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32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设置在电梯竖井内的缆索电梯主要由一电梯轿厢(5)和一设置在轿厢旁侧的配重(7)构成,轿厢和配重悬挂在承载索(16)上并由一在配重(7)的运行路径的上方的竖井顶部的驱动单元(12)通过一主动轮(13)驱动。驱动单元(12)安装在一支承结构(15)上,所述支承结构固定在两根配重导轨和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上。带有主动轮(13)的驱动单元(12)以及配重的承载滚(8)与相邻的轿厢壁斜向地设置在支承结构上,从而实现由配重装置和驱动单元(12)构成的结构组占用的最小的侧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缆索电梯。在DE19712626A1中披露了一种无机房缆索电梯,其带有主动轮的驱动单元设置在突伸到电梯竖井内的混凝土基座上。但这种方案具有一定的缺点。电梯竖井和/或楼层地板出于强度的考虑必须在建议的混凝土基座范围内的设计满足由于电梯运行在驱动单元上出现的最大应力的要求。对这种混凝土基座的必要的建筑设计势必导致在否则将非常简单的六面方形空间中付出很大的代价。当未按图纸对基座施工时势必在安装电梯时会出现问题和迟滞施工进度。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特征得以实现。采用推荐的将支承结构固定在三根导轨上的固定方案可以将作用于驱动的原动力和重力主要通过导轨直接传递给电梯竖井的地基上,此点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对竖井壁的强度的要求。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设计和进一步设计做了表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的设计通过对带有主动轮的的驱动单元和大多数情况还包括配重的承载滚的斜向设置可以实现配重的重心低于配重承载滚的中心,由于主动轮与竖井壁之间的间隔是由驱动单元的尺寸决定的,所以可以使配重比采用主动轮与承载滚平行于配重设置可以实现的情况更接近于竖井壁。采用此方式可以节省空间地设置配重,因而可以采用具有尽可能大的宽度的轿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设计是采取如下方式实现的,由主动轮垂直向第一轿厢承载滚伸展的承载索段位于竖井壁与轿厢-侧壁之间的自由竖井区段内,该自由竖井区段并未被配重运行路径占用并且该区段被导轨-固定箍环围。与作为已有技术给出的承载缆索的设置的区别是,其中后者的承载缆索段在环围配重的运行路径的导轨-固定卡箍与轿厢侧壁之间穿过,而在此建议的承载缆索的优选设置不会以损失掉轿厢安装空间为代价。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的所述缆索段的振动可能会很大并因此需要围绕缆索段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时,此点尤其是有益的。在驱动单元的支承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缆索固定点,此点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设计。因此节省了在安装设备时在竖井壁上设置第一缆索固定点的时间和费用并避免了可能的故障源。在本专利技术的缆索电梯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是一个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其中为了减少占用空间将驱动电机垂直设置。配重位于轿厢旁侧并且配重的由两根配重导轨构成的导向平面与轿厢的侧壁平行,此点同样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设计。一方面因此可以实现对竖井空间的最佳的利用,这是因为在竖井门开启时需要在轿厢侧有一自由空间之故。另一方面驱动单元在必要时利用在大多数情况可供利用的竖井的前端面上的观察窗和/或辅助门可对驱动单元进行观察和接触。附图说明在图1至4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在下面将对此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中示出图1为安装在电梯竖井内的缆索电梯的侧视图;图2为安装在电梯竖井内的缆索电梯的与前端面平行的剖面图;图3为电梯设备的水平截面图;和图4为安装在竖井内的缆索电梯的俯视图。在由主动轮13向下至轿厢承载滚18伸展的承载索段的范围内,支承结构15的安装板15.1具有一个切口21,以便使该承载索段与轿厢侧壁有充分的间隔,而不必因此必须增大轿厢与配重设施之间的间隔。图2为视角从入口侧的电梯竖井1和电梯轿厢5的垂直剖面图,其中剖面位于轿厢门和轿厢前端面之间。从图中可见,视角从轿厢前端面的电梯轿厢5、配重7的窄侧及配重承载滚8、配重导轨9、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导轨固定卡箍11、带有主动轮13和垂直设置的电机14的与竖井壁斜向设置的驱动单元12。