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滚筒双绳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76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滚筒双绳曳引机,属于电梯的升降设施技术领域。它包括电机、减速机,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滚筒,滚筒与减速机的末级动力输出轴相固定,在所述的滚筒的表面开设有曳引绳槽,在曳引绳槽上开设有至少一对绳孔,各绳孔上配设有曳引绳锁定装置。优点:在使用状态下,可以由滚筒直接带动二对一端分别定位于曳引绳锁定装置上而另一端分别定位于轿箱上的曳引绳收绳或放绳,因而无需减速机上配备曳引轮及在使用时设置起配重作用的重架,能节约材料和费用以及缩小整机体积;减小电梯井道面积。安装具有灵活性可不配套机房下置式安装,或小机房安装,十分适用于独院式的且层数在4层以下的楼层使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梯的升降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单滚筒双绳曳引机。技术背景已有技术中被广泛使用的曳引机如图l所示,由电机l、减速机2构成, 载人或载货的轿箱3上联结被习惯称之为钢丝绳的曳引绳4的一端,而曳引 绳4的另一端经减速机2上的曳引轮5的过渡后与一固有平衡块(又称配重块) 的对重架6相系。显见,其工作原理是靠曳引轮5与曳引绳4的摩擦来完成 对轿箱3的升降的,因此作为减速机2,必须设置曳引轮5,而且还必须借 助于对重架6。这种结构的曳引机虽然能满足乘客或货物的升降要求,但是 也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首先,体积大,因为为了使曳引轮5具有足够的对曳 引绳4的牵引力,意味着要配置相应数量的钢丝绳来满足它的的磨擦牵引力, 为保障其功效,导致整体体积较大;给曳引机的安装造成一定的局限性,例 如只能以顶置式安装并且必须要配备机房;增大投资,同时就单独的曳引轮 5而言,费用在曳引机中占有较大比例,何况安装使用时还需配备对重架6 及相对应的钢丝绳,因此总费用大,材料耗用率高。当然,上述结构的曳引 机对于高层建筑也有其优势,但是无法照搬到近几年来初露端倪的家庭楼层 中使用,因为家庭楼层(主要为独院户)的层数通常在2-4层,最多的为三层 楼结构,又因为家庭人员的人数通常在屈指可数的几人范围,所以不必采用 上述结构的曳引机。现实的情形是,人们希望业界(曳引机生产厂商)能够推 出适合于家庭的结构简单、经济廉价、安装方便、运行成本低、管护容易的 电梯曳引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化而有助于节约制造材料及运 行成本的、安装方便而具有良好的安装位置选择性的单滚筒双绳曳引机。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单滚筒双绳曳引机,它包括电 机、减速机,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滚筒,滚筒与减速机的末级动力输出轴相 固定,在所述的滚筒的表面开设有曳引绳槽,在曳引绳槽上开设有至少一对 绳孔,各绳孔上配设有曳引绳锁定装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滚筒呈水平设置,其一端 的中央构成有一用于与所述的末级动力输出轴相固定的具有配接腔的配接 座,而滚筒的另一端的端面中央构成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有轴承,轴承与 轴座上所延设的固定轴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为锥形 轴,而所述的配接座的配接腔为锥形腔。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设有键, 而所述的配接腔的内壁上凹设有键槽,键槽与键相配合。在本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绳槽的形状大体上呈u形。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绳锁定装置包括 压块、卡脚、迫固件,压块与曳引绳槽相配合,并且由迫固件与滚筒固定, 而卡脚的位置处于滚筒的内侧,与使用状态下的曳引绳相固定,并且与滚筒 的内侧壁体接触。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块所面向滚筒的一侧构成有与曳引绳槽相配合的大体上呈u形的绳槽。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迫固件为固定螺钉。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卡脚上开设有卡脚 定位孔,卡脚定位孔上配设有定位螺钉。本技术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在使用状态下,可以由滚筒 直接带动二对一端分别定位于曳引绳锁定装置上而另一端分别定位于轿箱 上的曳引绳收绳或放绳,因而无需减速机上配备曳弓I轮及在使用时设置起配重作用的对重架,能节约材料和费用以及縮小整机体积;减小电梯井道面积。 