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泄漏修复装置,包括固定覆盖于裂缝渗水处的外壁表面的密封补强双层板和裂缝注浆排水器,所述密封补强双层板是由内侧的橡胶密封垫板和外侧的补强钢板组成,并通过板体四周设置的膨胀螺栓锚固在裂缝渗水处周围的构筑物混凝土之上,所述裂缝注浆排水器分设于裂缝渗水处的上、下两侧、包括上部的注浆管和下部的第一排水管,所述裂缝渗水处的外壁表面开有使多道裂缝相连通的导流槽,注浆管、导流槽和第一排水管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施工现场可以快速制作,整个构筑物修复过程仅需要几分钟,后期拆除方便且不影响混凝土构筑物的外观,实现了有限的施工工期下的高效快速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承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泄漏修复装置,包括固定覆盖于裂缝渗水处的外壁表面的密封补强双层板和裂缝注浆排水器,所述密封补强双层板是由内侧的橡胶密封垫板和外侧的补强钢板组成,并通过板体四周设置的膨胀螺栓锚固在裂缝渗水处周围的构筑物混凝土之上,所述裂缝注浆排水器分设于裂缝渗水处的上、下两侧、包括上部的注浆管和下部的第一排水管,所述裂缝渗水处的外壁表面开有使多道裂缝相连通的导流槽,注浆管、导流槽和第一排水管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施工现场可以快速制作,整个构筑物修复过程仅需要几分钟,后期拆除方便且不影响混凝土构筑物的外观,实现了有限的施工工期下的高效快速的解决方法。【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应用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承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出现渗漏问 题时的修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压力流水系统对构筑物的承压强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施工质量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构筑物在系统压力试验阶段,往往容易造成混凝土构筑物 的渗水泄露现象。传统以往这种问题出现后,主要是采取排空压力流水系统中的蓄水后,在 渗水点进行结构的修补、局部渗水试验、二次系统抗渗试验的方式,然而这种输水系统如果 涉及到水源地的引水工程、冷却循环水系统或其它较大规模的管路系统的时候,由于输水 系统的管径较大(1. 5?2. 0m)、水流输送距离长,一旦出现渗水泄露现象,采用这种处理方 法不仅在有限的施工工期下耗时耗力,还带来水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要 解决传统承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泄漏修复方式存在在有限的施工工期下耗时耗力,还带来 水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承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泄漏修复装置,位于构筑物混凝土的裂缝渗水处的外壁表 面,包括固定覆盖于裂缝渗水处的外壁表面的密封补强双层板和与密封补强双层板固定连 接的裂缝注浆排水器,所述密封补强双层板是由内侧的橡胶密封垫板和外侧的补强钢板组 成,并通过板体四周设置的膨胀螺栓锚固在裂缝渗水处周围的构筑物混凝土之上, 所述裂缝注浆排水器分设于裂缝渗水处的上、下两侧、包括上部的注浆管和下部的第 一排水管,所述密封补强双层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用于注浆管和第一排水管贯穿的两 个孔洞,两个孔洞的尺寸分别与注浆管和第一排水管的外径相适应, 所述裂缝渗水处的外壁表面开有使多道裂缝相连通的导流槽,注浆管的前端头贯穿固 定至密封补强双层板之内、抵在导流槽的上端与之相连通,便于修复浆液流至裂缝中,第一 排水管的前端头贯穿固定至密封补强双层板之内、抵在导流槽的下端与之相连通,便于渗 水流出裂缝外。 所述橡胶密封垫板和补强钢板之间通过建筑胶粘结固定。 所述注浆管和第一排水管的前端头的管体四周均与密封补强双层板中的补强钢 板围焊固定。 所述注浆管的外侧由内至外还依次连接有注浆阀门、高压注浆软管和高压注浆 栗。 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外侧由内至外还依次连接有排水阀门、第二排水管和排水沟。 所述修复浆液为水玻璃和水泥浆的混合物。 