气管路,其从所述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中引出后与所述除气口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口的布置区域为矩形区域,该矩形区域的宽度为所述迷宫结构的入口边缘起至1/5迷宫结构总长位置处,该矩形区域的长度与所述气缸盖罩的总宽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具有气缸体和油底壳,所述增压器设置在所述气缸体的一侧,所述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与所述油底壳接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该发动机具有气缸盖罩,气缸盖罩内具有用来分离油气的迷宫结构,该除气结构包括:除气口,其布置在靠近气缸盖罩的迷宫结构的入口处的区域;以及除气管路,其从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中引出后与除气口接通。该除气结构在发动机润滑系统能适应任何角度的倾斜下,增压器润滑油都能畅通的回油。【IPC分类】F01M11/08, F02B39/14, F01M11/02【公开号】CN205225441【申请号】CN201521129160【专利技术人】潘嗣, 包向东, 叶双超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的除气结构,该发动机具有气缸盖罩,所述气缸盖罩内具有用来分离油气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除气结构包括:除气口,其布置在靠近所述气缸盖罩的迷宫结构的入口处的区域;以及除气管路,其从所述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中引出后与所述除气口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嗣包向东叶双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