安装具有灵活性可不配套机房下置式安装,或小机房安装,十分适用于独院 式的且层数在4层以下的楼层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举及的已有技术中的曳引机兼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单滚筒曳引机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单滚筒曳引机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2,给出了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1,电机1的输出轴与减速 机2相配接,减速机2带有底座22及制动器23,以水平状态地伸展到外界 的减速机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21的形状为锥形,并且突设有键211。滚筒3的一端中央即由目前图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的中央构成有一配接座32,通过配 接座32锥形的配接腔321与末级动力输出轴21配固,在配接腔321的内壁 凹设有用于供键211补偿的键槽3211。在键211与键槽3211配合后,将压盖 322用紧固件3221与末级动力输出轴21固定,对配接腔321的腔口封闭。如 果在配接腔321上突设键,而对末级动力输出轴21上凹设键槽,那么应当 视为等效。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给出的键211、键槽32U的位置是可以 互换的,是不受图示限制的。滚筒3的另一端即由目前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 的中央构成有一滚筒轴承座33,在滚筒轴承座33内设置轴承331,轴承331 与轴座34上端所水平延设的固定轴341相配接,从而使滚筒3的左端实现 与轴座34枢接,由整个轴座34构成对滚筒3左端支承。在滚筒3的外表面 加工有形状大体上呈U形或称瓦形的曳引绳槽31,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帮助 理解),申请人还给出了一对曳引绳5,由于存在一对曳引绳5,因此在滚筒 3上开设有一对绳孔311, 一对曳引绳5的第一绳端51穿过绳孔311后由曳引绳锁定装置4锁定(下面还要详述)。本实施例所推的优选但不限于的曳引绳锁定装置4包括压块41、套圈状 的卡脚42、迫固件43,卡脚42是穿设在第一绳端51上的,在卡脚42上开 设有具体数量不受限定但至少有一个卡脚定位孔421,用定位螺钉4211将其 定位于第一绳端51上,并且使卡脚42的端面紧贴在滚筒3的内壁体上;在 压块41所朝向滚筒3的一侧加工有与曳引绳槽31相适配的同样为瓦形的绳 槽411,因为第一绳端51的一部分探出于曳引绳槽31,而该探出的部分恰 好可补偿到绳槽411中,由固定螺钉作为迫固件43,具体是将固定螺钉通过 压块41上所预设的螺孔412并且进而旋及到开设于滚筒3上的迫固件孔431 中,从而由压块41将一对第一绳端51牢固地挟持在滚筒3上,而一对曳引 绳5的第二绳端52则固定到轿箱6上(图4、图5示)。实施例2:请参阅图3,图2即实施例1所给出的滚筒3的左端是同不与底座22有 联结的轴座34的上端配接的,而在本例中,将轴座34的下端与减速箱的底 座22同时固定在一设计的钢底架7上。其余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应用例1:请参阅图4,给出了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 一对曳引绳5的第一、 第二绳端51、 52分别与滚筒3、轿箱6固定,并且本例表现为下置式安装, 即直接安装在地坪上。轿箱6的上行或下行由电机1的正反转保障。当要使 轿箱6上行时,电机1正转使滚筒3收绳,反之亦然。应用例2:请参阅图5,给出了本技术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即表现为顶置式安 装,其余均同对应用例1的描述。综上所述,本技术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有利于推向民宅使用, 尤其是与已有技术例如图l所示结构相比,不需对重架6及曳引轮5,既有 利于节约材料,又有助于降低使用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单滚筒双绳曳引机,它包括电机(1)、减速机(2),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滚筒(3),滚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滚筒双绳曳引机,它包括电机(1)、减速机(2),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滚筒(3),滚筒(3)与减速机(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21)相固定,在所述的滚筒(3)的表面开设有曳引绳槽(31),在曳引绳槽(31)上开设有至少一对绳孔(311),各绳孔(311)上配设有曳引绳锁定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佳能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