这种承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泄漏修复装置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压力流水系统经水压试验后,构筑物混凝土上出现裂缝渗水; 步骤二,在构筑物混凝土的裂缝渗水处的外壁表面开导流槽; 步骤三,准备两块尺寸相同的补强钢板与橡胶密封垫板,均分别在板体的上部和下部 开两个孔洞; 步骤四,将注浆管依次贯穿补强钢板和橡胶密封垫板的板体上部的孔洞,前端头的管 体四周与补强钢板的上部孔洞围焊固定,第一排水管依次贯穿补强钢板和橡胶密封垫板的 板体下部的孔洞,前端头的管体四周与补强钢板的下部孔洞围焊固定; 步骤五,将带有注浆管和第一排水管的密封补强双层板紧贴裂缝渗水处的覆于外壁表 面,橡胶密封垫板位于内侧,补强钢板覆盖在橡胶密封垫板的外侧,注浆管、导流槽和第一 排水管相连通; 步骤六,注浆管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连接注浆阀门、高压注浆软管和高压注浆泵,第一 排水管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连接排水阀门、第二排水管和排水沟,保持排水阀门为开启状 态; 步骤七,橡胶密封垫板和补强钢板两者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裂缝渗水处周围的构筑物 混凝土上; 步骤八,调配准备修复浆液,并灌入与高压注浆泵连接的储液容器中; 步骤九,拧开注浆阀门,开启高压注浆泵,修复浆液依次通过高压注浆软管、注浆阀门 和注浆管压入渗漏缝隙内,缝隙内的渗漏水和过剩的修复浆液依次通过第一排水管排水阀 门、第二排水管排至排水沟内; 步骤十,在保持注浆管压力的同时,缓慢关闭排水阀门,并维持注浆压力1-2分钟,然 后缓慢关闭注浆阀门,同时停止注浆泵作业,至此,承压结构泄漏修复完成; 步骤十一,混凝土构筑物修复完成后,拆除本装置并恢复混凝土构筑物的外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修复装置中的密封补强双层板采用两种材质的密封板构成,分别利用橡胶板 的弹性及柔韧性和钢板强度特性,两种板材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并很好的满足了裂缝渗水 处对强度和密封性的要求;板体四周采用膨胀螺栓连接固定,增大了密封补强双层板和钢 筋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在裂缝渗水处制作的导流槽很好沟通了注浆管、 渗漏缝隙和排水管。 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前即拧开排水阀门,使用时拧开注浆阀门,排水管可以排出渗漏 水和多余的修复浆液,缓和了渗水压力,有利于水玻璃的速凝作用的发挥和两层密封板的 固定,水玻璃既硅酸钠,在建筑工地施工中作为一种速凝剂起到快干作用,凝结速度很快仅 需要几分钟,可以渗入到缝隙和孔隙中堵塞混凝土缺陷缝隙和毛细孔通道,而且水玻璃混 凝土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较高的抗压强度、拉伸强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能,水玻璃迅速 渗入到渗漏点,充分发挥水玻璃混凝土的特性封闭裂缝渗水处。 本专利技术可以施工现场可以快速制作,整个构筑物修复过程仅需要几分钟,后期拆 除方便且不影响混凝土构筑物的外观,实现了有限的施工工期下的高效快速的解决方法, 不仅省时省力、大量节约能源损耗,并且可以很好的进行推广应用到输水混凝土构筑物长 期使用后出现细微裂缝后的快速解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 一膨胀螺栓、2 -橡胶密封垫板、3 -注浆管、4 一注浆阀门、5 -高压 注浆软管、6 -高压注浆泵、7 -排水阀门、8 -第一排水管、9 一补强钢板、10 -构筑物混凝 土、11 一导流槽、12 -裂缝渗水处、13 -第二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2所示,一种承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泄漏修复装置,位于构筑物 混凝土 10的裂缝渗水处12的外壁表面,包括固定覆盖于裂缝渗水处12的外壁表面的密封 补强双层板和裂缝注浆排水器,所述密封补强双层板是由内侧的橡胶密封垫板2和外侧的 补强钢板9组成,并通过板体四周设置的膨胀螺栓1锚固在裂缝渗水处12周围的构筑物混 凝土 10之上,所述裂缝注浆排水器分设于裂缝渗水处12的上、下两侧、包括上部的注浆管 3和下部的第一排水管8,所述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泄漏修复装置,位于构筑物混凝土(10)的裂缝渗水处(12)的外壁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覆盖于裂缝渗水处(12)的外壁表面的密封补强双层板和与密封补强双层板固定连接的裂缝注浆排水器,所述密封补强双层板是由内侧的橡胶密封垫板(2)和外侧的补强钢板(9)组成,并通过板体四周设置的膨胀螺栓(1)锚固在裂缝渗水处(12)周围的构筑物混凝土(10)之上,所述裂缝注浆排水器分设于裂缝渗水处(12)的上、下两侧、包括上部的注浆管(3)和下部的第一排水管(8),所述密封补强双层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用于注浆管(3)和第一排水管(8)贯穿的两个孔洞,两个孔洞的尺寸分别与注浆管(3)和第一排水管(8)的外径相适应,所述裂缝渗水处(12)的外壁表面开有使多道裂缝相连通的导流槽(11),注浆管(3)的前端头贯穿固定至密封补强双层板之内、抵在导流槽(11)的上端与之相连通,便于修复浆液流至裂缝中,第一排水管(8)的前端头贯穿固定至密封补强双层板之内、抵在导流槽(11)的下端与之相连通,便于渗水流出裂缝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蓬军,余兰,高洁,
申请(专利权)人: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