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6603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包括: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包括依序堆叠设置的盖板、进气汇流板、共振片、压电致动器以及管板;其中,盖板与管板相互密封组接,当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气体由管板的入口管进入,依序流经盖板与管板的入口管连接处的第一进气腔、盖板与进气汇流板之间的第二进气腔,并由进气汇流板的进气孔导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由进气汇流板的汇流排通道汇集至中心孔洞,流经共振片的中空孔洞,经压电致动器向下传输,以进入管板与压电致动器之间的出气腔室,并由管板的出口管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气压动力装置,尤指一种微型超薄且静音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列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列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是以,如何藉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于医药产业中,许多需要采用气压动力驱动的仪器或设备,通常采以传统马达及气压阀来达成其气体输送的目的。然而,受限于此等传统马达以及气体阀的体积限制,使得此类的仪器设备难以缩小其整体装置的体积,即难以实现薄型化的目标,更无法使的达成可携式的目的。此外,该等传统马达及气体阀于作动时亦会产生噪音的问题,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利及不舒适。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习知技术缺失,可使传统采用气体传输装置的仪器或设备达到体积小、微型化且静音,进而达成轻便舒适的可携式目的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可携式或穿戴式仪器或设备中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藉由微型气体传输装置中的压电板高频作动产生的气体波动,于设计后的流道中产生压力梯度,而使气体高速流动,且透过流道进出方向的阻抗差异,将气体由吸入端传输至排出端,以解决习知技术的采用气压动力驱动的仪器或设备所具备的体积大、难以薄型化、无法达成可携式的目的,以及噪音大等缺失。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包括:盖板;管板,具有入口管及至少一出口管;以及微型气体传输装置,设置于盖板与管板之间,包括:进气汇流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进气孔,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一汇流排通道及中心孔洞,汇流排通道对应第一表面的进气孔;共振片,具有中空孔洞,对应流道板的中心孔洞;以及压电致动器;其中,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进气汇流板、共振片及压电致动器依序对应对迭设置定位,盖板与管板相互密封组接,于盖板与管板的入口管连接处构成第一进气腔,于盖板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进气汇流板之间构成第二进气腔,且管板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压电致动器之间构成出气腔室,当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气体由管板的入口管进入,依序流经第一进气腔、第二进气腔,并由进气汇流板的至少一进气孔导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经进气汇流板的至少一汇流排通道汇集至中心孔洞,再流经共振片的中空孔洞,再经压电致动器向下传输,以进入出气腔室,并由管板的出口管流出。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包括:盖板;管板,具有入口管及至少一出口管;以及微型气体传输装置,设置于盖板与管板之间,包括:进气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供导入气体;流道板,具有至少一汇流排通道及中心孔洞,汇流排通道对应进气板的进气孔,且引导进气孔的气体汇流至中心孔洞;共振片,具有中空孔洞,对应流道板的中心孔洞;以及压电致动器;其中,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进气板、流道板、共振片及压电致动器依序对应对迭设置定位,盖板与管板相互密封组接,于盖板与管板的入口管连接处构成第一进气腔,于盖板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进气板之间构成第二进气腔,且管板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压电致动器之间构成出气腔室,当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气体由管板的入口管进入,依序流经第一进气腔、第二进气腔,并由进气板的至少一进气孔导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经流道板的至少一汇流排通道汇集至中心孔洞,再流经共振片的中空孔洞,再经压电致动器向下传输,以进入出气腔室,并由管板的出口管流出。【【附图说明】】图1A系为本专利技术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B系为本专利技术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A系为图1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B系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系为图2A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多种实施态样示意图。图4A系为图1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管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B系为图1B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组装完成示意图。图5A至图5E系为图1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图6A系为图1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B至图6D系为图1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图7A系为本专利技术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B系为本专利技术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系为图7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微型动力气压装置1A、2A: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0、20:盖板100:第二进气腔11,21:管板lla、21a:入口管llb、21b:出口管11c、lid:凹陷部111:第一进气腔112:出气腔室12、22:进气汇流板120:进气孔121:第一表面122:第二表面123:汇流排通道124:中心孔洞13、23:共振片130:中空孔洞131:第一腔室14、24:压电致动器140、240:悬浮板140a、240a:悬浮板的上表面140b:悬浮板的下表面140c、240c:凸部141、241:外框141a:外框的上表面141b:外框的下表面142,242:支架142a:支架之上表面142b:支架之下表面143、243:压电陶瓷板144、161:导电接脚145:空隙15、17、25、27:绝缘片16、26:导电片gO:间隙(a)?⑴:导电致动器的不同实施态样a0、i0、j0:悬浮板al、il、jl:外框a2、i2:支架a3:空隙【【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的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1系可应用于医药生技、能源、电脑科技或是列印等工业,俾用以传送气体,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A及图1B,其系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及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1系由盖板10、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A及管板11所组合而成,其中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A具有进气汇流板12、共振片13、压电致动器14、绝缘片15、17、导电片16等结构,其系将压电致动器14对应于共振片13而设置,并使进气汇流板12、共振片13、压电致动器14、绝缘片15、导电片16及另一绝缘片17等依序堆叠设置而成。于本实施例中,共振片13与压电致动器14之间系具有一间隙g0 (如图5A所示),然而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共振片13与压电致动器14之间亦可不具有间隙,故其实施态样并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汇流板12可为但不限为一体成型的板件结构,然而于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汇流板12可由进气板及流道板两板件所构成,并不以此为限。请同时参阅图1A及图1B,于本实施例中,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A的进气汇流板12具有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第一表面121与第二表面122相对设置,且在第一表面121上具有至少一进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包括:一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包括一进气汇流板、一共振片及一压电致动器,该进气汇流板一表面具有至少一进气孔,另一表面具有至少一汇流排通道及一中心孔洞,该汇流排通道对应连通该进气孔,该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对应该进气汇流板的中心孔洞,该压电致动器依序对应堆叠该共振片、该进气汇流板设置定位;一盖板,设置于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该进气汇流板之上;以及一管板,设置于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该压电致动器之下,且具有一入口管及至少一出口管;其中,该盖板、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及该管板相互堆叠密封组接,以及该盖板与该管板的入口管连接处构成一第一进气腔,以及该盖板与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进气汇流板之间构成一第二进气腔,以及该管板与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压电致动器之间构成一出气腔室,供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受驱动时气体由该管板的该入口管进入,依序流经该第一进气腔、该第二进气腔,并由该进气汇流板的至少一进气孔导入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经该进气汇流板的该至少一汇流排通道汇集至该中心孔洞,再流经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洞,再经该压电致动器向下传输,以进入该出气腔室,并由该管板的该出口管流出,完成气体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昌廖家淯郭承泽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