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贤明专利>正文

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03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包括机架、工作平台及升降装置,工作平台水平设置供电梯安装人员站立,升降装置将机架及工作平台进行升降,工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供电梯导轨下端竖向插入的导轨固定座、将各电梯导轨稳定保持竖直状态的稳定装置、让钢丝绳绕开顶层轿厢的转向装置、将吊篮保持于电梯井任一位置的停车装置及平台上方双向活动的吊臂。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吊篮,多根电梯导轨随工作平台同步升降大幅度提高安装速度,从而使安装电梯轿厢之前无需将吊篮拆除,正实现电梯内所有部件的一条龙安装,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及安全性,还能辅助电梯安装人员随意角度吊装电梯导轨,减轻安装负担。

Multifunctional basket with guide rail hand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
本技术涉及电梯施工设别,涉及一种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具体涉及可免拆除全方位一条龙至电梯井道内安装实施完毕的多功能吊篮。
技术介绍
在电梯导轨的安装过程中,一般普遍采用单一吊机从井道底部将电梯导轨一根一根往上吊装就位,由于现代楼宇较高,吊距较长,耗费时间长,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梯导轨安装效率的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实现导轨运输及快捷安装,从而使安装电梯轿厢之前无需将吊篮拆除,正实现电梯内所有部件的一条龙安装,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及安全性,还能辅助电梯安装人员通过水平摆动准确搬运电梯导轨,减轻安装负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工作平台及升降装置,所述的工作平台水平设置于机架并供电梯安装人员站立,所述的升降装置将机架及工作平台进行升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供待安装电梯导轨下端竖向插入的导轨固定座及将各待安装电梯导轨稳定保持竖直状态的稳定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导轨固定座,能够在工作平台升降的同时携带多根电梯导轨同步进行升降,免去了额外采用其他设备逐根将电梯导轨进行提升,省去反复提升电梯导轨所消耗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结构更为紧凑,为电梯安装人员留出更多的操作空间,大大降低了整体工作量,此外,配合稳定装置,在升降过程中,使电梯导轨能够稳定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电梯导轨倾斜影响加工平台稳定性的同时避免电梯导轨掉落引发安全事故,有效保证设备高效性、实用性及稳定性,从而实现导轨运输及快捷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稳定装置包括稳定杆,所述的稳定杆固定于机架并位于工作平台上方,所述的稳定杆与位于同一侧的各待安装电梯导轨相抵并设置有将各待安装电梯导轨限位于与稳定杆相抵位置的锁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与同一侧的各待安装电梯导轨相抵的稳定杆,增加电梯导轨与机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梯导轨的放置稳定性,而且,配合锁定件,能够有效将电梯导轨限位于稳定杆,使其在安装之前不脱离稳定杆,保证升降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导轨固定座的数量为12个且均分于工作平台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固定座的数量可为多个,优选12个,即各侧6个,能够适配大部分安装需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提升机,所述的提升机分别安装于机架两侧并位于工作平台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两个提升机,保证机架在放置电梯导轨后仍能提供足够的提升力,提升机分别位于机架两侧,保证提升力均匀且稳定,而且,将提升至置于工作平台上方,即将机架整体的重心上移,大大提高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因提升而产生的机架晃动,使设备更具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机架位于各提升机的上方设置有转向装置,各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架及至少两个转向轮,所述的转向轮转动于转向架,并将穿过提升机的钢丝绳向机架外转向并引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从电梯井顶层安装电梯轿厢时,转向装置能将钢丝绳绕过位于吊篮上方的电梯轿厢,电梯轿厢不会影响吊篮的升降,从而使安装电梯轿厢之前无需将吊篮拆除,大大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此外,吊篮还能作为电梯轿厢的支撑构件,在其安装过程中给予额外的支撑力,提高安装稳定性及便捷性,同样,电梯井内的任何构件均可由该吊篮配合电梯安装人员进行安装,包括位于电梯井底部的绳索配重,真正实现电梯内所有部件的一条龙安装,大大提高安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固定于机架中部的双向吊机,所述的双向吊机分别驱动设置有与不同侧待安装电梯导轨对应的吊绳,所述的工作平台上沿竖向设置有立杆,所述的立杆两侧位于双向吊机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水平摆动的吊臂,各所述的吊臂上设置有供不同侧吊绳缠绕并随吊臂摆动的吊轮,所述的吊绳设置有将待安装电梯导轨吊起的吊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按钮电梯导轨的过程中,借助双向吊机的提升力,无需由安装人员搬运电梯导轨,减轻安装负担,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且双向吊机同时驱动两个吊绳,各吊绳在吊臂的调节下能够与待安装电梯导轨的位置竖向准确对应,从而使提升动作更为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机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已安装电梯导轨导向配合的导靴及调节两侧导靴间距的间距调节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已安装电梯导轨,由导靴与其配合构成导向,可设置多组导靴,以提高工作平台的升降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固定于机架中部的吊篮安全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吊篮安全锁,构成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增加工作平台保持一定高度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机架两侧的防坠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防坠器,构成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增加工作平台保持一定高度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位于机架两侧的停车装置,该停车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两侧的吊环,所述的吊环通过具有锁钩的链条将机架锁于已安装电梯导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吊环,构成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增加工作平台保持一定高度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间距调节机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包括机架1、工作平台2及升降装置,工作平台2水平设置于机架1并供电梯安装人员站立,升降装置将机架1及工作平台2进行升降,工作平台2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供待安装电梯导轨下端竖向插入的导轨固定座21及将各待安装电梯导轨稳定保持竖直状态的稳定装置,增设导轨固定座21,能够在工作平台2升降的同时携带多根电梯导轨同步进行升降,免去了额外采用其他设备逐根将电梯导轨进行提升,省去反复提升电梯导轨所消耗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结构更为紧凑,为电梯安装人员留出更多的操作空间,大大降低了整体工作量,此外,配合稳定装置,在升降过程中,使电梯导轨能够稳定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电梯导轨倾斜影响加工平台稳定性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包括机架、工作平台及升降装置,所述的工作平台水平设置于机架并供电梯安装人员站立,所述的升降装置将机架及工作平台进行升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供待安装电梯导轨下端竖向插入的导轨固定座及将各待安装电梯导轨稳定保持竖直状态的稳定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包括机架、工作平台及升降装置,所述的工作平台水平设置于机架并供电梯安装人员站立,所述的升降装置将机架及工作平台进行升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供待安装电梯导轨下端竖向插入的导轨固定座及将各待安装电梯导轨稳定保持竖直状态的稳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装置包括稳定杆,所述的稳定杆固定于机架并位于工作平台上方,所述的稳定杆与位于同一侧的各待安装电梯导轨相抵并设置有将各待安装电梯导轨限位于与稳定杆相抵位置的锁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固定座的数量为12个且均分于工作平台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提升机,所述的提升机分别安装于机架两侧并位于工作平台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导轨搬运的多功能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位于各提升机的上方设置有转向装置,各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架及至少两个转向轮,所述的转向轮转动于转向架,并将穿过提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贤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