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331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井道一侧内壁上设有单梁,另一侧内壁上设有主轨道和第二绳头架;单梁水平布置,两端分别固连在井道的前、后壁上;主轨道竖直布置;单梁上固连有曳引机,曳引机沿单梁的长度方向布置;对重装置顶部竖直方向上设有反绳轮,反绳轮相对于单梁倾斜布置;牵引绳一端经过曳引机和反绳轮固定在第一绳头架上,另一端经过位于轿厢底部的轿底轮固定在第二绳头架上。采用上述方案,承重部分采用单梁布置,承重效果好,强度高,减小井道顶层高度,实用性强,成本较低;曳引机横向放置在单梁上,曳引机两侧受力平衡,不会出现偏载现象,保证了电梯的平稳运行,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
,尤其是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梯技术中,电梯按井道形式分为有机房电梯和无机房电梯两种。有机房电梯结构安全可靠,但花费成本较高且占用空间,无机房电梯能有效地节约成本和空间,无机房电梯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随着无机房电梯的发展,电梯的安全可靠性也越来越被重视,但现有的无机房电梯的承重往往采用双梁结构,安装繁琐,空间利用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机房电梯空间利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所述井道一侧内壁上设有单梁、第一绳头架和对重装置,另一侧内壁上设有主轨道和第二绳头架;所述单梁水平布置,两端分别固连在所述井道的前、后壁上,所述第一绳头架和对重装置均位于所述单梁下方,第一绳头架位于对重装置上方;所述主轨道竖直布置;所述单梁上固连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沿单梁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井道的后壁布置;所述对重装置顶部竖直方向上设有反绳轮,所述反绳轮相对于所述单梁倾斜布置;牵引绳一端经过曳引机和反绳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绳头架上,另一端经过位于所述轿厢底部的轿底轮固定在所述第二绳头架上;所述轿底轮倾斜布置,牵引绳位于轿厢底部的部分通过所述轿厢的中心轴线。进一步,所述第一绳头架固定在所述单梁上或所述井道的侧壁上。进一步,所述第二绳头架固定在所述主轨道上或所述井道的侧壁上。进一步,所述单梁上设有加强筋。进一步,所述牵引绳的曳引比为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承重部分采用单梁布置,承重效果好,强度高,减小井道顶层高度,实用性强,同时,成本较低,减少了安装工时,安装精度高;曳引机横向放置在单梁上,曳引机两侧受力平衡,不会出现偏载现象,保证了电梯的平稳运行,安全可靠,电梯运行质量更好。【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井道,2-轿厢,3-单梁,4-第一绳头架,5-主轨道,6_第二绳头架,7_曳引机,8-轿底轮,9-牵引绳,10-对重装置,101-反绳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在井道1内升降的轿厢2,井道1 一侧内壁上设有单梁3、第一绳头架4和对重装置10,另一侧内壁上设有主轨道5和第二绳头架6 ;单梁3水平布置,两端分别固连在井道1的前、后壁上,第一绳头架4和对重装置10均位于单梁3下方,第一绳头架4位于对重装置10上方;主轨道5竖直布置;单梁3上固连有曳引机7,曳引机7沿单梁3的长度方向、靠近井道1的后壁布置;对重装置10顶部竖直方向上设有反绳轮101,反绳轮101相对于单梁3倾斜布置;牵引绳9 一端经过曳引机7和反绳轮101固定在第一绳头架4上,另一端经过位于轿厢3底部的轿底轮8固定在第二绳头架6上;轿底轮8倾斜布置,牵引绳9位于轿厢3底部的部分通过轿厢3的中心轴线。第一绳头架4固定在单梁3上或井道1的侧壁上,第二绳头架6固定在主轨道5上或井道1的侧壁上。单梁3上设有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曳引比2:1,曳引绳9通过绳头组合固定在第二绳头架6上,垂下经轿底轮8,从轿厢3另一侧上来绕过曳引轮7,垂下再绕过对重装置10的反绳轮101,最后上来载通过绳头组合固定在单梁3下的第一绳头架4上。承重部分采用单梁布置,承重效果好,强度高,同时,成本较低;曳引机横向放置在单梁上,曳引机两侧受力平衡,不会出现偏载现象,保证了电梯的平稳运行,安全可靠,电梯运行质量更好,还可以减小井道顶层高度,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在井道(1)内升降的轿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 一侧内壁上设有单梁(3)、第一绳头架(4)和对重装置(10),另一侧内壁上设有主轨道(5)和第二绳头架¢);所述单梁(3)水平布置,两端分别固连在所述井道(1)的前、后壁上,所述第一绳头架(4)和对重装置(10)均位于所述单梁(3)下方,第一绳头架(4)位于对重装置(10)上方;所述主轨道(5)竖直布置;所述单梁(3)上固连有曳引机(7),所述曳引机(7)沿单梁(3)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井道(1)的后壁布置;所述对重装置(10)顶部竖直方向上设有反绳轮(101),所述反绳轮(101)相对于所述单梁(3)倾斜布置; 牵引绳(9) 一端经过曳引机(7)和反绳轮(101)固定在所述第一绳头架(4)上,另一端经过位于所述轿厢(3)底部的轿底轮(8)固定在所述第二绳头架(6)上;所述轿底轮(8)倾斜布置,牵引绳(9)位于轿厢(3)底部的部分通过所述轿厢(3)的中心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头架(4)固定在所述单梁(3)上或所述井道(1)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绳头架(6)固定在所述主轨道(5)上或所述井道(1)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梁(3)上设有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9)的曳引比为2:1。【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井道一侧内壁上设有单梁,另一侧内壁上设有主轨道和第二绳头架;单梁水平布置,两端分别固连在井道的前、后壁上;主轨道竖直布置;单梁上固连有曳引机,曳引机沿单梁的长度方向布置;对重装置顶部竖直方向上设有反绳轮,反绳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在井道(1)内升降的轿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一侧内壁上设有单梁(3)、第一绳头架(4)和对重装置(10),另一侧内壁上设有主轨道(5)和第二绳头架(6);所述单梁(3)水平布置,两端分别固连在所述井道(1)的前、后壁上,所述第一绳头架(4)和对重装置(10)均位于所述单梁(3)下方,第一绳头架(4)位于对重装置(10)上方;所述主轨道(5)竖直布置;所述单梁(3)上固连有曳引机(7),所述曳引机(7)沿单梁(3)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井道(1)的后壁布置;所述对重装置(10)顶部竖直方向上设有反绳轮(101),所述反绳轮(101)相对于所述单梁(3)倾斜布置;牵引绳(9)一端经过曳引机(7)和反绳轮(101)固定在所述第一绳头架(4)上,另一端经过位于所述轿厢(3)底部的轿底轮(8)固定在所述第二绳头架(6)上;所述轿底轮(8)倾斜布置,牵引绳(9)位于轿厢(3)底部的部分通过所述轿厢(3)的中心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利张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艾瑞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