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7964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启动电路帮助基准电压源摆脱简并偏置点,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保证低功耗的同时,提供更大的增益,提高电源电压抑制比。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产生纳安量级的基准电流,抑制电源噪声,为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提供电流偏置。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采用2种具有不同标准电压的MOS管栅源电压差,通过相互调节,得到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参考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未使用无源电阻、二极管或者三极管,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大大减小了版图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功耗低,同时具有高电源抑制比、低温漂系数和低电源电压调整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
技术介绍
电压基准源是模拟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模块,常用在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功率放大器以及DC-DC转换器等电路系统中,用于产生不随电源电压和温度变化的电压基准,为其他电路模块提供一个参考电压,其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随着集成电路系统集成度的不断增大,低电压与低功耗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带隙基准电压源由于需要大的电流而造成功耗较大,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电阻、二极管或者BJT晶体管来产生PTAT电压,所以该器件均需要大的芯片面积。为了能使节能应用器件的其余电路兼容,基准电压源就要使用标准CMOS工艺,避免使用MOS管以外的器件。后来提出的CMOS基准电压源电路由于使用饱和区的CMOS和电阻,使得功耗过大,芯片面积大。近来所提出的无电阻基于亚阈值区的基准电压源,虽然功耗很低,但是其温漂、电源电压调整率和电源抑制比参数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基准电压源性能欠佳的不足,提供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包括启动电路、亚阈值运算放大器、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和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启动电路,连接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在基准电压源开启时提供电流,帮助基准电压源摆脱简并偏置点,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分别连接到启动电路和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利用共源共栅电流镜为运算放大器的差分对管提供电流偏置;利用工作在亚阈值区的差分对管,在保证低功耗的同时,提供更大的增益,提高电源电压抑制比;利用工作在深线性区的NMOS管,充当长尾电阻的作用;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分别连接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和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利用工作在亚阈值区MOS管工作特性,产生纳安量级的基准电流;采用共源共栅电流镜,抑制电源噪声;采用工作在线性区的MOS管代替传统基准电压源中的电阻,为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提供电流偏置;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连接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采用2种具有不同标准电压的MOS管栅源电压差,通过相互调节,得到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参考电压。所述的启动电路PMOS管M15、M16和电容C1。电容C1的下极板接地GND,电容C1的上极板与PMOS管M16的栅极、PMOS管M15的栅极和PMOS管M15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M15的源极和PMOS管M16的源极均接到电源VDD;PMOS管M16的漏极与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中PMOS管M17的栅极和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PMOS管M19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包括PMOS管M17、M18、M31、M32和NMOS管M12、M13、M14。NMOS管M12的源极接地GND,NMOS管M12的栅极与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NMOS管M7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12的漏极与NMOS管M13的源极和NMOS管M14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M13的栅极与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NMOS管M8的栅极、NMOS管M8的漏极和NMOS管M9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13的漏极与PMOS管M18的漏极相连接;NMOS管M14的栅极与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NMOS管M9的漏极和NMOS管M11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M14的漏极与PMOS管M17的栅极、PMOS管M17的漏极和PMOS管M18的栅极,以及启动电路中PMOS管M16的漏极和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NMOS管M11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M18的源极和PMOS管M31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M17的源极与PMOS管M31的栅极、PMOS管M32的栅极、PMOS管M32的漏极,以及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NMOS管M30的栅极相连接;PMOS管M31的源极和PMOS管M32的源极均连接到电源VDD。所述的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包括PMOS管M19、M20、M21、M28、M29、M30和NMOS管M6、M7、M8、M9、M10、M11。NMOS管M6的源极接地GND,NMOS管M6的栅极、NMOS管M6的漏极、NMOS管M7的栅极、PMOS管M21的漏极,以及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中NMOS管M12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7的源极接地GND,NMOS管M7的漏极和NMOS管M9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M8的源极接地GND,NMOS管M8的栅极、NMOS管M8的漏极、NMOS管M9的栅极、NMOS管M10的源极,以及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中NMOS管M13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9的漏极、NMOS管M11的源极,以及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中NMOS管M14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10的栅极、NMOS管M10的漏极、NMOS管M11的栅极和PMOS管M20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M19的栅极、PMOS管M19的漏极、NMOS管M11的漏极、PMOS管M20的栅极、PMOS管M21的栅极,以及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中PMOS管M22的栅极、PMOS管M23的栅极、PMOS管M24的栅极相连连接,并同时连接到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中PMOS管M18的栅极、PMOS管M17的栅极和PMOS管M17的漏极;PMOS管M30的栅极、PMOS管M30的漏极、PMOS管M29的栅极、PMOS管M19的源极、PMOS管M28的栅极,以及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中PMOS管M25的栅极、PMOS管M26的栅极、PMOS管M27的栅极相连接,并同时连接到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中PMOS管M32的栅极、PMOS管M32的漏极、PMOS管M31的栅极和PMOS管M17的源极;PMOS管M20的源极和PMOS管M29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M21的源极与PMOS管M28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M28的源极、PMOS管M29的源极和PMOS管M30的源极均连接到电源VDD。