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车用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860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车用转向装置,包括操作杆和转向轮,以及安装于操作杆一端由连接臂和定位销组成的定位装置,转向轮可转动的安装于定位装置上,转向轮的半径与连接臂的长度之和大于定位销孔的竖直高度,操作杆的长度大于定位装置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车转向装置作为手车的一个附件单独提供。当手车需要转向时,操作人员手握操作杆,转向轮伸入手车车架下端,定位装置定位于手车上,下压操作杆,在转向轮的支撑作用下,手车后车轮悬空,此时左、右转动操作杆使转向轮带动手车任意转向,再推或拉操作杆即可移动手车朝预定方向行进。在此过程中使用了杠杆原理,因此手车的转向和移动更加轻松灵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车用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车转向通过手车自身设计来实现,其前、后车轮有区别,后车轮用于转向,后车轮上端连接于安装角钢上,安装角钢上端要焊连接块,侧面要铣缺以留出后车轮转向运动空间,转向时靠左右搬动手车来带动后车轮转向后,再推动手车朝预定方向移动。其缺点在于用于安装手车后轮的安装角钢要 铣缺并焊连接块,不仅加工工序复杂,而且制造成本相对较高;手车前、后车轮不统一,不便于加工、装配和管理;此外,最重要的是手车转向需要人力搬动手车从而带动后车轮转向来实现,操作费力,运动不灵活。因此,如何解决手车转向时运动不灵活带来的工作人员操作费力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车用转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车转向时运动不灵活,工作人员操作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车用转向装置,包括操作杆;安装于所述操作杆一端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与所述操作杆相连的连接臂,和与所述连接臂相连,且用于插入手车尾部定位销孔的定位销;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定位装置上的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半径与所述连接臂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定位销孔的竖直高度,所述操作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装置的长度。优选地,在上述手车用转向装置中,所述转向轮通过安装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定位装置上。优选地,在上述手车用转向装置中,所述转向轮与所述安装轴配合的部位之间设有轴承。优选地,在上述手车用转向装置中,所述转向轮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两端。优选地,在上述手车用转向装置中,还包括分别插于所述安装轴的两端用于固定转向轮的限位销。优选地,在上述手车用转向装置中,所述定位装置焊接于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优选地,在上述手车用转向装置中,所述转向轮上开设有减重槽。优选地,在上述手车用转向装置中,所述减重槽为多个,且对称开设于所述转向轮的两侧。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车转向装置为独立式设计,即与手车无固定连接关系,只是作为手车的一个附件单独提供,可独立于手车加工制造,手车自身不再设计转向功能,只需加工一转向轮用定位销插孔,因而手车上安装后车轮的角钢可取消用于后车轮转向的铣缺工序,且前后车轮可统一成一个零件,既简化了加工程序,节省制造费用,同时也便于产品管理。此外,手车转运时可几台手车共用一个转向装置,相比每台手车自带转向功能来说,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当手车需要转向时,工作人员手握操作杆,将转向轮伸入手车车架下端,将定位装置定位于手车上,往下压操作杆,在转向轮的支撑作用下,手车的后车轮悬空,此时可左、右转动操作杆使转向轮带动手车任意转向,再推或拉操作杆即可移动手车朝预定方向行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于手车上的手车用转向装置的左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于手车上的手车用转向装置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车用转向装置,以解决手车转向时运动不灵活带来的工作人员操作费力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I和图2,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于手车上的手车用转向装置的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于手车上的手车用转向装置的后视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车用转向装置,包括操作杆I、定位装置2和转向轮3。其中,定位装置2由连接臂和定位销组成,连接臂一端与操作杆I的一端相连,定位销位于连接臂另一端,且用于插入手车7尾部定位销孔8,以实现定位装置2与手车7的连接。转向轮3可转动的安装于定位装置2上,且为了达到能够轻松撬起手车7尾部的技术效果,转向轮3的半径与连接臂的长度之和大于手车7上相应的定位销孔8的竖直高度,操作杆I的长度大于定位装置2的长度。即在将定位装置2转动至其定位销处于竖直方向时,使得定位销孔8的竖直高度变为转向轮3的半径与连接臂的长度之和,从而实现手车7尾部被撬起的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车转向装置为独立式设计,即与手车7无固定连接关系,只是作为手车7的一个附件单独提供,可独立于手车7加工制造,手车7自身不再设计转向功能,只需加工一转向轮用定位销插孔8,因而手车7上安装后车轮9的角钢可取消用于后车轮9转向的铣缺工序,且前后车轮可统一成一个零件,既简化了加工程序,节省制造费用,同时也便于产品管理。此外,手车7转运时可几台手车7共用一个转向装置,相比每台手车7自带转向功能来说,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当手车7需要转向时,工作人员手握操作杆I,将转向轮3伸入手车7车架下端,将定位装置2定位于手车7上,往下压操作杆1,在转向轮3的支撑作用下,手车7的后车轮9悬空,此时可左、右转动操作杆I使转向轮3带动手车7任意转向,再推或拉操作杆I即可移动手车7朝预定方向行进。在本实施例中,转向轮3可转动的安装于定位装置2上,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实现的,例如,转向轮3通过安装轴4安装于定位装置2上,并且转向轮3与安装轴4配合的部位之间设有轴承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轴4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销6,用于简单有效地固定转向轮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手车7转向时受力均衡,平稳支撑,且方便操作,转向轮3设置为两个,分别安装于定位装置2的两端。并且,转向轮3上开设有多个减重槽10,且对 称布置于转向轮3的两侧。在保证轮强度的前提下,减重槽10的设计减轻了转向轮3的自身重量,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装置2焊接于所述操作杆I的一端,但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定位装置2和操作杆I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例如螺栓连接,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手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杆(1); 安装于所述操作杆(1) 一端的定位装置(2),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与所述操作杆(1)相连的连接臂,和与所述连接臂相连,且用于插入手车(7)尾部定位销孔(8)的定位销; 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定位装置(2)上的转向轮(3),所述转向轮(3)的半径与所述连接臂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定位销孔的竖直高度,所述操作杆(I)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装置(2)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杆(1);安装于所述操作杆(1)一端的定位装置(2),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与所述操作杆(1)相连的连接臂,和与所述连接臂相连,且用于插入手车(7)尾部定位销孔(8)的定位销;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定位装置(2)上的转向轮(3),所述转向轮(3)的半径与所述连接臂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定位销孔的竖直高度,所述操作杆(1)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装置(2)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拥军周波王宇航吴晓梅刘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