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755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蜗杆减速机。蜗杆轴的中心轴线相对于与蜗轮的中心轴线正交且在蜗轮的齿宽方向的中央位置配置的平面在偏移方向被偏移。施力部件向蜗杆轴与蜗轮的中心间距离减少的预压方向对蜗杆轴的第二端部施力。在蜗杆轴为右螺纹状的情况下,在左手坐标系中,蜗杆轴的轴向第一端部侧(电动马达侧)相当于大拇指方向。预压方向相当于食指方向。偏移方向相当于中指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蜗杆减速机本申请主张于2014年9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82565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其说明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蜗杆减速机。
技术介绍
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将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至蜗杆减速机的蜗杆轴。通过经由与该蜗杆轴啮合的蜗轮对电动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从而传递至转向机构,对转向操作进行扭矩辅助。对于蜗杆轴与蜗轮的啮合,需要齿隙。然而,在行驶时,担心产生由齿隙引起的打齿音(噪杂声音)。因此,将蜗杆轴支承为另一端以一端为中心进行摆动,通过施力部件对上述另一端向蜗轮侧弹性地施力。由此,提出了除去齿隙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通常例子中,蜗杆轴是右螺纹状。只有在该右螺纹状的蜗杆轴右旋地进行旋转时,啮合部的蜗杆轴从蜗轮承受的啮合反作用力(驱动反作用力)使蜗杆轴的啮合部,产生以上述一端为中心向蜗轮侧(与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相同一侧)施力的力矩。因此,蜗杆轴右旋地进行旋转时的嗤合摩擦阻力比蜗杆轴左旋地进行旋转时的嗤合摩擦阻力大。因此,为前者时的摩擦阻力扭矩比为后者时的摩擦阻力扭矩大。其结果是,担心由于操纵方向不同而导致操纵感不同。另一方面,提出了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使蜗杆轴的一对齿面的压力角相互不同的技术、与使蜗轮的各齿的一对齿面的压力角相互不同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 - 103395号公报(第41段落,参照图5))。在日本特开2006 - 103395号公报(第41段落,参照图5)中,能够期待抑制由旋转方向的不同产生的摩擦阻力扭矩之差的效果。然而,在蜗杆轴、蜗轮中,为了使一对齿面的压力角不同,需要特别形状的切削工具。即,根据蜗杆轴、蜗轮的样式不同,需要形状不同的多个切削工具,因此整体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于旋转方向的不同而产生的摩擦阻力扭矩差的廉价的蜗杆减速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蜗杆减速机在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蜗杆轴,其包含与电动马达驱动连结的第一端部以及相对于上述第一端部处于蜗杆轴的轴向相反侧的第二端部;蜗轮,其包含对各齿槽进行划分的一对齿面;壳体,其收容上述蜗杆轴以及上述蜗轮,并且将上述蜗杆轴的上述第二端部支承为能够以上述第一端部为中心摆动;以及施力部件,其通过上述壳体支承,并且对上述蜗杆轴的上述第二端部向作为蜗杆轴以及蜗轮的中心间距离减少的方向的预压方向弹性地施力,上述蜗杆轴的中心轴线相对于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线正交且通过上述蜗轮的齿宽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平面在偏移方向被偏移,并且上述蜗杆减速机构成为,在上述蜗杆轴为右螺纹状的情况下在左手坐标系中或者在上述蜗杆轴为左螺纹状的情况下在右手坐标系中,当使上述蜗杆轴的轴向第一端部侧相当于大拇指方向并且使上述预压方向相当于食指方向时,上述偏移方向相当于中指方向。【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其中: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蜗杆减速机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1-1II线切断的简要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支承蜗杆轴的第二端部的构造。图4是作为用于除去蜗杆减速机的齿隙的施力部件的板簧的简要立体图。图5是蜗杆减速机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立体图。图6是从蜗杆轴的轴向观察的蜗杆减速机的简图。图7是蜗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8中,(a)图是蜗轮的齿部的放大图,相当于从径向外侧观察蜗轮的图,(b)图是蜗轮的齿部的剖视图,相当于沿着图8的(a)的8B - 8B线切断的剖视图。