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钢专利>正文

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1950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包括控制柜、曳引机、轿厢以及对重,所述的控制柜和曳引机安装于电梯井道顶层旁边的机房内,通过曳引钢丝绳将所述的曳引机分别与轿厢和对重进行连接,实现轿厢与对重在电梯井道内的上下相对运行。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其布置方式节约顶层空间的优越性给更多有这方面需求的客户提供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曳引式汽车电梯的机房内的结构需要的建筑标高超标问题,给建筑在规划方面降低了难度,同时又可以满足曳引式汽车电梯的建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可以应用于进行汽车运输的提升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拥有汽车,同时很多人拥有别墅,在解决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汽车的停车位置也会有所想法,有些人希望将自己的汽车停到别墅的顶部或楼房的顶部。但是目前的曳引式汽车电梯的机房内的结构需要的建筑标高超标,给建筑在规划方面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曳引式汽车电梯的机房内的结构需要的建筑标高超标问题,给建筑在规划方面降低了难度,同时又可以满足曳引式汽车电梯的建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包括控制柜、曳引机、轿厢以及对重,所述的控制柜和曳引机安装于电梯井道顶层旁边的机房内,通过曳引钢丝绳将所述的曳引机分别与轿厢和对重进行连接,实现轿厢与对重在电梯井道内的上下相对运行。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房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左侧、右侧或后侧。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轿厢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安装有轿厢左前扶轨、轿厢右前扶轨、轿厢左主轨、轿厢右主轨、轿厢左后扶轨以及轿厢右后扶轨,其中,所述的轿厢左主轨和轿厢右主轨安装在轿厢的中间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对重的上下两端还安装有对重前轨以及对重后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式汽车电梯还包括轿底轮组、前对重轮、后对重轮、反绳轮组、井顶右前轮、井顶右后轮、轿门装置以及井顶左轮,其中,所述的轿底轮组包括左前轿底轮、右前轿底轮、左后轿底轮和右后轿底轮,所述的反绳轮组包括轿厢侧井顶反绳轮、轿厢侧机房顶反绳轮、对重侧井顶反绳轮和对重侧机房顶反绳轮。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钢丝绳在左后轿底轮上方的电梯井道顶部固定,绕过右后轿底轮,通过井顶右后轮和井顶右前轮传递到右前轿底轮和左前轿底轮,通过轿厢侧井顶反绳轮和轿厢侧机房顶反绳轮连接到曳引机,再通过对重侧机房顶反绳轮和对重侧井顶反绳轮传递到对重上的前对重轮,通过井顶左轮传递到对重上的后对重轮,绕到电梯井道顶部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轿厢为单轿门结构或双轿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机的曳引比为4: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控制柜和曳引机安装于电梯井道顶层旁边的机房内,通过曳引钢丝绳将所述的曳引机分别与轿厢和对重进行连接,实现轿厢与对重在电梯井道内的上下相对运行,其布置方式节约顶层空间的优越性给更多有这方面需求的客户提供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曳弓I式汽车电梯的机房内的结构需要的建筑标高超标问题,给建筑在规划方面降低了难度,同时又可以满足曳引式汽车电梯的建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面结构示意 图2是图1中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的平面结构示意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控制柜,2、曳引机,3、轿厢,4、对重,5、轿厢左前扶轨,6、轿厢右前扶轨,7、轿厢左主轨,8、轿厢右主轨,9、轿厢左后扶轨,10、轿厢右后扶轨,11、对重前轨,12对重后轨,13、左前轿底轮,14、右前轿底轮,15、左后轿底轮,16、右后轿底轮,17、前对重轮,18、后对重轮,19、轿厢侧井顶反绳轮,20、轿厢侧机房顶反绳轮,21对重侧井顶反绳轮,22对重侧机房顶反绳轮,23、井顶右前轮,24、井顶右后轮,25、轿门装置,26、井顶左轮,27、曳引钢丝绳,28、机房,29、电梯井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该类型汽车电梯是利用曳引力驱动的电梯。