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6730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包括曳引机底座,所述曳引机底座上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底座下部安装有导向轮,所述曳引机底座两端的下部均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曳引机底座侧壁的下部还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曳引机底座的下部设置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直接固定在电梯井道井壁上,由此实现了曳引机底座在电梯井道内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支撑结构利用了曳引机底座下部的井道空间,有利于减小曳引机底座的安装高度,节约井道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机房电梯制造安装技术,尤其是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在电梯井道内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曳引机和电器元件的小型化,人们对电梯机房使用率越来越低,导致有机房电梯逐渐被淘汰。无机房电梯是相对于有机房电梯而言的,也就是说,省去了机房,将原机房内的控制屏、曳引机、限速器等移往井道等处,或用其它技术取代,故节能、环保、不占用除井道以外的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私人住宅的便利性,较小载重家用电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而无机房家用电梯因为其环保节能以及节省建筑物的空间等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然而,目前的小载重(载重不大于400KG)无机房电梯安装方式一般都采用客梯的结构,即在井道顶层架设钢梁来安装并摆放曳引机,这样的结构一般要求井道的顶层都很高,曳引机安装繁琐且占用了较多的建筑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用于解决现有小载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复杂、占用较多井道空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包括曳引机底座,所述曳引机底座上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底座下部安装有导向轮,所述曳引机底座两端的下部均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曳引机底座侧壁的下部还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本技术提供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为槽钢,槽钢的侧边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底面固定相连,槽钢的底壁与井道井壁平齐且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锚栓配合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井道井壁上。进一步地,槽钢的侧边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底面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等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长度的1/2且小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长度的4/5。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底座上还焊接有用于安装所述曳引机的加强板和用于安装对重绳头的绳头固定板,所述绳头固定板为底壁设有通孔的槽钢。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曳引机底座的下部设置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直接固定在电梯井道井壁上,由此实现了曳引机底座在电梯井道内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支撑结构利用了曳引机底座下部的井道空间,有利于减小曳引机底座的安装高度,节约井道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曳引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曳引机底座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图1中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7所示的本技术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包括曳引机底座10,曳引机底座10上部安装有曳引机20,曳引机底座10下部安装有导向轮30,曳引机底座10两端的下部均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40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50,曳引机底座10侧壁的下部还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60。本实施例中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通过在曳引机底座的下部设置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直接固定在电梯井道井壁上,由此实现了曳引机底座在电梯井道内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支撑结构利用了曳引机底座下部的井道空间,有利于减小曳引机底座的安装高度,节约井道空间。在上述实施例中,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第一支撑板50和第二支撑板60均为槽钢,槽钢的侧边与曳引机底座10的底面固定相连,槽钢的底壁与井道井壁40平齐且设有通孔,通孔用于与锚栓70配合将第一支撑板50和第二支撑板60固定在井道井壁40上。采用槽钢制造第一支撑板50和第二支撑板60,利用现有材料加工简单、成本低且结构强度高。具体而言,由槽钢加工成型的第一支撑板50具有底壁51和两个侧边52,其中一个侧边52与曳引机底座10的底面固定相连用于支撑曳引机底座10,两个第一支撑板50分别支撑在曳引机底座10两端且开口方向相对,底壁51上设有通孔,锚栓70穿过通孔嵌入井道井壁40,底壁51紧贴固定在井道井壁40上,由此实现曳引机底座10两端的支撑及固定;由槽钢加工成型的第二支撑板60具有底壁61和两个侧边62,其中一个侧边62与曳引机底座10的底面固定相连用于支撑曳引机底座10,底壁61上设有通孔,锚栓70穿过通孔嵌入井道井壁40,底壁51紧贴固定在井道井壁40上,第二支撑板60的开口方向朝向另一侧的井道井壁,通过一个侧边62对曳引机底座10进行支撑,增加了曳引机底座与井道井壁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曳引机底座10在较大载荷作用下变形,提供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地,在上述实例中,槽钢的侧边与曳引机底座的底面焊接固定,当然,也可采用螺栓连接等固定形式。上述实例中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在使用时,首先使用锚栓70将两个第一支撑板50、第二支撑板60固定在井道井壁40上,然后将曳引机底座10放置在第一支撑板50和第二支撑板60上并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螺栓将曳引机底座10固定在第一支撑板50和第二支撑板60;曳引机20可以预先安装固定在曳引机底座10,也可以在曳引机底座10安装固定在第一支撑板50和第二支撑板60上以后再进行安装,该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50的长度等于曳引机底座10的宽度,第二支撑板60的长度大于等于曳引机底座10长度的1/2且小于曳引机底座10的长度的4/5,由此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板50和第二支撑板60对曳引机底座10的支撑强度,防止曳引机底座10变形或与井道井壁脱离,保证电梯运行安全。曳引机底座10上还焊接有用于安装曳引机20的加强板11和用于安装对重绳头的绳头固定板12,绳头固定板12为底壁设有通孔的槽钢,由此便于曳引机和对重绳头的安装固定。具体而言,曳引机底座10的本体由三根槽钢和两个端部连接板构成,其中三根槽钢分别为第一槽钢13、第二槽钢14和第三槽钢15,三根槽钢由两个端部连接板16焊接固定,第一槽钢13和第二槽钢14开口方向相对,第一槽钢13和第二槽钢14上焊接固定有加强板11;第二槽钢14和第三槽钢15开口方向相反,第二槽钢14和第三槽钢15上焊接固定有绳头固定板12。导向轮30具有转轴31,导向轮30可在转轴31上转动,转轴31通过U型螺栓32吊装固定在曳引机底座10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包括曳引机底座,所述曳引机底座上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底座下部安装有导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底座两端的下部均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曳引机底座侧壁的下部还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包括曳引机底座,所述曳引机底座上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底座下部安装有导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底座两端的下部均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曳引机底座侧壁的下部还设有用于与井道井壁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为槽钢,槽钢的侧边与所述曳引机底座的底面固定相连,槽钢的底壁与井道井壁平齐且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锚栓配合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井道井壁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奎闫江峰裴小康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