图9中,(a)图是本实施方式的蜗轮的齿部的放大图,(b)图是现有例子的蜗轮的齿部的放大图,并且,(a)以及(b)相当于对齿面接触面积与蜗轮的旋转方向对应地不同的情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蜗杆减速机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具备:操纵机构4,其基于驾驶员对方向盘2 (操纵部件)的操作使转向轮3转向;以及辅助机构5,其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操纵机构4具备成为方向盘2的旋转轴的转向轴6。转向轴6包含柱轴7、中间轴9与小齿轮轴11。柱轴7与方向盘2的中心连结。中间轴9经由万向接头8与柱轴7的一端(轴向下端)连结。小齿轮轴11经由万向接头10与中间轴9的一端(轴向下端)连结。柱轴7具备输入轴7a、输出轴7b与扭杆7c。输入轴7a与方向盘2连结。输出轴7b与中间轴9连结。扭杆7c在同轴上连结输入轴7a以及输出轴7b。在小齿轮轴11的轴向下端设置有小齿轮11a。操纵机构4具备形成有与小齿轮11a啮合的齿条12a的齿条轴12。由小齿轮11a与齿条12a形成有运动变换机构即齿轮齿条机构A。若转向轴6伴随着驾驶员的转向操作旋转,则该旋转运动经由齿轮齿条机构A变换为齿条轴12的轴向的往复直线运动。该齿条轴12的往复直线运动经由与齿条轴12的两端连结的横拉杆13传递至转向轮3。由此,转向轮3的转向角变化,从而变更车辆的行进方向。辅助机构5具备电动马达14、蜗杆减速机15与EQJ(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16。电动马达14对柱轴7施加辅助扭矩。蜗杆减速机15将电动马达14的旋转传递至柱轴7。ECU 16对电动马达14的动作进行控制。蜗杆减速机15包含壳体17、蜗杆轴18、蜗轮19与动力传递联轴器20。蜗轮19与蜗杆轴18啮合。动力传递联轴器20将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与蜗杆轴18连结为能够进行扭矩传递。蜗杆轴18、蜗轮19以及动力传递联轴器20收容于壳体17内。通过将电动马达14的旋转经由蜗杆减速机15传递至柱轴7,从而对转向轴6施加马达扭矩,辅助转向操作。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设置有基于柱轴7的输入轴7a与输出轴7b的相对旋转检测操纵扭矩T的扭矩传感器21。操纵扭矩T是驾驶员在转向操作时施加于转向轴6的扭矩。另一方面,在车辆设置有对车速V (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检测的车速传感器22。E⑶16基于检测出的操纵扭矩T以及检测出的车速V设定目标辅助扭矩。E⑶16以辅助扭矩成为目标辅助扭矩的方式对向电动马达14供给的电流进行反馈控制。辅助扭矩从电动马达14施加于柱轴7。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结合电动马达14将动力施加于柱轴7的所谓转向柱辅助式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本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电动马达将动力施加于小齿轮轴的所谓的小齿轮辅助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如图2所示,蜗杆轴18配置于与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同轴上。输出轴14a与蜗杆轴18在轴向X对置。即,输出轴14a与蜗杆轴18彼此的端部在轴向X对置。蜗杆轴18具有第一端部18a、第二端部18b以及齿部18c。第一端部18a以及第二端部18b在其轴长方向分隔。齿部18c设置于第一端部18a以及第二端部18b间的中间部。蜗轮19与柱轴7的输出轴7b的轴向中间部连结为,能够一体旋转并且无法轴向移动。蜗轮19具备环状的芯金19a与树脂部件19b。芯金19a与输出轴7b结合为能够一体旋转。树脂部件19b包围芯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杆减速机,其包括:蜗杆轴,其包含与电动马达驱动连结的第一端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处于蜗杆轴的轴向相反侧的第二端部;蜗轮,其包含划分各齿槽的一对齿面;壳体,其收容所述蜗杆轴以及所述蜗轮,并且将所述蜗杆轴的所述第二端部支承为能够以所述第一端部为中心摆动;以及施力部件,其由所述壳体支承,并且对所述蜗杆轴的所述第二端部向作为蜗杆轴以及蜗轮的中心间距离减少的方向的预压方向弹性地施力,所述蜗杆减速机的特征在于,所述蜗杆轴的中心轴线相对于与所述蜗轮的中心轴线正交且通过所述蜗轮的齿宽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平面在偏移方向被偏移,所述蜗杆减速机构成为:在所述蜗杆轴为右螺纹状的情况下在左手坐标系中,或者在所述蜗杆轴为左螺纹状的情况下在右手坐标系中,当使所述蜗杆轴的轴向第一端部侧相当于大拇指方向并且使所述预压方向相当于食指方向时,所述偏移方向相当于中指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北准菊地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