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663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包括钢丝绳,包括位于钢丝绳下方且与所述钢丝绳的下部接触作用的主驱动轮和位于钢丝绳上方且与所述钢丝绳的上部接触作用的被动轮,所述被动轮和所述主驱动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主驱动轮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主驱动轮的左侧设有左上部供所述钢丝绳绕过的左导向轮,所述主驱动轮的右侧设有右上部供所述钢丝绳绕过的右导向轮,结构稳定、曳引能力强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制造
,具体为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曳引系统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及反绳轮等组成,曳引钢丝绳悬挂在电梯曳引轮上,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或者两端固定在机房上,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作为动力源来驱动轿厢升降,现有的电梯曳引系统,利用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对轿厢进行牵引,但是对曳引钢丝绳和驱动轮的使用均有一定的限制,由于曳引力需要以及受钢丝绳弯曲性能与疲劳性能的限制,GB/T7588中规定,曳引轮的直径至少为曳引钢丝绳直径的40倍,并且规定传统钢丝绳的直径最少为8mm,传统曳引轮的直径最少为320mm,通常会超过400mm,大尺寸的曳引轮和钢丝绳不仅占有的空间大,而且稳定性会降低,也更容易受损,更换维修成本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曳引能力强且成本低的电梯曳引驱动结构。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包括钢丝绳,包括位于钢丝绳下方且与所述钢丝绳的下部接触作用的主驱动轮和位于钢丝绳上方且与所述钢丝绳的上部接触作用的被动轮,所述被动轮和所述主驱动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主驱动轮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主驱动轮的左侧设有左上部供所述钢丝绳绕过的左导向轮,所述主驱动轮的右侧设有右上部供所述钢丝绳绕过的右导向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主驱动轮作为曳引轮,其直径尺寸可以减小很多,可以选用小于320mm的并与钢丝绳的直径之比小于40,配合两个导向轮以及一个位于驱动轮上侧的被动轮,还是实现足够的曳引能力,而且钢丝绳、主驱动轮和被动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伤程度会大大降低,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更换维修时的使用成本,同时,钢丝绳也可以根据主驱动轮的尺寸选用直径尺寸更小的普通的钢丝绳。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主驱动轮的外表设有下缓冲层。可以增加主驱动轮与的摩擦力,提高曳引能力,保证钢丝绳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减少主驱动轮和钢丝绳的表面损伤,并可选用较小的普通的钢丝绳,减少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被动轮的外表设有上缓冲层。可以增加被动轮与钢丝绳摩擦力和正压力,提高曳引能力,保证钢丝绳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减少被动轮和钢丝绳的表面损伤,并可选用较小的普通的钢丝绳,减少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下缓冲层和上缓冲层均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层。可以通过注塑或者涂装等工艺加工到主驱动轮或者被动轮上,便于加工作业,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与钢丝绳摩擦力和正压力,提高曳引能力,保证钢丝绳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减少主驱动轮、被动轮与钢丝绳的表面损伤,并可选用较小的普通的钢丝绳,减少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下缓冲层的厚度为上缓冲层的厚度的2倍以上。优化受力分布,控制成本。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主驱动轮的下缓冲层和被动轮的上缓冲层位于钢丝绳行进方向的两旁还均设有靠钢丝绳一侧带有弧形面的防护层。不仅起到防护作用,还可以提高与钢丝绳摩擦力和侧压力,提高曳引能力,保证钢丝绳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减少主驱动轮、被动轮与钢丝绳的表面损伤,并可选用较小的普通的钢丝绳,减少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防护层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层且与下缓冲层或上缓冲层一体连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使用的稳定性,还能保证足够曳引能力。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主驱动轮和被动轮的直径相等且与钢丝绳的直径之比小于40:1。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曳引能力,同时可以减少成本。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左导向轮和右导向轮的直径相等且与钢丝绳的直径之比大于40:1。保证足够的曳引能力和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钢丝绳的直径小于8mm。节省空间和生产、使用成本。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牢固、稳定性高,具有足够的曳引能力,同时可以减小作为曳引轮和钢丝绳的尺寸,不仅可以节省空间,同时可以节省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便于安装维修等作业,抗受损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主驱动轮和被动轮带有防护层的侧视图。 图中:1、钢丝绳,2、主驱动轮,3、被动轮,4、左导向轮,5、右导向轮,20、下缓冲层,30、上缓冲层,23、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包括钢丝绳1,包括位于钢丝绳I下方且与钢丝绳I的下部接触作用的主驱动轮2和位于钢丝绳I上方且与钢丝绳I的上部接触作用的被动轮3,被动轮3和主驱动轮2上下相对设置,主驱动轮2连接有驱动电机,主驱动轮2的左侧设有左上部供钢丝绳I绕过的左导向轮4,主驱动轮2的右侧设有右上部供钢丝绳I绕过的右导向轮5。 主驱动轮2的外表设有下缓冲层20。被动轮3的外表设有上缓冲层30。下缓冲层20和上缓冲层30均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层。下缓冲层20的厚度为上缓冲层30的厚度的2倍以上。主驱动轮2和被动轮3的直径相等且与钢丝绳I的直径之比小于40:1。左导向轮4和右导向轮5的直径相等且与钢丝绳I的直径之比大于40:1。钢丝绳I的直径小于8臟,例如选用7mm的。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主驱动轮2的下缓冲层20和被动轮3的上缓冲层30位于钢丝绳I行进方向的两旁还均设有靠钢丝绳I一侧带有弧形面的防护层23。防护层23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层且与下缓冲层20或上缓冲层3—体连接,一体连接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或者粘结等方式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包括钢丝绳(1),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钢丝绳(1)下方且与所述钢丝绳(1)的下部接触作用的主驱动轮(2)和位于钢丝绳(1)上方且与所述钢丝绳(1)的上部接触作用的被动轮(3),所述被动轮(3)和所述主驱动轮(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主驱动轮(2)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主驱动轮(2)的左侧设有左上部供所述钢丝绳(1)绕过的左导向轮(4),所述主驱动轮(2)的右侧设有右上部供所述钢丝绳(1)绕过的右导向轮(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包括钢丝绳(I),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钢丝绳(I)下方且与所述钢丝绳(I)的下部接触作用的主驱动轮(2)和位于钢丝绳(I)上方且与所述钢丝绳(I)的上部接触作用的被动轮(3 ),所述被动轮(3 )和所述主驱动轮(2 )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主驱动轮(2)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主驱动轮(2)的左侧设有左上部供所述钢丝绳(I)绕过的左导向轮(4),所述主驱动轮(2)的右侧设有右上部供所述钢丝绳(I)绕过的右导向轮(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主驱动轮(2)的外表设有下缓冲层(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被动轮(3)的外表设有上缓冲层(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下缓冲层(20)和上缓冲层(30)均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伟姚莉嵩
申请(专利权)人: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