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0689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具装置,包括起重部件和吊装部件;起重部件,包括吊板、吊轴和吊盘;所述吊板上开有一用于连接起重机或者葫芦吊的吊装大钩的吊装孔,所述吊板通过所述吊轴连接所述吊盘;吊装部件,包括四块鹅形板和底板;四块所述鹅形板的结构完全相同,且每相邻的两块鹅形板的板面之间均以成90°夹角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鹅形板包括钩部、倾斜部和连接部,所述钩部通过所述倾斜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吊盘的上表面开有四个凹槽,所述鹅形板的钩部刚好能够钩在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约成本,而且控制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变原有钢丝绳柔性连接为吊轴的刚性连接的新型吊具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发展,为适应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过程,有许多高污染行业都实现生产物流的高度自动化,以应对人工高成本、员工安全高风险、生产效率低下、操作精准率低、工艺执行误差高、设备维护频率高等诸多生产缺陷。热浸镀锌行业是环境高污染行业,国外此行业先进的国家如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都致力于热浸镀锌生产自动化,我国在这方面较大的落后于这些先进国家,近几年各热镀锌设备厂开始研制热浸镀锌自动化生产线,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自动化生产中,产品自动装卸是生产物流自动化一个重要生产环节,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如图1所示的装卸吊具装置,由固定吊钩(D2)和板钩(D1)组成。板钩(D1)和葫芦吊(或吊车)吊钩通过孔连接,固定吊钩(D2)和工装吊具或生产产品连接,板钩(D1)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先横向移动,再纵向移动从而实现与固定吊钩(D2)进行连接,能实现自动装卸,但这种自动装卸吊具装置在生产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一)大部分生产过程中,起吊高度在3m_10m,钢丝绳摆动过大,板钩很难自动定位,影响物流移动速度。(二)起重负荷较重时,运动惯性较大,自动控制的位置控制精度有限(± 10_),很难准确对起重物进行定位。(三)由于板钩定位比较困难,要求自动控制精度较高(±5mm),增加成本。(四)板钩还需要进行方向定位,即侧移向和正移向定位,因此需要安装固定板钩方向的吊具工装,增加使用成本。(五)由于板钩自动装卸比较困难,造成吊装装置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具装置,以克服自动装卸定位困难、自动控制精度不高、方位测绘不准、可靠性不高、安全性不高和成本耗费大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吊具装置,包括起重部件和吊装部件;起重部件,包括吊板、吊轴和吊盘;所述吊板上开有一用于连接起重机或者葫芦吊的吊装大钩的吊装孔,所述吊板通过所述吊轴连接所述吊盘;吊装部件,包括四块鹅形板和底板;四块所述鹅形板的结构完全相同,且每相对的两块鹅形板的板面之间均以成90°夹角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鹅形板包括钩部、倾斜部和连接部,所述钩部通过所述倾斜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吊盘的上表面开有四个凹槽,所述鹅形板的钩部刚好能够钩在所述凹槽内。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时,所述底板与被吊重物或者吊具工装连接。为了使所述鹅形板的钩部与所述吊盘连接得更稳定,并且减小所述鹅形板的钩部对所述吊盘的凹槽的压强,从而减轻对材料强度的高要求,减少成本;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吊盘的凹槽为U形凹槽,所述鹅形板的钩部具有与所述U形凹槽相适配的结构,且所述鹅形板的钩部与所述U形凹槽为面接触。为了减少吊装过程中所述吊盘的过度摆动,影响对被吊重物的精准定位,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吊具装置还包括吊盘挡板,所述吊盘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当所述吊盘与所述鹅形板的钩部刚好接触时,所述吊盘挡板与所述吊盘的边缘接触,所述吊盘挡板用于稳固所述吊盘。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形状为圆形或者为正方形,以更好地与所述鹅形板相适配连接。为了便于所述吊盘顺畅地移动到所述鹅形板的钩部以下,并顺利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每相邻的两块所述鹅形板的所述倾斜部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所述吊盘外径。