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包括立体框架、承重梁、承重杠杆、爬梯式支撑架、可翻动踏板平台、伸缩承梁、平台护栏;立体框架的立柱上设置有承重梁托架;两根承重梁分别放置在立体框架的承重梁托架上;承重梁的内部与可伸缩的承梁连接,伸缩承梁固定在井道后墙体上;承重杠杆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梁的后端部,承重杠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柱的上端部;爬梯式支撑架的顶端扣插在左、右两根已定位的承重梁上,底端与立柱的下端部连接;平台护栏安装在踏板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安装施工方便,可大大节省施工能源,确保施工安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广泛适用于各种无机房乘客电梯、医梯、货运电梯、特种电梯、竖井电梯,矿井安装施工等。(*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包括立体框架、承重梁、承重杠杆、爬梯式支撑架、可翻动踏板平台、伸缩承梁、平台护栏;立体框架的立柱上设置有承重梁托架;两根承重梁分别放置在立体框架的承重梁托架上;承重梁的内部与可伸缩的承梁连接,伸缩承梁固定在井道后墙体上;承重杠杆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梁的后端部,承重杠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柱的上端部;爬梯式支撑架的顶端扣插在左、右两根已定位的承重梁上,底端与立柱的下端部连接;平台护栏安装在踏板平台上。本技术结构紧凑、安装施工方便,可大大节省施工能源,确保施工安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广泛适用于各种无机房乘客电梯、医梯、货运电梯、特种电梯、竖井电梯,矿井安装施工等。【专利说明】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
本技术属于一种井道、竖井安装施工作业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任何井道、竖井内部安装的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为了节省空间,曳引机和电器元件逐渐小型化。无机房电梯是相对于有机房电梯而目的,也就是说,省去了机房,其将原机房内的控制屏、曳引机、限速器等移往井道的顶部和底部,这样给电梯安装带来了难度。传统要搭建脚手架的方法,原始落后,存在劳动成本高,施工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下,安全隐患高等问题,并且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井道中搭建了脚手架会影响到井道中电梯通畅顺利地安装,同时也难以保证电梯的安装速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其组装拆卸运输方便、安全快捷、结构简单紧凑,适用范围广,能适用于不同型号、规格、尺寸的电梯井道、矿井、竖井中。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包括立体框架、承重梁、承重杠杆、爬梯式支撑架、可翻动踏板平台、伸缩承梁和平台护栏;所述立体框架包括两根立柱和底横梁,所述每根立柱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承重梁的承重梁托架;所述两根立柱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每根立柱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在底横梁上,底横梁固定在电梯厅门口或竖井门口的墙体上;所述承重梁为左、右平行的两根,两根承重梁分别放置在立体框架的承重梁托架上;所述承重梁的前端部与伸缩承梁连接,所述伸缩承梁固定在井道后墙体上;所述承重杠杆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梁的后端部,承重杠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柱的上端部;承重杠杆、承重梁和立柱围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爬梯式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登爬的可活动组装的脚踏板,爬梯式支撑架的顶端扣插在左、右两根已设定位置的承重梁上,底端安装在底横梁上;所述可翻动踏板平台包括紧邻布置的多块踏板,多块踏板均架设在两根承重梁上;所述平台护栏安装在可翻动踏板平台上。优选的,位于爬梯式支撑架头顶部的踏板为可翻动踏板,其余踏板为固定踏板;所述可翻动踏板的一侧可转动的安装在两根承重梁上,所述固定踏板的两端分别用螺栓固定安装在两根承重梁上。本技术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结构紧凑、安装施工方便、使用安全,可以大大节省施工能源,确保安装施工的安全;提高了安装施工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安装施工的进度,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规格型号的无机房乘客电梯、医梯、货运电梯、竖井电梯,特种矿井电梯的安装施工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的平面图;图3为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的正面图;图中各标记的含义如下:承重梁2、承重杠杆3、爬梯式支撑架4、可翻动踏板平台5、伸缩承梁6、平台护栏7、底横梁8、立柱10、承重梁托架11、墙体12、可翻动踏板51、固定踏板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包括立体框架、承重梁2、承重杠杆3、爬梯式支撑架4、可翻动踏板平台5、伸缩承梁6和平台护栏7。