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建筑屋面强风吸力动态抑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5594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1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矮建筑屋面强风吸力动态抑制装置,用于减小旋涡诱导下低矮建筑屋面的强风荷载,包括:流线型扰流板组件,通过扰流板支架与屋面固定连接,并与扰流板支架传动连接;风速仪,用于测量实时风速;伺服控制器,与风速仪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实时风速发出控制指令;驱动电机,分别连接伺服控制器和扰流板支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改变流线型扰流板组件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实现强风吸力动态抑制;外接电源,分别连接风速仪和驱动电机,进行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有效减小旋涡诱导下低矮建筑屋面的强风吸力、构造简单、效果显著、性能稳定、节约工程造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矮建筑屋面风荷载抑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低矮建筑屋面强风吸力动态抑制装置
技术介绍
低矮建筑一般是指7层或7层以下,高度小于24米的各类建筑,包括住宅、厂房、商业及公共建筑等。低矮建筑由于其自身的形态特点,大多处于大气边界层的底部,此区域内风速变化大且湍流度较高,风荷载已成为该类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之一。多次灾害调查表明,低矮建筑的破坏通常始于屋盖迎风角、迎风前缘附近,虽然这些流动分离区占屋面的整体面积较小,但作用于其上的强风吸力却是整个屋面上的最大。这是因为在上述区域内,旋涡作用尤其显著,一旦旋涡诱导下的风吸力超过屋盖自身的承载力,迎风角和迎风前缘部位将首先破坏,此后屋盖被掀起,最终建筑将整体失效。为了减小风荷载对于低矮建筑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提供一种有效抑制屋面强风吸力的措施,以提高低矮建筑的抗风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效果显著、性能稳定、节约工程造价的低矮建筑屋面强风吸力动态抑制装置,主要用于抑制低矮建筑屋面旋涡诱导产生的强风吸力,以减小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提高结构抗风安全性。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低矮建筑屋面强风吸力动态抑制装置,用于减小旋涡诱导下低矮建筑屋面强风荷载,包括:流线型扰流板组件,通过扰流板支架与屋面固定连接,并与扰流板支架传动连接;风速仪,用于测量实时风速;伺服控制器,与风速仪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实时风速发出控制指令;驱动电机,分别连接伺服控制器和扰流板支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改变流线型扰流板组件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实现强风吸力动态抑制; 外接电源,分别连接风速仪和驱动电机,进行供电。所述流线型扰流板组件包括:流线型扰流板,设置于低矮建筑屋面迎风边缘处,所述风速仪位于流线型扰流板组件的下方;中心转轴,位于流线型扰流板内,并靠近流线型扰流板外侧迎风面偏心设置;所述流线型扰流板绕中心转轴在设定范围内转动。所述扰流板支架一端与屋面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环形套筒,该环形套筒与所述中心转轴同心装配,流线型扰流板组件可绕中心转轴转动。所述扰流板支架与设置在屋面上的预埋锚栓连接或者与预埋钢板焊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流线型扰流板内部,并与环形套筒传动连接。所述扰流板支架和驱动电机根据屋面迎风边缘长度均设置多个。所述流线型扰流板为长条形薄壁结构,横断面呈流线型,其迎风端的厚度大于背风端的厚度,且迎风端的高程大于背风端的高程。所述中心转轴至流线型扰流板的背风端的距离1^与中心转轴离屋面高度H间的关系满足:L2Sin Θ < H其中,Θ为流线型扰流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在低矮建筑迎风前缘部位设置流线型扰流板,一方面可促使扰流板下部的流动以射流的方式进入迎风前缘的旋涡,破坏旋涡内部的输入与输出平衡即真空状态;另一方面,正向射流可与靠近屋面处的旋涡逆流相抵,从而破坏环流的形成。综合作用下,旋涡的稳定形态被破坏,其诱导下的风吸力将大幅减小。2) 一般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增大低矮建筑分离区内的设计风荷载和结构设计强度来确保分离区的抗风安全性,这无疑将增加工程造价。相比而言,本技术设置的流线型扰流板以“来流”破坏“旋涡”,仅通过引导来流运动的方式,使之部分偏离原先的流动轨道,即可破坏旋涡作用,减小风吸力。这种做法显著节约了工程造价,提高了此类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扰流板体积较小,且安装方便,可在不改变建筑外形的前提下附加于已建建筑,亦可适用于新建建筑。3)根据大量算例,本技术可建立基本控制参数(如扰流板外形参数、与水平线夹角、离屋面高度、突出屋面长度、风速区间等)与屋面风压系数之间的量化关系,为动态调整扰流板与水平线夹角提供依据,以达到在不同风速区间内的综合最优控制角度,减小屋面风荷载,提高结构抗风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低矮建筑屋面旋涡示意图;图2是设置扰流板后低矮建筑屋面旋涡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计算模型示意图;图4是扰流板附近流体网格不意图;图5是未设置扰流板的屋面流线分布示意图;图6是设置扰流板后屋面流线分布示意图;图7是设置扰流板前后屋面风压系数对比曲线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立面图;图10是图9中的A-A剖面图;图11是图10中的B-B剖面图;图12是本技术采用的流线型扰流板典型横断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8?图11所示,一种低矮建筑屋面强风吸力动态抑制装置,基于低矮建筑屋面旋涡的形成机制,构造可动态调整的扰流板,用于破坏旋涡的形成,进而减小旋涡作用区内的强风吸力,提高屋面结构的抗风安全性。该装置包括流线型扰流板组件1、风速仪2、伺服控制器3、驱动电机5和外接电源6,其中,流线型扰流板组件I通过扰流板支架4与屋面固定连接,并与扰流板支架4传动连接;风速仪2布置在靠近低矮建筑屋面与侧墙交线处,用于测量实时风速;伺服控制器3与风速仪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实时风速发出控制指令,直接控制驱动电机5的转动角度;驱动电机5分别连接伺服控制器3和扰流板支架4,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改变流线型扰流板组件I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实现强风吸力动态抑制,外接电源6分别连接风速仪2和驱动电机5,进行供电。流线型扰流板组件I包括流线型扰流板1-1和中心转轴1-2,流线型扰流板1-1倾角可动态变化,设置于低矮建筑屋面迎风边缘处(低矮建筑屋面与侧墙交线处),中心转轴1-2位于流线型扰流板1-1内,并靠近流线型扰流板1-1外侧迎风面偏心设置;流线型扰流板1-1绕中心转轴1-2在设定范围内转动。扰流板支架4 一端与屋面固定连接(采用锚栓或预埋钢板焊接),另一端设有环形套筒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矮建筑屋面强风吸力动态抑制装置,用于减小旋涡诱导下低矮建筑屋面的强风荷载,其特征在于,包括:流线型扰流板组件(1),通过扰流板支架(4)与屋面固定连接,并与扰流板支架(4)传动连接;风速仪(2),用于测量实时风速;伺服控制器(3),与风速仪(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实时风速发出控制指令;驱动电机(5),分别连接伺服控制器(3)和扰流板支架(4),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改变流线型扰流板组件(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实现屋面强风吸力的动态抑制;外接电源(6),分别连接风速仪(2)和驱动电机(5),进行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欣丁洁民赵昕庄翔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