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0922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装领域,具体是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主机、曳引钢丝绳和轿厢导轨,其特征是:还包括对重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和浮动导向系统,支承系统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其上搭载有曳引辅助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连接,主机固定于曳引辅助系统上,其与电梯井道侧墙呈交叉状,具体地,在水平投影面上,主机中心线与电梯井道侧墙之间具有一个夹角。本曳引系统改变主机的安装角度并相应配置支承系统、曳引辅助系统以及浮动导向系统,使得整个曳引系统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可靠,能够满足狭小空间内对电梯安装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安装领域,具体是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住宅建设越来越多采用斜屋项,还要考虑建设一些露台及屋顶花园等,因而建筑物的屋项内空间已没有余地再设置电梯机房了,因此,无机房电梯应运而生。因为无机房电梯不设机房,不但为建筑商降低了成本,而且不占用除井道以外的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及缺点如下:如图5、图6所示,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一、二:主机布局在轿厢上方的井道顶部的结构,其主机的布局方式相当于在有机房的基础上进行了压缩,在这种情况下粗看是减去了电梯机房,但其顶层高度需要一定的增加,需由有机房电梯的4200mm增加至4800mm;如图8所示,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二:主机布局在侧置对重装置上方的井道顶部的结构,其主机的承重钢梁架设靠近对重装置这一侧的井道前、后壁上,这种布局方式对顶层高度有了进一步的压缩,但还是需要4200mm。并且因为主机布置在井道侧面,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井道宽度需要比有机房的宽200mm左右。如图9所示,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三:主机布局在后置对重装置上方的井道顶部的结构,其主机的承重钢梁架设靠近对重装置的井道左、右壁上,这种布局方式对顶层高度达到与有机房电梯相当即4200mm。并且因为主机布置在井道后面,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井道深度需要比有机房的宽200-250mm。当遇到城市规划及建筑规划有限制或老建筑增加电梯等作业时,由于相应建筑内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往往受到限制,因而上述的传统无机房电梯往往无法满足这种特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装于狭小井道内的无机房电梯主机布局,其具有体积小、高强度、振动及噪音小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主机、曳引钢丝绳和轿厢导轨,还包括对重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和减震系统,支承系统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其上搭载有曳引辅助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连接,主机固定于曳引辅助系统上,其与电梯井道侧墙呈交叉状,具体地,在水平投影面上,主机中心线与电梯井道侧墙之间具有一个夹角,减震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及曳引辅助系统连接。所述的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其特征是:支承系统包括竖直安装于电梯井道墙面上的一对对重导轨,分别安装于所述对重导轨上的一对支承架和两端分别于支承架固定连接的托梁以及将其中一根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连接的定位架;曳引辅助系统包括用于安装主机的主机安装板和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位于主机旁侧并且与主机处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内;浮动导向系统包括一对分别带有导靴的导向架,既双导靴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与对重导轨连接,通过导向连接横梁将两组导向架有机地连接成一封闭的框架,导靴与牵引主机连接;减震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减震座和与减震座底部的减震橡胶,减震座顶部与曳引辅助系统连接,减震橡胶的底部与支承系统连接;支承系统中的托梁与减震橡胶连接,曳引辅助系统的主机安装板与减震座连接。所述的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还包括对重绳头板、对重轮、曳引钢丝绳、轿底轮、轿厢绳头;对重绳头板设于托梁上,曳引钢丝绳绕过曳引轮,曳引轮左侧的曳引钢丝绳通向对重轮,绕经对重轮后返至对重绳头板上固定,曳引轮右侧的曳引钢丝绳通向轿底轮,绕经轿底轮后返至设置在轿厢另一侧导轨顶部的轿厢绳头上固定。本技术改变了无机房电梯主机的支承方式,针对性地设计了双重功能的支承架,替代原对重导轨连接板,继承了原导轨连接板的连接功能,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支承曳引系统的功能。将最上端的两段对重导轨设计成同样长的某一长度,安装时需要将此两段对重导轨安装处的两列对重导轨调整为同一高度,再将两个支承架利用导轨连接孔分别紧固在两列对重导轨上。