所述立体框架包括两根立柱10和底横梁8,所述每根立柱10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承重梁2的承重梁托架11 ;所述两根立柱10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每根立柱10的上、下两端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底横梁8上,底横梁8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电梯厅门口或竖井门口的墙体12上;其中,立柱10和底横梁8由10#槽钢制成,图1中的箭头方向是从电梯厅门口夕卜侧指向内侧。所述承重梁2为左、右平行的两根,两根承重梁2分别支撑放置在立体框架的承重梁托架11上。所述承重梁2的前端部与伸缩承梁6连接,所述伸缩承梁6固定在井道后墙体上;承重梁2与伸缩承梁6配合可以使该作业平台应用于不同尺寸和深度的井道,即当井道的尺寸不同、深度不同时,通过调节伸缩承梁6的长度即可实现作业平台的搭建。所述承重杠杆3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承重梁2的后端部,承重杠杆3的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在立柱10的上端部;承重杠杆3、承重梁2和立柱10围成三角形结构,可使承重梁2保持平衡。所述爬梯式支撑架4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登爬的可活动的脚踏板,爬梯式支撑架4的顶端扣插在左、右两根已设定位置的承重梁2上,底端安装在底横梁8上。所述可翻动踏板平台5包括紧邻布置的多块踏板,多块踏板均架设在两根承重梁2上;其中,位于爬梯式支撑架4顶部的踏板为可翻动踏板51,其余踏板为固定踏板52 ;所述可翻动踏板51的一侧可转动的安装在两根承重梁2上,所述固定踏板52的两端分别用螺栓固定安装在两根承重梁2上;可翻动踏板可以活动翻开,这样可以使从爬梯式支撑架4上下的施工人员出入方便,使施工作业更加畅通。同时,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可翻动踏板平台5上还安装有平台护栏7。其中,所述踏板为400 X 1200mm长方形花纹钢板。考虑到安装及运输方便,本技术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采取分体组装结构,其具体组装步骤分为:I)第一步,把两根立柱10的上下分别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底横梁8上,然后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电梯厅门口或竖井门口墙壁上。2)第二步,把承重梁2放置在已设定位置的立体框架的承重梁托架11上。3)第三步,将承重杠杆3支撑安装在立柱10与承重梁2的端部用螺丝固定,承重杠杆3起到杠杆和平衡的作用,可使承重梁2保持平衡。4)第四步,把爬梯式支撑架4组装在承重梁2与立柱10的底部,其既可作为爬梯使用,又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5)第五步,安装可翻动踏板平台5,即首先装第一块平台踏板,之后辅装另几块平台踏板。6)第六步,把伸缩承梁6推出,靠在井道后墙体上用膨胀螺栓固定,如此既可调节施工平台长度,又可强固平台的安全可靠性。7)第七步,组装上侧的平台护栏7,用螺栓固定在平台踏板上。上述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易组装、易拆卸、易运输、快捷、坚固安全可靠。本技术提高了在井道、竖井、矿井中电梯安装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施工质量,加快了安装的进度,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可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客梯、医梯、货梯、竖井电梯、特种电梯等安装施工设备。本技术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安装施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框架、承重梁(2)、承重杠杆(3)、爬梯式支撑架(4)、可翻动踏板平台(5)、伸缩承梁(6)和平台护栏(7);所述立体框架包括两根立柱(10)和底横梁(8),所述每根立柱(10)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承重梁(2)的承重梁托架(11);所述两根立柱(10)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每根立柱(10)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在底横梁(8)上,底横梁(8)固定在电梯厅门口或竖井门口的墙体上;所述承重梁(2)为左、右平行的两根,两根承重梁(2)分别放置在立体框架的承重梁托架(11)上;所述承重梁(2)的前端部与伸缩承梁(6)连接,所述伸缩承梁(6)固定在井道后墙体上;所述承重杠杆(3)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梁(2)的后端部,承重杠杆(3)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柱(10)的上端部;承重杠杆(3)、承重梁(2)和立柱(10)围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爬梯式支撑架(4)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登爬的可活动组装的脚踏板,爬梯式支撑架(4)的顶端扣插在左、右两根已设定位置的承重梁(2)上,底端安装在底横梁(8)上;所述可翻动踏板平台(5)包括紧邻布置的多块踏板,多块踏板均架设在两根承重梁(2)上;所述平台护栏(7)安装在可翻动踏板平台(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明,龙江启,
申请(专利权)人:李贤明,龙江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