为了达到安全级别的要求,所述吊具装置整体的安全系数不小于4.5。进一步地,所述吊盘的形状为圆形或者近似圆形。更进一步地,所述吊盘的外径为150?400mm,所述U形凹槽的宽度为20?100mm,所述U形凹槽的深度为15?6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起重部件的吊盘为圆形,无起吊方向性,自动装卸不需要高精度定位,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自动控制设备造价;2)结构简单,免去增加辅助设备的成本;3)由于结构简单,带来了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的技术效果,因此能够应用于多行业的吊装作业,并且由于是刚性的连接,定位精准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两相对设置的鹅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D1、板钩;D2、固定吊钩;1、吊板;2、吊轴;3、吊盘;4、鹅形板;5、底板;6、吊盘挡板;41、连接部;42、倾斜部;43、钩部;11、吊装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具装置,包括起重部件和吊装部件;起重部件,包括吊板1、吊轴2和吊盘3;所述吊板1上开有一用于连接起重机或者葫芦吊的吊装大钩的吊装孔11,所述吊板1通过所述吊轴2连接所述吊盘3;吊装部件,包括四块鹅形板4和底板5;四块所述鹅形板4的结构完全相同,且每相邻的两块鹅形板4的板面之间均以成90°夹角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所述鹅形板4包括钩部43、倾斜部42和连接部41,所述钩部43通过所述倾斜部42与所述连接部41连接;所述连接部4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吊盘3的上表面开有四个凹槽,所述鹅形板4的钩部43刚好能够钩在所述凹槽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板5与被吊重物或者吊具工装连接。为了使所述鹅形板4的钩部43与所述吊盘3连接得更稳定,并且减小所述鹅形板4的钩部43对所述吊盘3的凹槽的压强,从而减轻对材料强度的高要求,减少成本;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吊盘3的凹槽为U形凹槽,所述鹅形板4的钩部43具有与所述U形凹槽相适配的结构,且所述鹅形板4的钩部43与所述U形凹槽为面接触。为了减少吊装过程中所述吊盘3的过度摆动,影响对被吊重物的精准定位,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吊具装置还包括吊盘挡板6,所述吊盘挡板6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当所述吊盘3与所述鹅形板4的钩部43刚好接触时,所述吊盘挡板6与所述吊盘3的边缘接触,所述吊盘挡板6用于稳固所述吊盘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5的形状为圆形或者为正方形,以更好地与所述鹅形板4相适配连接。为了便于所述吊盘3顺畅地移动到所述鹅形板4的钩部43以下,并顺利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每相对的两块所述鹅形板4的所述倾斜部42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所述吊盘3外径,最大水平距离D大于所述吊盘3外径50?100mm。为了达到安全级别的要求,所述吊具装置整体的安全系数不小于4.5。进一步地,所述吊盘3的形状为圆形或者近似圆形。更进一步地,所述吊盘3的外径为150?400mm,所述U形凹槽的宽度为20?100mm,所述U形凹槽的深度为15?60mm。如图4所示,所述吊盘3按照箭头(图4中的箭头)方向运动直到与所述鹅形板4的钩部43相接处。本技术最大的价值点(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的改进点)在于通过改进吊盘3与鹅形板4相适配的形状,达到了快速连接和精准定位(吊轴2为刚性连接定位更精确)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部件和吊装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部件和吊装部件;起重部件,包括吊板、吊轴和吊盘;所述吊板上开有一用于连接起重机或者葫芦吊的吊装大钩的吊装孔,所述吊板通过所述吊轴连接所述吊盘;吊装部件,包括四块鹅形板和底板;四块所述鹅形板的结构完全相同,且每相邻的两块鹅形板的板面之间均以成90°夹角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鹅形板包括钩部、倾斜部和连接部,所述钩部通过所述倾斜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吊盘的上表面开有四个凹槽,所述鹅形板的钩部刚好能够钩在所述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吉黄泽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慧民热镀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