然后将托梁安装在两个支承架上,并且为了增强支承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专门设计了定位架,与靠近这一侧的轿厢导轨进行安装连接。这种新型的支承布局结构,避免了一般无机房电梯支承在井道墙上承重钢梁与轿厢总成系统的某些相对应的零部件的相互影响,从而改善了无机房电梯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本技术创新了无机房电梯主机的安装结构,为无机房电梯曳引拖动系统特别设计了减震系统,在托梁和减震座之间设计了一组减震橡胶,将托梁安装在两个支承架上后,在托梁上安装一组减震橡胶,再将减震座组件安装于减震橡胶上。这种新型的安装结构,不同于一般无机房电梯的无减震安装,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无机房电梯的振动和噪声。本技术创新了无机房电梯主机的相对位置,其一是在水平投影面上将主机旋转一个角度安装,以达到拉近轿厢及轿底轮(与对重装置及对重轮之间距离的目的;其二是将主机身朝向轿厢一侧,以达到减小主机占用井道水平投影面上的空间的目的。为此专门设计了主机安装板,将其安装于减震座组件上,再将主机安装在主机安装板上。针对电梯载荷是随机变化的特殊情况,设计了双导靴导向架,并通过导向连接横梁将两组件双导靴导向架有机地连接成一封闭的框架,使得该装置的整体连接刚度更好,当电梯载荷发生变化时,其两组导靴控制着减震座的浮动只能沿着导轨方向位移,确保了主机的水平度不会因电梯载荷变化、减震座受力点发生变化而受到影响。这种新型的电梯主机布局结构,既拉近了轿厢与对重装置之间的距离,又减小了主机占用井道水平投影面上的空间,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无机房电梯对井道宽度的要求,提高了商住建筑的实用面积。这种新型的弹性支承导向结构,确保了主机的水平度不受电梯载荷变化的影响,改善了电梯的运行性能,并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本技术对于对重绳头板利用了托架组件和减震座组件之间的减震空间,将对重绳头板安装在托梁上。曳引轮左侧的钢丝绳通向对重轮,绕经对重轮后返至对重绳头上安装固定;右侧的钢丝绳通向轿底轮,绕经轿底轮后返至设置在轿厢另一侧导轨顶部的轿厢绳头上安装固定。这种轿底轮的布局结构,减少了轿厢原安装在轿厢顶部的返绳轮移至轿厢底部,减少了轿厢顶部部件的高度,进一步减小了小顶层无机房电梯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 曳引系统侧视图。图2 曳引系统局部俯视图。图3 曳引系统局部主视图。图4 曳引系统主视图。图5 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一。图6 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二。图7 曳引系统俯视图。图8 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三。图9 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系统,它包括主机6和轿厢导轨1,还包括对重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和浮动导向系统,支承系统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其上搭载有曳引辅助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连接,主机固定于曳引辅助系统上,其与电梯井道侧墙呈交叉状,具体地,在水平投影面上,主机中心线与电梯井道侧墙之间具有一个夹角。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系统,还包括减震系统,所述减震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及曳引辅助系统连接。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系统,减震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主机、曳引钢丝绳和轿厢导轨,其特征是:还包括对重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和减震系统,支承系统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其上搭载有曳引辅助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连接,主机固定于曳引辅助系统上,其与电梯井道侧墙呈交叉状,具体地,在水平投影面上,主机中心线与电梯井道侧墙之间具有一个夹角,减震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及曳引辅助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主机、曳引钢丝绳和轿厢导轨,其特征是:还包括对重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和减震系统,支承系统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其上搭载有曳引辅助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连接,主机固定于曳引辅助系统上,其与电梯井道侧墙呈交叉状,具体地,在水平投影面上,主机中心线与电梯井道侧墙之间具有一个夹角,减震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及曳引辅助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其特征是:支承系统包括竖直安装于电梯井道墙面上的一对对重导轨,分别安装于所述对重导轨上的一对支承架和两端分别于支承架固定连接的托梁以及将其中一根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连接的定位架;曳引辅助系统包括用于安装主机的主机安装板和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位于主机旁侧并且与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明蒋燕青于建生周鹏余建连胡家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新马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