根据机房布置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机房左置、机房后置、机房右置布置方式,其中机房后置仅限于单开门时允许布置的结构。本实施例以机房左置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包括控制柜1、曳引机2、轿厢3以及对重4,所述的控制柜I和曳引机2安装于电梯井道29顶层旁边的机房28内,通过曳引钢丝绳27将所述的曳引机I分别与轿厢3和对重4进行连接,实现轿厢3与对重4在电梯井道29内的上下相对运行。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机房28设置在电梯井道29的左侧,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电梯井道29的右侧或后侧。其中,所述的曳引机2的曳引比为4:1,可以降低曳引机2的功率。上述中,所述的轿厢3为单轿门结构或双轿门结构。所述的轿厢3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安装有轿厢左前扶轨5、轿厢右前扶轨6、轿厢左主轨7、轿厢右主轨8、轿厢左后扶轨9以及轿厢右后扶轨10,其中,所述的轿厢左主轨7和轿厢右主轨8安装在轿厢3的中间位置。对重4的上下两端还安装有对重前轨11以及对重后轨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曳引式汽车电梯还包括轿底轮组、前对重轮17、后对重轮18、反绳轮组、井顶右前轮23、井顶右后轮24、轿门装置25以及井顶左轮26,其中,所述的轿底轮组包括左前轿底轮13、右前轿底轮14、左后轿底轮15和右后轿底轮16,所述的反绳轮组包括轿厢侧井顶反绳轮19、轿厢侧机房顶反绳轮20、对重侧井顶反绳轮21和对重侧机房顶反绳轮22。其中,所述的轿底轮组亦可以采用轿顶轮组结构。曳引钢丝绳27在左后轿底轮15上方的电梯井道29顶部固定,绕过右后轿底轮16,通过井顶右后轮24和井顶右前轮23传递到右前轿底轮14和左前轿底轮13,通过轿厢侧井顶反绳轮19和轿厢侧机房顶反绳轮20连接到曳引机2,再通过对重侧机房顶反绳轮22和对重侧井顶反绳轮21传递到对重4上的前对重轮17,通过井顶左轮26传递到对重4上的后对重轮18,绕到电梯井道29顶部固定。这种设置在电梯井道29顶部节省了机房28的高度,降低了汽车电梯对顶层高度的尺寸需求,使具有汽车电梯井道的建筑在规划上更节约建筑物垂直尺寸。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其设计与制造标准,参见国家标准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相应规定来确定各安全尺寸。 本专利技术揭示的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控制柜I和曳引机2安装于电梯井道29顶层旁边的机房28内,通过曳引钢丝绳27将所述的曳引机2分别与轿厢3和对重4进行连接,实现轿厢3与对重4在电梯井道29内的上下相对运行,其布置方式节约顶层空间的优越性给更多有这方面需求的客户提供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曳引式汽车电梯的机房内的结构需要的建筑标高超标问题,给建筑在规划方面降低了难度,同时又可以满足曳引式汽车电梯的建造。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曳引机、轿厢以及对重,所述的控制柜和曳引机安装于电梯井道顶层旁边的机房内,通过曳引钢丝绳将所述的曳引机分别与轿厢和对重进行连接,实现轿厢与对重在电梯井道内的上下相对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曳引机、轿厢以及对重,所述的控制柜和曳引机安装于电梯井道顶层旁边的机房内,通过曳引钢丝绳将所述的曳引机分别与轿厢和对重进行连接,实现轿厢与对重在电梯井道内的上下相对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房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左侧、右侧或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安装有轿厢左前扶轨、轿厢右前扶轨、轿厢左主轨、轿厢右主轨、轿厢左后扶轨以及轿厢右后扶轨,其中,所述的轿厢左主轨和轿厢右主轨安装在轿厢的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的上下两端还安装有对重前轨以及对重后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置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式汽车电梯还包括轿底轮组、前对重轮、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钢
申请(专利权)人:郑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