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颺山专利>正文

组合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676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组合屋装置,其包括:一基座,其为一板状结构,其一端面周缘凸设一组固片;一屋罩,其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屋罩的底部周缘与该组固片相对设置并受该组固片组设卡固,于屋罩的周缘设置一屋门;以及一隔撑板,其设置于屋罩内并一端顶掣于该屋罩,另一端抵顶于该基座;据此,只需利用该屋罩罩设于该基座并使得屋罩受该组固片卡固,并利用隔撑板支撑以加强结构强度,即能达到提供具方便组合的组合屋以供居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组合屋装置,尤指一种便于快速组装且于组装后可便于移动的组合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天灾频传,如地震发生时,常造成房屋损坏倒塌,因此,许多人将面临无家可归的情况,如果再重新建造房屋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在房屋建筑的阶段,这些人仍然没有房子可以供其居住,恐将露宿街头;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政府或其它团体为了提供这些受灾户一个栖身之所,会建造许多临时的组合屋让这些灾民居住,以在短时间之内解决灾民住的问题。然而,现在市面上的组合屋结构,如中国台湾申请号第102206658号新型专利,其是一种快速组合屋,其包括:一底架,位于组合屋最底部,包括有数个依序连接的底结合杆;数个侧架,组置于该底架上方,该各侧架包括有一下结合杆、一第一侧结合杆、一第二侧结合杆与一上结合杆;其中,该下结合杆能与底结合杆嵌合,且该第一侧结合杆能与相邻的另一侧架的该第二侧结合杆利用尺寸差异而嵌合;一顶结合架,用以套置于该各侧架顶部,该顶结合架断面中,下方为一套合杆,上方为一摆置部;两第一屋顶架,呈三角形,底部设有一第一插置部,该第一插置部能与该顶结合架的摆置部嵌合;又该第一屋顶架两侧为第一套置部;两第二屋顶架,呈三角形,底部包括有一第二插置部,该第二插置部能与该顶结合架的摆置部嵌合;又该第二屋顶架两侧为第二套置部;该各第二插置部能用以与邻接的该第一屋顶架的第一套置部嵌合。然而,这样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组合时相当费时费工,面对灾民为数众多而需要许多这样的组合屋时,则需要许多人力和时间,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造出足够供灾民居住的组合屋,故,灾民仍可能在组合屋建造完成之前,还是没有房子可以住;另外,一般的组合屋于组合后便难以移动,除非将其拆除才能将组合屋的组件分别移置他处后再重新组装,非常的耗时费工,使用上相当不方便。有鉴于上述问题,如何提供一种方便组合,且组合方式简单的组合屋结构实在是本技术所属
中的研发人员所应费心研究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组合屋装置,其组合方式简单,以达到快速方便地组合的目的;其具轨道,以供组合后的组合屋仍可达到移动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组合屋装置,其包括:一基座,其为一板状结构,其一端面周缘凸设一组固片;一屋罩,其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屋罩的底部周缘与该组固片相对设置并受该组固片组设卡固,于屋罩的周缘设置一屋门;以及一隔撑板,其设置于屋罩内并一端顶掣于该屋罩,另一端抵顶于该基座;据此,只需利用该屋罩罩设于该基座并使得屋罩受该组固片卡固,并利用隔撑板支撑以加强结构强度,即能提供具方便组合的组合屋以供居住。本技术还包括下列技术特征:该屋罩具有一屋顶及一环状侧壁。该基座相对该隔撑板凹设一第一凹槽,该屋罩相对该隔撑板凹设一第二凹槽。