所述的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包括PMOS管M22、M23、M24、M25、M26、M27,NMOS管M0、M1、M2、M3、M4、M5和电容C0。电容C0的下极板接地GND,电容C0的上极板与NMOS管M0的漏极、NMOS管M3的源极,以及参考电压Vref输出端相连接;NMOS管M3的栅极、NMOS管M3的漏极、NMOS管M0的栅极和PMOS管M24的漏极相连接;NMOS管M0的源极、NMOS管M1的漏极和NMOS管M4的源极相连;NMOS管M4的栅极、NMOS管M4的漏极、NMOS管M1的栅极和PMOS管M23的漏极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电路、亚阈值运算放大器、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和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启动电路,连接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在基准电压源开启时提供电流,帮助基准电压源摆脱简并偏置点,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分别连接到启动电路和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利用共源共栅电流镜为运算放大器的差分对管提供电流偏置;利用工作在亚阈值区的差分对管,在保证低功耗的同时,提供更大的增益,提高电源电压抑制比;利用工作在深线性区的NMOS管,充当长尾电阻的作用;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分别连接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和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利用工作在亚阈值区MOS管工作特性,产生纳安量级的基准电流;采用共源共栅电流镜,抑制电源噪声;采用工作在线性区的MOS管代替传统基准电压源中的电阻,为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提供电流偏置;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连接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采用2种具有不同标准电压的MOS管栅源电压差,通过相互调节,得到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参考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电路、亚
阈值运算放大器、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和基准电压产生电路;
启动电路,连接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在基准电压源开启时提供电流,
帮助基准电压源摆脱简并偏置点,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分别连接到启动电路和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
利用共源共栅电流镜为运算放大器的差分对管提供电流偏置;利用工作在
亚阈值区的差分对管,在保证低功耗的同时,提供更大的增益,提高电源
电压抑制比;利用工作在深线性区的NMOS管,充当长尾电阻的作用;
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分别连接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和基准电压产生
电路;利用工作在亚阈值区MOS管工作特性,产生纳安量级的基准电流;
采用共源共栅电流镜,抑制电源噪声;采用工作在线性区的MOS管代替传
统基准电压源中的电阻,为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提供电流偏置;
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连接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采用2种具有不同
标准电压的MOS管栅源电压差,通过相互调节,得到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参
考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启动电路PMOS管M15、M16和电容C1;
电容C1的下极板接地GND,电容C1的上极板与PMOS管M16的栅极、PMOS
管M15的栅极和PMOS管M15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M15的源极和PMOS管M16的源极均接到电源VDD;PMOS管M16的漏极与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中PMOS管
M17的栅极和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PMOS管M19的栅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亚阈值运算放大器包括PMOS管M17、M18、M31、M32和NMOS管M12、
M13、M14;
NMOS管M12的源极接地GND,NMOS管M12的栅极与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
路中NMOS管M7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12的漏极与NMOS管M13的源极和
NMOS管M14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M13的栅极与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
NMOS管M8的栅极、NMOS管M8的漏极和NMOS管M9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
M13的漏极与PMOS管M18的漏极相连接;NMOS管M14的栅极与纳安基准电流
产生电路中NMOS管M9的漏极和NMOS管M11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M14的漏
极与PMOS管M17的栅极、PMOS管M17的漏极和PMOS管M18的栅极,以及启
动电路中PMOS管M16的漏极和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中NMOS管M11的漏极
相连接;PMOS管M18的源极和PMOS管M31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M17的源极
与PMOS管M31的栅极、PMOS管M32的栅极、PMOS管M32的漏极,以及纳安基

\t准电流产生电路中NMOS管M30的栅极相连接;PMOS管M31的源极和PMOS管
M32的源极均连接到电源VD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阈值全CMOS基准电压源,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纳安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包括PMOS管M19、M20、M21、M28、M29、M30和NMOS管M6、M7、M8、M9、M10、M11;
NMOS管M6的源极接地GND,NMOS管M6的栅极、NMOS管M6的漏极、NMOS
管M7的栅极、PMOS管M21的漏极,以及亚阈值运算放大器中NMOS管M12的
栅极相连接;NMOS管M7的源极接地GND,NMOS管M7的漏极和NMOS管M9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M8的源极接地GND,NMOS管M8的栅极、NMOS管M8的漏极、NMOS管M9的栅极、NMOS管M10的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雪明朱智勇段吉海邓进丽赵洪飞乔帅领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