而且从该视角还可以看到,驱动单元12的支承结构15是如何固定在两根配重导轨9以及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上的。同时还可以看到由轿厢下面环绕的承载索16的伸展。另外在图中还示出设置在轿厢侧竖井壁20上的第二缆索固定点19以及固定在该壁上的右侧的轿厢导轨22。图3示出电梯轿厢5和配重设置的水平截面。驱动单元及其支承结构在该截面的上方,所以在图中看不到。图中示意示出轿厢入口,该入口具有一入口-竖井开口3、一楼层-竖井门4和一轿厢门6。图中还可以看到配重7和配重承载滚8。同时还可以看到环绕配重设置的固定在竖井壁上的导轨-固定卡箍11,所述固定卡箍11分布在竖井高度上并固定在竖井壁上,并且两根配重导轨9以及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被该固定卡箍固定。在这三根一直延伸到竖井地基的导轨的竖井顶部段上固定有驱动单元的支承结构(图中未示出)。在图的右侧还可以看到固定在轿厢侧竖井侧壁20上的右侧的轿厢导轨22。图4为电梯竖井1的俯视图(去掉了竖井顶盖)。在图的左侧可见固定在竖井顶部两根配重导轨和配重侧轿厢-导轨10上的驱动单元12的支承结构15。与竖井壁斜向地将驱动单元15及其主动轮13设置在该支承结构上,从而与配重承载滚8的斜向设置配合使悬挂的配重8的重心低于配重承载滚的中心,由于驱动单元的尺寸,所以可以使配重比采用主动轮与承载滚平行于配重设置可以实现的情况更接近于竖井壁。图中还示出,由主动轮13垂直向第一轿厢承载滚18伸展的承载缆索段设置在竖井壁与轿厢侧壁之间的并未被配重的运行路径占用的竖井空间段内并且该空间段被导轨固定卡箍环绕,因而可以实现对最大轿厢宽度的竖井空间的最佳利用。通过图中所示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形式的驱动单元了解到,对电机的垂直设置就所述的空间利用而言也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在图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设置在电梯轿厢下面的轿厢承载滚18、两个缆索固定点17和19以及承载缆索16。该承载缆索由设置支承结构15上的第一缆索固定点17向位于下面的配重承载滚伸展并围绕配重承载滚旋转180°,然后向上面的主动轮13伸展并围绕主动轮旋转180°,接着向下和然后水平/对角地由轿厢5下面的的两个承载滚18下穿过并且最后重新向上,向位于轿厢侧的竖井侧壁20上的第二缆索固定点19伸展。这样一种承载缆索的设置在空载和在对称加载的轿厢中不会产生导向系统必须加以补偿的倾覆力矩。在安装特别宽的配重时,将多个顺序设置相互对齐的承载滚替代配重承载滚,所述顺序设置的相互对其的承载滚的作用与一个大直径的承载滚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缆索电梯,所述电梯具有一个轿厢(5)和一个配重(7),轿厢和配重悬挂在承载索(16)上并沿导向轨(9、10、22)在电梯竖井(1)内相互反向移动,其中由两根轿厢导轨(9、22)构成的轿厢导向平面与轿厢前端面平行并大致穿过轿厢重心伸展,其中电梯被带有主动轮(13)的驱动单元(12)驱动,所述驱动单元在配重(7)运行路径上方的竖井的顶部(2),从而轿厢上部可以达到高于该驱动单元的在竖井内的位置并且其中承载索(16)由一在竖井顶部的位于配重侧的竖井侧壁范围内的第一缆索固定点(17)开始向下,并且绕过一个或两个配重(7)的承载滚(8),接着向上并绕过驱动单元(12)的主动轮(13),然后重新向下并且水平/对角地在轿厢(5)下方的两个承载滚(18)下穿过并且最后又向上伸展到位于轿厢侧竖井壁(20)上的第二缆索固定点(19),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12)利用一支承结构(15)固定在两根配重导轨(9)和轿厢(5)配重侧的导轨(10)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电梯,其特征在于,至少驱动单元(12)的主动轮(13),大多数情况也包括配重承载滚(8)与竖井壁成斜向地设置,从而使配重的重心低于配重承载滚(8)中心,由于驱动单元的尺寸,所以可以使配重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索电梯,所述电梯具有一个轿厢(5)和一个配重(7),轿厢和配重悬挂在承载索(16)上并沿导向轨(9、10、22)在电梯竖井(1)内相互反向移动,其中由两根轿厢导轨(9、22)构成的轿厢导向平面与轿厢前端面平行并大致穿过轿厢重心伸展,其中电梯被带有主动轮(13)的驱动单元(12)驱动,所述驱动单元在配重(7)运行路径上方的竖井的顶部(2),从而轿厢上部可以达到高于该驱动单元的在竖井内的位置并且其中承载索(16)由一在竖井顶部的位于配重侧的竖井侧壁范围内的第一缆索固定点(17)开始向下,并且绕过一个或两个配重(7)的承载滚(8),接着向上并绕过驱动单元(12)的主动轮(13),然后重新向下并且水平/对角地在轿厢(5)下方的两个承载滚(18)下穿过并且最后又向上伸展到位于轿厢侧竖井壁(20)上的第二缆索固定点(19),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12)利用一支承结构(15)固定在两根配重导轨(9)和轿厢(5)配重侧的导轨(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诺鲍尔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