该隔撑板的下端侧相对该基座具有一上凸部,该隔撑板的上端侧相对该屋罩具有一下凸部,于该上凸部及下凸部之间具有一支撑肋。该组合屋装置具有数个隔撑板。另外,本技术亦可为一种组合屋装置,其包括:一基座,其包括数个基板,各该基板的一端面周缘凸设一组固凸片,各该基板相对应排列并分别借各相对应的组固凸片相互设置锁固,该基座借各该组固凸片设置锁固而于基座周缘形成一组固片;以及一屋罩,其包括一第一屋罩单元及一第二屋罩单元,该第一屋罩单元及该第二屋罩单元相对应组设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屋罩的底部周缘与该组固片相对设置并受该组固片组设卡固,于屋罩的周缘设置一屋门;据此,只需利用该屋罩罩设于该基座并使得屋罩受该组固片卡固,即能提供具方便组合的组合屋以供居住。而上述的本技术还包括下列技术特征:本技术还包括一轨道组,各该基板的底面相对于该轨道组凹设一轨道凹槽。本技术包括一第三屋罩单元,该第三屋罩单元设置于第一屋罩单元及第二屋罩单元之间,而于第三屋罩单元的底部设置相对应的基板。该第三屋罩概呈口字去掉下面一横型。该屋罩为透明罩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组合方式简单,以达到快速方便地组合的目的;其具轨道,以供组合后的组合屋仍可达到移动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l、la 基座11、11a 组固片12第一凹槽13基板131组固凸片132轨道凹槽2、2a屋罩21容置空间22屋门23窗户24屋顶25侧壁26第二凹槽 27第一屋罩单元28第二屋罩单元29第三屋罩单元3隔撑板 31隔间门32下凸部33上凸部4轨道组 41轨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3,其是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为一种组合屋装置,其包括一基座1,其为一板状结构,其一端面周缘凸设一组固片11 ;以及—屋罩2,其具有一容置空间21,该屋罩2的底部周缘与该组固片11相对设置并受该组固片11组设卡固,于屋罩2的周缘设置一屋门22,该屋罩2周侧开设一窗户23 ;以及—隔撑板3,其设置于屋罩3内并一端顶掣于该屋罩2,另一端抵顶于该基座1,该隔撑板3具有一隔间门31 ;据此,在组合上,只需利用该屋罩2罩设于该基座1并使得屋罩2受该组固片11卡固,并利用隔撑板3支撑以加强结构强度,即能提供具方便组合的组合屋以供居住,以达到快速方便地组合的目的。所述的屋罩2具有一屋顶24及一环状侧壁25,又屋罩2的结构可为一体成形,因此,本技术的组合屋装置在搭建过程中,并不需要费时费工地组合骨架的部分,而后还需要再将其它部份再搭设上去,在实际应用上更具有实用的价值。为了更便于组合后隔撑板3的组合并令其得较佳地组设于本技术的组合屋装置,该基座1相对该隔撑板凹设一第一凹槽12,该屋罩2相对该隔撑板3凹设一第二凹槽26,该隔撑板3则利用下端部而嵌设于第一凹槽12中,而上端部则嵌设于第二凹槽26中,使其向下抵靠基座1,并向上顶掣屋罩2,一方面达到支撑本技术的组合屋装置的目的,更有提升结构强度的效果,另一方面,利用隔撑板3而分隔容置空间21为数个隔间,更可分隔出较多的房间以供更多人居住使用,另外,该隔撑板3的下端侧相对该基座1具有一下凸部32,该隔撑板3的上端侧相对该屋罩具有一上凸部33,于该上凸部33及下凸部32之间具有一支撑肋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其为一板状结构,其一端面周缘凸设一组固片;一屋罩,其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屋罩的底部周缘与该组固片相对设置并受该组固片组设卡固,于屋罩的周缘设置一屋门;以及一隔撑板,其设置于屋罩内并一端顶掣于该屋罩,另一端抵顶于该基座;据此,只需利用该屋罩罩设于该基座并使得屋罩受该组固片卡固,并利用隔撑板支撑以加强结构强度,即能提供具方便组合的组合屋以供居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颺山
申请(专利权)人:许颺山谢瀛华张金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